中国做编译器的人才大多数都在华为吗?
之前也许有一些吧,但是我猜应该走的差不多了。年轻人千万不要因为这些企业高管、学校教授说句话就去搞编译器和编程语言了,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哪怕自己搞,编译器、编程语言基本都是一个人开始的,大家加油就好,但是一定尽量不要去国内的企业做编译器,千万不要去国内的大学读这个方向的研究生和 PhD。
首先说结论,不是我针对国内的大学,我是说国内100%的大学,包括中科院大学在内,在编译器与编程语言方面应该都是很菜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但凡国内这些 CS 的个别教授或者带出来这个方向的 PhD 有点水平,你现在应该已经看到或者用上中国国内主导的编译器或者编程语言了。但是可惜,没有。都是一些胡乱的设计,比如 Go++,XXScript。几乎所有的编译语言的最开始的状态都是一个人主导的,最多不会超过几个人。 C 语言,丹尼斯里奇,C# Anders Hejlsber,Go语言 肯 Thompson,Java 高斯林,Rust Graydon Hoare, F# 丹 Syme, Haskell SPJ,Agda Ulf Norell,Lisp 麦卡锡、Clojure 富 Hickey,Scala 奥德老司机,LLVM 也是 Chris一人主导。在中国计算机普及的 20 年间,从来没有一所企业、大学搞过哪怕一个像样一点的编程语言,原型你在 github 上都见不到,企业不搞因为自身的商业逻辑没到那个层次可以理解,可是大学拿着国家的科研基金,浪费了编译器与编程语言发展的黄金 20 年。所以别吹什么国内的北大的 XXX 教授、南大的 XXX 老师、西大的 XX 学者到企业里,产学一结合,中国编译器和编程语言就如何如何了,他们这些大学教授本身在大学里就眼高手低、水平很烂,到了天上也白搭。所以看到什么产学研、由某国内某知名教授之类的字眼,大家尽量还是绕路的好。
系统人才匮乏是什么原因?为什么 Google、Intel 与 Apple 一直在投入?
先说 Google,一个 LLVM 成功,Google 计算中心的天量机器的可以改用 RISCV,ARM,甚至可以是 MIPS,你知道光CPU及周边的器件就能省下多大一笔钱。Intel 不用多说,编译器简直就是他的命门,如果新指令集不找人适配编译器, CPU 根本卖不去。Apple 一直搞自己的ARM 架构,当然也需要搞编译器。国内除了华为,阿里、腾讯、百度确实到不了这种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