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价,索尼手机怎么样?
索狗手机不值钱
果粉和国粉看完可以退下了。
我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也是处于三难的情景之下。
一方面是发现好东西逐渐被差的东西所取代,消费者所付出的经济和时间成本远远超过了市场的理性水准,人微言轻还好。万一哪天真的受到众多读者的拥趸,互联网暴力之下,动了一些人的奶酪,我很容易翻车吃瘪。
第二方面是我担心读者会说我过于理想化,不食人间烟火。
第三方面容易被贴上卖国贼的标签。“宝马冰淇淋”的事儿,因为在一些视频下留言,已经被“真·爱国”的勇士们贴上了“精德”、“走狗”的标签,更有甚者帮我选好了“德牧”这个品种。
说道“精德”,我就从德国写起吧。
八年前我被派到德国工作学习。一行八个人初到德国喜欢集体采购,后来随着逐渐熟悉另一个社会,我们开始“分道扬镳”。集体采购对于初来乍到、身为少数族裔的人来讲非常有好处,那就是壮胆。除此之外,和平年代,和平地区,没有更多的好处。
我们集体购买手机卡的时候,当地的通讯商的店面和国内的差不多,一方面提供售卡服务,另一方面会展示一些合约机,配送一些网络、数字电视服务。
我当时是苹果和华为的拥趸,作为当时的“成功人士”,自然要配两个手机,一个果,另一个是为。
或说当时当地的手机市场,华为真的给国人“长脸”,毫不夸张,当时我所接触到的德国本土同事,基本上也只用苹果和华为手机,只不过他们不习惯手握两部手机。这和本世纪10年代德国的情形不同,当时我来德国,大多数德国百姓喜欢三星手机。
我问一些德国友人,为什么买华为,他们说,价格好,结实,耐用。我问是不是因为华为有莱卡相机加持,他们表示并不是很在意,因为现在手机的照相功能都大差不差。而且德国人那种务实程度,拍照的好坏似乎根本不重要。这件事我是通过买相机配件感受大的,德国大的电器连锁店里面,没有奥林巴斯。索尼算是销售比较好的,机型比较多。佳能和尼康也就是简单几个入门机型简简单单地在柜台上陈列。
回到我们去通讯商购买手机卡。展厅里面的手机除了苹果和华为体面的展示在显眼的位置,还有索尼和三星“悄悄”地躲在角落里。
这时,一位同事突然说道,索尼这么好的产品,在这里居然也卖不动了。我当时大感困惑。索尼的手机?好产品?什么时代了,居然还有人替索尼手机不好卖而感慨?
我忍不住问这个同事,何出此言?心里大有焉敢如此“大逆不道”的口气。作为安卓里面的良心产品,华为不香么?他看出我的“疑惑”,拿出了自己的手机——索尼,具体型号我记不住了。他接着说,我这个手机已经用了一年多,没有卡顿,工业设计很好,拍照很漂亮,用的是蔡司的镜头,续航也能接受。
我拿过来体验了一下,确实如他所说,他这部机器比我手里同时期的华为在流畅度上更胜一筹。这个感受比较主观,不排除有用三四年的华为用户依然流畅的情况。但至少我2018年送给父亲的价值一万二千元的华为保时捷版本现在用起来经常会卡掉帧。(这涉及到计划性报废领域,找机会再分享)
尽管这位同事的索尼很好用,不过我当时认为这位同事很“不爱国”。至少在买手机这个方面他很不爱国。
但是后来,我在游戏机、手机、相机、汽车的购买上用行动狠狠的打了自己的脸。八年前,我靠内心胜利法赢了一次。却在之后的七八年输了七八个回合。
前几天我的苹果手机终于在几次摔打之中碎了,这不是它第一次被摔碎。对于电子产品购买爱好者,这部摔碎的手机自然不是我唯一的手机。我还有另一部手机——索尼 。
确实打脸,我这部手机是2022年买的,应该说是送给自己的一件礼物,为什么要送自己礼物,那是一个悲喜参半的故事了。
它配置了蔡司的镜头,这里强调,是蔡司自己的镜头。4K 60帧录像,高刷刷新率(我是上周才知道有这个功能的,使用起来爽的飞起)。短途旅行和逛街我喜欢带着这部手机。拍照确实是太好了,三颗镜头在色彩、锐度、柔和之间拿捏的非常到位。作为手机拍照可以说是我在16年的智能手机使用经历中的第一名(个人的主观感受)。
