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天坚持阅读,但作文质量仍不太高,怎样做可以提高?
作文满分是怎么练出来的?
作文满分不是练出来的,是准备出来的。很多人觉得作文满分的孩子一定有过人的绝招。我并不认同。作文拿满分,同样需要运气,当然作文拿满分的孩子都有以下的几个好习惯。
1、坚持读书。儿童文学家曹文轩说得非常好:阅读是拉弓,写作是射箭。弓拉的紧,箭才射得远。书读得好,才能写出好作文。能写出满分作文的孩子,平常一定是读过很多书的孩子,并且是善于思考的孩子。
2、坚持写作。有人问大文豪欧阳修:怎样写好作文。欧阳修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没有别的办法,多读多练,自然就写好了。我在读作家传记的时候也发现,大部分作家都有三十年如一日,勤奋练习的好习惯,所以能得满分的孩子,一定有经常写作文的习惯。
3、坚持修改。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满分作文的孩子,都有反复修改作文的习惯。他们都有一个作文素材库,平常准备了很多好作文,考场上将这些作文进行二次加工,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当然又快又好。这就如做菜一样,平常准备好各种食材,开饭前进锅翻炒。添加油盐酱醋,显然比较高效。
写作需要注意以下七点
1、写作文不要矫揉造作。要记住感动别人的永远是事件本身,没有好的素材,没有真情实感,再华丽的素材也是华而不实。作文素材可以编,因为艺术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但是不能瞎编,要基于生活的真实,编得合理。
2、写作文不能使用模板。
古人都说天下文章就一篇,看你会编不会编。作文是可以提前准备的,把当地十年真题写一遍。
也可以使用模板,但是好的模板一定要反复打磨,在考试中反复验证,经过老师审核才能放心使用。
3、作文多练习多读书就行。
作文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除了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套路外,和阅历又密切相关。而现在很多孩子,从不出门,也没有什么社会阅读,又没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想要写出有深度的作又很难。
4、语文学习就是多刷题。
语文改革的方向是让15%左右的人在考试时做不完题。因此有目的的提高阅读速度,理解准确率都很重要,不要盲目刷题,也不要盲目阅读,而应当是精读精练。
5、阅读理解要多练题。
阅读理解答题要熟悉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这和做数学题差不多,考试题千变万化,题型是有限的,要以不变应万变。有的孩子答阅读题就像直男表白一样,直奔主题,虽然切中要害,答题内容不够丰富,往往只能拿一半分数。所以语文阅读,除了练题,总结各种题型答题方法很重要。
6、古诗文鉴赏很难提升。
古诗文鉴赏题,多读多背当然重要,研究考题也很重要,要多背一些诗歌鉴赏的常用术语,要记得联系主旨答题,不管是诗词还是文章,所有的词句都是为主旨服务的。
7、紧跟学校老师的节奏就行。
家长不要指望学校老师能帮孩子拿高分,一个老师管理几十个同学已经够头疼,哪有时间针对你孩子的问题,一一来解答呢。所以家长要了解自己孩子的问题,要参与进来或者请高人点拨。
家长引导孩子写作时注意三个问题
1、没有体验,很难写作。
孩子喜欢在玩中学习,喜欢在游戏中学习。如果在玩或是游戏中指导孩子作文,孩子通常不会反感。兴趣是写作的第一步,这种观察的兴趣是自发的,体验的过程是愉悦的。有体验才能写出好故事,有故事才能写出好文章。很多作家四处游历,就是为了寻找写作素材。这正如画家要画出好的作品,既要临摹,又要外出写生一样。在家也可以创造体验环境,但是熟悉的环境往往很难激发孩子创作的灵感。
2、没有引导,没有作文。
孩子的第一任作文老师是父母,孩子要想写好作文,需要家长做一些引导。这就是我为什么建议家长读一些作文理论书的原因,这些理论书讲了很多作文方法。比如我常提到的《十堂作文课》这本书。里面讲到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可以使用,五的观祭手法,观祭时要字云联想和想象等。这些理论知识并不复杂,也不枯燥。我们家长有过写作体验和大量的生活经验。如果家长能做一些简单的引导,相信孩子都能写出好故事。
3、没有阅读,没有思想。
大家带孩子体验,通过家长的引导,孩子当然能写出故事来,但孩子写出的语言可能是干瘪无味的,这就是没有课外阅读储备导致的。所以要想孩子写出美的语言,讲出深刻道理,非阅读不可。尤其是精读,更为重要。曹文轩曾说:“我在《草房子》里写的这些故事,很多人都经历过,但是为什么我能写出来,因为我有了大量的阅读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