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吃五香大头菜是败笔吗?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35
阅读量:
11

我觉得这一笔其实非常写实。

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个败笔,觉得高鄂想象不了顶级的富贵,“皇帝家的金锄头”云云……其实我一路看下来,倒不觉得这一笔非常突兀。

假如这题目换一个问法、“哪些细节体现了贾府正在衰弱?”,书中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那么反过来,对于正在走下坡路的贾府,林黛玉的饮食出现消费降级真的非常奇怪吗?

我举一个前后对比特别强烈的例子,后四十回争议既多,我只前八十回以内的情节说事。

贾府对人参配药的态度

第三回,林黛玉要用人参养荣丸 ,贾母的态度这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第二十八回

王夫人见了林黛玉,因问道:“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林黛玉道:“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宝玉道:“太太不知道,林妹妹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风寒,不过吃两剂煎药就好了,散了风寒,还是吃丸药的好。”王夫人道:“前儿大夫说了个丸药的名字,我也忘了。”宝玉道:“我知道那些丸药,不过叫他吃什么人参养荣丸。”王夫人道:“不是。”宝玉又道:“八珍益母丸?左归?右归?再不,就是麦味地黄丸。”王夫人道:“都不是。我只记得有个‘金刚’两个字的。”宝玉紥手笑道:“从来没听见有个什么‘金刚丸’。若有了‘金刚丸’,自然有‘菩萨散’了!”说的满屋里人都笑了。宝钗抿嘴笑道:“想是天王补心丹。”王夫人笑道:“是这个名儿。如今我也糊涂了。”宝玉道:“太太倒不糊涂,都是叫‘金刚’‘菩萨’支使糊涂了。”王夫人道:“扯你娘的臊!又欠你老子捶你了。”宝玉笑道:“我老子再不为这个捶我的。” 王夫人又道:“既有这个名儿,明儿就叫人买些来吃。

第二十八回,贾宝玉对人参养荣丸也是不过什么的态度。不止这两个和林黛玉关系亲近的人,连没有血缘关系的王夫人,在给林黛玉求医问药的花费上,也是非常之轻松随意的。既然有大夫提到“天王补心丹”,王夫人也是非常爽快地“明儿就叫人买些来吃”

可到了第七十七回,人参突然就不那么易得了。书里这一段寻人参的笔墨无比细腻

话说王夫人见中秋已过,凤姐病已比先减了,虽未大愈,可以出入行走得了,仍命大夫每日诊脉服药,又开了丸药方子来配调经养荣丸。因用上等人参二两,王夫人取时,翻寻了半日,只向小匣内寻了几枝簪挺粗细的。王夫人看了嫌不好,命再找去,又找了一大包须末出来。王夫人焦躁道:“用不着偏有,但用着了,再找不着。成日家我说叫你们查一查,都归拢在一处。你们白不听,就随手混撂。你们不知他的好处,用起来得多少换买来还不中使呢。”彩云道:“想是没了,就只有这个。上次那边的太太来寻了些去,太太都给过去了。”王夫人道:“没有的话,你再细找找。”彩云只得又去找,拿了几包药材来说:“我们不认得这个,请太太自看。除这个再没有了。”王夫人打开看时,也都忘了,不知都是什么药,并没有一枝人参。因一面遣人去问凤姐有无,凤姐来说:“也只有些参膏芦须。虽有几枝,也不是上好的,每日还要煎药里用呢。”王夫人听了,只得向邢夫人那里问去。邢夫人说:“因上次没了,才往这里来寻,早已用完了。”王夫人没法,只得亲身过来请问贾母。贾母忙命鸳鸯取出当日所余的来,竟还有一大包,皆有手指头粗细的,遂称二两与王夫人。王夫人出来交与周瑞家的拿去令小厮送与医生家去,又命将那几包不能辨得的药也带了去,命医生认了,各包记号了来。
一时,周瑞家的又拿了进来说:“这几包都各包好记上名字了。但这一包人参固然是上好的,如今就连三十换也不能得这样的了,但年代太陈了。这东西比别的不同,凭是怎样好的,只过一百年后,便自己就成了灰了。如今这个虽未成灰,然已成了朽糟烂木,也无性力的了。请太太收了这个,倒不拘粗细,好歹再换些新的倒好。”王夫人听了,低头不语,半日才说:“这可没法了,只好去买二两来罢。”也无心看那些,只命:“都收了罢。”因向周瑞家的说:“你就去说给外头人们,拣好的换二两来。倘一时老太太问,你们只说用的是老太太的,不必多说。”周瑞家的方才要去时,宝钗因在坐,乃笑道:“姨娘且住。如今外头卖的人参都没好的。虽有一枝全的,他们也必截做两三段,镶嵌上芦泡须枝,掺匀了好卖,看不得粗细。我们铺子里常和参行交易,如今我去和妈说了,叫哥哥去托个伙计过去和参行商议说明,叫他把未作的原枝好参兑二两来。不妨咱们多使几两银子,也得了好的。”王夫人笑道:“倒是你明白。就难为你亲自走一趟更好。”于是宝钗去了,半日回来说:“已遣人去,赶晚就有回信的。明日一早去配也不迟。”王夫人自是喜悦,因说道:“‘卖油的娘子水梳头’,自来家里有好的,不知给了人多少。这会子轮到自己用,反倒各处求人去了。”说毕长叹。宝钗笑道:“这东西虽然值钱,究竟不过是药,原该济众散人才是。咱们比不得那没见世面的人家,得了这个,就珍藏密敛的。”王夫人点头道:“这话极是。”