在维修手机时候,我和夫人就是否把摔坏的苹果和索尼都卖了,换一个新的苹果讨论了一番。经过咨询和信息查询:摔碎的苹果手机卖掉2700元;没有任何功能问题,完美的索尼手机斗鱼最高卖3300元。去年索尼的新手机8000元,新的苹果7000元。
得知索尼的二手售价后,我最后决定卖掉苹果手机,留着索尼手机。原因是:索尼的手机太好用了。对,用了一年,没有卡顿,拍照好看。这就是我的核心需求。这和我以往在国产手机和苹果手机做选择时候实在是大相径庭。以往我会毫不犹豫地卖掉安卓,保全苹果。这一次,并不是。
再写就有带货嫌疑,我想说的是,在中国的消费市场里,我们一般被两种因素影响。一种是只看广告不看疗效,另一种是盲目民族主义。这导致消费者对很多产品的错判,这也直接会影响二手市场的产品价值。
只看广告,不看疗效,这个现象在中国各个消费领域非常严重。中国的消费者喜欢听故事,喜欢小作文,喜欢被带货。却不喜欢自己去调查研究。也不存在什么调查研究的意识。这个事儿可以以小见大,点到为止。
我在北京工作过四年,公司楼下是一家“新势力造车”。这里加引号是因为这家所谓的新势力汽车公司,经常有五十到六十岁的大爷大妈拎着现金前来“投资”。逢年过节的“投资经理”会给大爷大妈发礼包,发鸡蛋,发月饼,发米,发面,还要搀扶着老人们进电梯,送到一楼。我们经常挂着工牌坐电梯碰到这些大爷大妈和“投资经理”们一起下楼。“投资经理”们会悄悄跟大爷大妈说:你看,这XX汽车这么大的中国汽车公司就在我们楼上,您就放心吧。然后就拽着大爷大妈,到停车场去看那些汽车行业里听都没听说的品牌原型车,声称他们一年内就投入市场了,到时候就有几倍的投资回报,北京四环一套房不是问题。三年后,他们搬走了,听说这家公司的“投资”门槛是50万。再后来听说这家公司骗了北京大爷大妈12亿,听说这些大爷大妈,听了几个有关巴菲特投资新能源汽车和几个靠“投资”暴富的故事。
在我离开北京,最后一次经过那层楼的时候,我也曾做过一些假设:假如大爷大妈们能提前问问他们的孩子,假如大爷大妈用抖音、知乎、B站搜一搜这家公司,假如大爷大妈能托人问问汽车行业里人,假如大爷大妈去个4S店问问真正的销售听没听说过这个牌子,假如……
这个世界是由故事组成的,有的故事靠谱,有的故事不靠谱,有的故事游走于靠谱和不靠谱之间。只是一个浓度问题。这就需要人们更加具备调查研究的意识和一些张嘴沟通交流的勇气。人,太懒了,以至于那些最懒的人认为思考很累,自己动手更累,张嘴问别人很掉价,却没有想过,被人骗了更掉价。
调查研究是个法宝,也是确保人能做出正确决定的工具。比如买一部车,或者手机,大部分人喜欢从众。这就给聪明勤快的营销人以启示——花钱买口碑。如果产品质量优异还好,如果质量平平,那么受罪的必将是消费者。汽车质量的验证少则一年,多则三五年。市场鱼目混杂,有开十几年没问题的汽车,也有开两三年到处响、四处漏油的产汽车。有一用五六年不坏的手机,也有用了一年就充不进去的手机……这些好产品和烂产品我都赶上过。
人天生喜欢先入为主,喜欢轻信。我想这也是孔子那句“听其言,观其行”的核心价值,后来,我们很多人都喜欢给他老人家做注脚,2500年过去了,底层的人类似乎还是很喜欢轻信他人,当然了包括我自己。
客观、冷静是后天学习和心灵修炼的成果投射。老话说吃亏是福,这对大部分愚钝胆小的人有用。如果换做一个基本常识感不足、没有心灵修炼、系统知识储备、又急于得到正向反馈的人来说,市场经济绝对不适合他们的钱包,却绝对适合于那些挖空心思榨干他们钱包的人。他们或早或晚都会承担短识和浮躁的代价。
这里给大家推荐两部电影《大空头》《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一部是现实改编,另一部是纪录片。
我假想,如果一位字节系或者是阿里系的某位技术官,看到我推荐这两部影片,恰巧他们也看过这部影片,一定会对我心生咒念。
人一旦拓宽了视野。那么一定会警惕浮夸的小作文内容和无脑的搞笑网红段子。他们的背后无非是骗取信任,卖货。
