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文学应该是科学服务于幻想还是幻想服务于科学?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36
阅读量:
11

科幻文学其实应该先服务于哲学,或者说服务于神学会比较准确。

首先你要搞懂现代科学是怎么来的,不管是什么文明都是先有神学,也就是研究天地自然起源的的最初学科,不管是中国的盘古开天辟地,还是西方的上帝创世,都是神学对自然万物的研究对象,然后为了研究神学里的规律现象,就出现了哲学,哲学是对世界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研究的学科,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像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人其实都自称为哲学家,因为他们的目的是揭示世界万物规律的,他们也是有神论者,甚至可以说他们就是为解释神学上的问题而服务的;然后哲学继续发展,就需要各种各样的工具以及测量标准,来对万物联系进行系统的标尺和研究,那就是现代科学的开端。

所以现代学科的时间和继承关系是:神学——哲学——科学

三者的区别是:理论(神学)——理论(哲学)——工具(科学)

哲学里有个术语叫学而上学,这个其实就是哲学的两个分端的开始,学而上者谓之道,学而下者谓之器。近现代的许多哲学家都在做一个事情,就是把哲学给科学化,就是让哲学成为能推理,有系统,看的见摸得着的工具,像数学推理公式一样,推理出各种各样的哲学问题,这就是“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含义。

但形而下学的科学只能解决经验问题,也就是要有大量数据参考实验的一个积累过程,但先验的问题,科学就完全无法解决,形而上学就是科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形而上学的哲学定义是:指对在无法用经验证据证明的情况下,对世界本质的猜测,用以指研究超经验的东西(灵魂、意志自由等)的学问。

讲到这不知道你有没有意识到科学的局限性没,科学本质上是一种工具,其目的是为神学和哲学服务的,因为神学和哲学研究的是世界的本质问题,不管是科学还是其延伸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物学等成千上百们学科都是为神学和哲学服务的工具学科,因为前二者定下了方向和基调,后面的科学是实践和积累的工具。

文学以及相关的艺术学如: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建筑、电影以及电子游戏跟科学等工具学科不一样,它们也是从哲学延伸出来,但并不是测量实践的工具,而是一种从蕴含知识、规则的技术手艺发展为赖灵感、直觉的精神审美活动的变化。是一种能带来感性愉悦的精神活动。这其实已经是接近形而上学的探索尝试了。

所以你所说的幻想性,或者说是文学性其实是服务于哲学问题,即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会痛苦,痛苦的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生而有罪,罪的本质又是什么的世界本源及本质的猜测及推断。科幻作品其实也是以此为主题,这才是科幻的母题和本质,即作为哲学里形而上学的一个辅助工具,对世界本质进行猜测和想象,寻找一个解答思路和思考模型。科学只是一个平行辅助工具而已,一个工具你服务它没有任何意义,科幻小说其实是把科学作为一个切入的踏板和视角,以科学提供的可观测尺度进行虚构性的扩展和设想,其涉及的母题必然是探索世界本源的形而上学部分,这也是科幻魅力的根本所在,当然纯服务于科学的文学作品也是有的,《科学》《自然》等顶级刊物就是如此,《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文字也是为科学服务的,但这纯工具书类的文字,跟科幻文学又偏差过远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