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建筑大v怒喷设计师讨薪公众号?并对设计师进行人身攻击?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37
阅读量:
15

其实公众号扯讨薪很容易踩线。而且能熬到现在设计院,估计也山穷水尽了。

我之所以不愿意在这个上面讨论就是这么个原因。过去的路径依赖,让很多人选择了熬一熬。

我其实早在2 年前房地产暴雷的时候就提醒了:建筑设计行业进入了转型的重大拐点,和20年前一样。

所以不要想着熬一熬,就熬死别人,自己活下来。要么转行,要么躺平。熬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现在建筑设计乃至整个房地产其实都还在下行通道,还没有触底,不要以为已经熬了2年触底了。没有呢。

房地产还没开始降价,中央还没出手救助,触啥底。中央政府的负债率是很低,手段底牌还多着呢!之所以没动手………………这就是容易那啥的话题了

还扛得住,就说明还有余地!

等到降价引起踩踏,你看见啥时候中央发文说“严格禁止降价”那就是真触底,现在………………

好消息是,降价终于开始了,快要见底了。半年内估计各个城市都会跟进

珠海新盘「打五折」,住建部门表态「是合理的市场行为」,哪些信息值得关注,如何看待此事?


别熬,你熬不过的…………该转行转行,该考证考证,该读书读书。

一念躺平天地宽


很多人其实希望所谓暴跌,但是我要提醒,中国人大部分的资产都在房子上,所以也不会允许暴跌!全国人民资产跌掉50%…………你试试会出什么事情。

房地产其实是一个像未来借贷的工具,正因为有了这个工具,中国经济才能正常运转。要都靠自己搞工业积累,就是改革前的样子。要没有房地产向未来借钱,沿海可能还可以建设的不错,中西部地区……………………只能听天由命了

问题是不能搞过头,不能暴涨。每年3~7%左右的温和上涨,是对大家都好,但是几年翻倍这就是暴涨了。

既然是这么个好用工具,是绝对不会把这个工具搞废的。收拾完捅的篓子,打打补丁,又会掏出来接着用。

可以了解下克林顿振兴美国经济的政策,刺激房地产就是很重要的,只是后来监管失控,才有08次贷。而且08次贷出问题不是“房地产次贷”本身,而是以次贷为抵押物金融衍生品。


对于建筑设计,我还是重复以前的观点,土木行业是成熟行业,不是夕阳行业。

要知道,现代社会是靠资本增长和消费拉动的,可以讲没有增长和消费就没有现代化和现代主义。建筑师整天这样主义哪样主义,得搞清楚现代主义和现代化的真正内涵,才能搞现代主义对建筑师是什么。

现代主义表现为资本的增长和消费,以及科技进步。

学术的说:现代主义就是现代主义不断解构现代主义。

那么是不是科技和潮流时尚更新就是最直接的写照?

我买故我在,我投资故我在,我升级故我在。

买奢侈品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阶级跃升,都是现代主义对照到普通人身上的直接体现。

从本质上讲,现代主义就是欲望的积累、释放、满足。

消费是物欲,科学是求知欲,投资是对金钱的欲望

但是现在大家讨论都是,阶级固化,消费降级,躺平,这就是现代主义破灭后的后现代,即欲望的幻灭和空虚。

那么欲望幻灭后就会感到空虚,然后就是欲望的节制和升华,这就是古典主义(保守主义)。

永远这么个循环,现代克古典,后现代克现代,现代克古典。即满足欲望冲破节制欲望的禁锢,欲望满足后就陷入空虚,空虚后就节制和升华,然后下一波循环。

之所以扯那么一圈,就是要强调,如果回到古典主义那种追求节制和升华,那就是万年不变啦,这是学校里扯那套,老师教学生,学生以后只能当老师,老师又教学生,老师拿大师来给学生画饼,学生唯一的目的就是当大师,等当了大师又这么画饼…………这么闭环。

所以为什么建筑学会和建筑设计冲突那么大,现代克古典嘛。

而市场上的建筑师,永远只能拥抱现代主义,拥抱消费,拥抱升级,拥抱科技进步!否则都没饭吃了。一个靠给人改造房子,造新房恰饭的行业去扯啥百年大计,永恒…………这是非常非常脑臀分离的扯淡。

只有欲望破灭后,没法造新房子了,现在主义没法玩下去了,才去拿后现代解构现代,然后缩到学校里玩闭环,扯百年大计永恒!

这主义那主义,都是现实套了几层壳,拿出来扯的。古典主义的世界没啥增长变化缓慢,房子真要造100年,你不经常换壳,谁掏钱呢?不经常换壳,天天扯老调重弹,谁认你大师呢?没人掏钱,大师那啥恰饭呢?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三部曲对现代主义这么解释。

涛哥:现代主义的真相:人类同意放弃意义、换取力量

意义就是现实套壳,本来人只是一种动物,整天琢磨点吃啥和交配这些动物都会琢磨事情,套了“我从哪里来,我是谁,要去哪里”立马就有神性了!

人类为什么要力量,为什么兽性和神性壳到现代主义这里不好用了?是不是力量这个壳更好用?

当人类掌握了增长的诀窍,就不需要古典主义的那套了

那么力量是工具还是目的?设计呢?


设计本来就是为了消费而生,消费推动了进步,推动了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机功效的改善…………等等

最直接的例子,手机是怎么卷各种性能的?

不要有房子建完了的想法,现在AI已经可以用了,正在爆发前夜,新能源正如火如荼。常温超导好像是个乌龙,要不然真站在生产力爆炸的门槛上。

人均35就够了?为什么不想想人均45、55,三四线城市大把的空地?中国除了2010年之后建的东西,之前都是写啥玩意?停下来好好想想,怎么迎接真正的现代主义!

大师搞那么点项目,才能养几个人?

对设计师来说:我设计故我在,我创造故我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