再深一步,倘若这些背后操纵者道德上有些标准,对于货品的真实效果有要求还好。但是在网络里,绝大多数,都是以网络渠道的外衣销售烂货的现实。
我不怎么喜欢看直播买东西,除非是经过我个人亲自检验,调查研究之后的产品恰巧有促销,我一般会在多个平台比对,择优下单。
我的家人都因为网购吃过亏,比如我的父亲在抖音一个直播间里面买柿子饼,这个价钱在农贸市场可以买5斤,结果只收到了两斤和农贸市场里一模一样、过度包装的“陕西有机火底柿子饼”。夫人在直播间买的剁椒拌饭酱,也没有我们在超市里买到的贾玲代言的同类产品香辣可口。
市场经济对于消费者本身就带着残酷的信息不透明的性质。再有人们的轻信天性加持。它生来就向着资本、生产商、代理商、销售商和摊贩们。即便是线下,我也经历过价格相当却漏水鱼缸。付出的代价是周末市场淘来好看、实用又划算的柜子被泡个稀巴烂。物理世界和细腻世界,都有劣质的产品和推销者。
看来,调查研究还是做的不够。
第二点,盲目的民族主义情绪。我在宝马冰淇淋的观点是,应该谴责宝马对员工培训不到位,和一线服务人员的差别对待。这里面有厂商管理层的责任,也有派送人自己的责任。
这个世界不是刚性的,我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应该设身处地。历史可以假设,只有假设历史,我们才能避免自己犯蠢。但是前提是要知道历史。以大见小,也点到为止。
冰激凌的事儿,我在厂商做过营销经理,并且经过十几年的磨砺,我选择离开(因为我觉得这个工作很傻X,至少以目前打着数字化营销旗号内卷造假和表态式加班却不解决生意问题的环境下,这个能在这个环境下工作的人,我十分钦佩),自然知道商业活动中招待餐食需求和供给的客观情况,企业不是做慈善,要精准应对布偶听客户,内部和外部人员。所以跟一线服务人员嘱咐不要见人就发放餐食,适当倾向媒体和内部人员,是可以理解的。生意,就是生意,不是慈善。
作为目前权力至上职场风气,俩二十出头的丫头,自然没有我当年的“勇气”。我说的“勇气”包含了简单思考和适当自主两个层面。
我在一线的时候,应对这种事就是:公司有公司的标准,我要我的弹性,如果面对一个真正的饥肠辘辘的人或者真的喜欢这个品牌的用户,没有不发的道理,在我这来的都是客。再说,世界是弹性的,阶级越靠上弹性也就越大,那么百姓自然也应该有百姓的弹性。发了也最多是穷帮穷,况且是公司铭文的招待物。我在一线时也因为邀请一位“计划外”的朋友用餐而遭来同事的指责。后来我的朋友选择了我服务的品牌。在我自己心里,一餐饭再好,不至于拿不出,况且是商业行为。但是在同事眼里,我是个假公济私的混蛋。如果从商业角度,我不知道应该如何评价。但是从政治角度,我确实假公济私,让朋友喝了一杯可乐,吃了一份意大利面。
厂商资源配置不足开源节流,加上服务丫头过于严格的执行厂商的“要求”,成为一场闹剧的导火索。
从我看到的事件,“洋人”的出现是发酵的根本原因。就事论事,年轻人在光怪陆离的商业环境里崇洋媚外的心态是有的。这就涉及到差别对待,向这个种族的差别对待的声讨,自然要高于自己对同胞差别对待的声讨。
我去年在本地车展,逛到原来老东家的展台上东看西看,发现有个激光雕刻香片的派送活动。就上前询问,展台的服务人员见我“衣衫褴褛”,自然也是摆出了一幅你一看热闹的,别多事的态度。几番交流,发现我不是很容易打发,就不情愿的帮我刻了一个。当然后来来的一些和我相似的观众也被“婉拒”了,我后来也去了很多豪华品牌的站台,基本上都是同样的“待遇”。地方车展,卖车嘛,奥迪奔驰宝马宾利保时捷也不是咱平头百姓用得起的消费品。
当销售目的越强,看人下菜碟的境遇也就越多。以现在爱面子,喜欢用物质表达自己社会地位和阶级地位的风气下。大家应该学会理解“市场经济”和“消费主义”,看透本之后,淡然处置即可。这是认知和心态的综合练习。如果认知不够,又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着看别人看不起我的心态,自然在隐形的心态博弈下会败下阵来,更有甚者会诉诸口舌之争,拳脚之斗。
回到BMW的冰淇淋,我并不反对那些指责BMW差别对待的声音。但是,凡事应该有度,我认为结合以上的分析和我自己的经历,或者有一些同理心的人,都会为BMW的预算管理方式和工作人员的无知和“亲外”感到荒唐,一笑了之。
这件事的荒唐之处在于,一些品牌跳出来了,一些网红跳出来了,他们在网上发公告宣称自己的品牌免费发冰淇淋,他们去别人的展台大喊大叫要发冰淇淋,他们破坏他人展台秩序,被清除出场却以被害者自居收割流量……
借光这个事儿被这些用的淋漓尽致,为了流量和生怕不借着这个事顺来一些名气就亏死的心态,开始了群魔乱舞带节奏。借光借光,就是借着别的事情或者人发光,如果这个事本身带着不光彩,那么借着这个事发光的人的亮度和颜色,我们需要认真思考。
丢人了,具体说是丢人格,甚至是有一些丢国格。
我们再做一个假设,就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在欠发达地区发生了这么一个事儿。
一家中国公司的外国雇员工差别对待本地的人,优待了中国人。没有给本地人发饼,只给了中国人。当地人不满,舆论口诛笔伐。中国公司公关部出面道歉。结果当地一些想出名的人为了出名,到中国公司的门口拍段子,发饼,高呼要让中国公司滚出这个国家,再也不买这个公司的东西,只买自己国家生产的东西。凡是客观分析事情的都被打上“国奸”卖国贼的的标签,甚至被指为小动物。
我想大部分人会认同,当地人第一波反应。
没错,平等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本土员工做的不对,我们的企业也做了解释。事情到了后半部分就开始离谱了,那些跳出来发饼的人已经开始在法律和道德边界左右横跳,甚至有悖于西方鼓吹的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了。
当地人居然莫名其妙的开始攻击自己的同胞,凡是不骂这家中国公司的就都是畜生。
我想这种不公平我们都经历过,去年印度开始打砸中国店铺,砸碎中国商品。华为、中兴在美国被欲加之罪陷害。活生生的例子。熟悉吗?几年前不是有人砸车抗日吗?和愚蠢的流量借势营销(我这里客气了,实际是不要脸的蹭流量)有什么区别呢?在我眼里,印度打砸和美国撒谎的那些人真的特别的丢国格。换个视角思考,很重要。
借着这个例子,只不过是想说,我们过度的被所谓的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带节奏太久太深了。以至于智商都降低了。
资本学者里有人鼓吹每一代人智商会提升3个基准值,我觉得这就是资本主义和现代主意编造的谎言。我们都变懒了,外卖让手懒,短视频让脑子懒,以至于简单的民族情绪煽动,就能成为所有人对他人口诛笔伐甚至拳脚相加的借口。这是多么美好的互联网和娱乐化时代啊。
至于一些OEM国产的厂商,也会打着国货的面子,做着买便宜进口货拼装的生意。然后靠嘴一次又一次的胜利。靠资本封杀国内消费者的声音,在国外市场使用好东西开拓市场,在国内以次充好大搞产品差异的肮脏勾当。
我,请这些人自重。这些人和牌子不值得。我认为,这些混淆视听,挂羊卖狗的勾当才是最恶毒的一群人。
当然,我对国产是保持积极审慎的态度。白家电我们站在世界的顶峰,但是我希望有更多的想索尼那样色彩艳丽的面板出现。汽车我们市场最大但是我希望我们能早出西门子那样的电机。手机我希望所见即所得,不要那单反拍的东西放在广告上。中国人不骗中国人才是这个消费市场里最应该以实际行动贯彻的,而不是一次又一次成功在一些奸商的嘴里。
好东西,确实不好卖了。原因是:人,变傻了。美好的互联网奶头乐,仅仅是奸商们的一场有一场的狂欢。
请认真对待自己的辛苦钱,请独立思考,做一个真正的爱国的消费者,从善待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