王熙凤生病配的药,是调经养荣丸,虽然和前文中的人参养荣丸名字不同,可以显见这药丸的主要配料还是人参,而这时,王夫人的态度已经远远不是轻松随意了。这时候,贾府对二两上好人参的态度已经是大费周折翻箱倒柜了。虽然薛宝钗对此的解释是“这东西虽然值钱,究竟不过是药,原该济众散人才是。咱们比不得那没见世面的人家,得了这个,就珍藏密敛的。”但这,把王夫人之前那种态度看一遍,这话恐怕只是在王夫人为此长叹时的一句宽慰之语。因为王夫人的焦躁情绪作者已经写的明明白白了,这些态度和之前的云淡风轻已经形成鲜明对比,此时此刻二两人参真的会让她感到有点肉疼了。假如薛宝钗所说的是为了济众散人,才没有珍藏,那手头没有,需要去买时,爽快地去买就是。又何必低头不语,半日才说“这可没法了,只好去买二两来罢。”

同时从薛宝钗需要去和参行交易来取得二两上好人参,可以透露出,薛家其实也没有现成的了,如果薛家有现成的,她就应该直接拿出来。

此时此刻,贾府的处境就和老太太那二两上好的人参机会如出一辙“但这一包人参固然是上好的,如今就连三十换也不能得这样的了,但年代太陈了。这东西比别的不同,凭是怎样好的,只过一百年后,便自己就成了灰了。如今这个虽未成灰,然已成了朽糟烂木,也无性力的了。” 人参如此,贾府也是如此。

例子依然很多很多,例如七十五回,贾府主子们吃的御田红梗米饭已经到了按人头算的地步,多一个人就少一碗饭。

贾母问道:“你怎么昏了,盛这个饭来给你奶奶。”那人道:“老太太的饭吃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鸳鸯道:“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王夫人忙回道:“这一二年旱涝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数交的。这几样细米更艰难了,所以都可着吃的多少关去,生恐一时短了,买的不顺口。”

贾府本来就在江河日下,大厦将倾,何必只看到大厦,不看到将倾,林黛玉吃“五香大头菜”已经是第八十七回的事情了,她吃一道精致程度远远不如之前的咸菜,有什么好奇怪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贾府就到了只能吃五香大头菜的份上。只是对于危机来临,消费在降级,对各种精致的细节就不如之前讲究了。

从林黛玉自身的心理来说,她额外要汤要水,其实是有成本的,这个讲究的成本,其实不在于菜本身的价值,在人力。大观园的饮食是有分例的,额外点菜是会给人带来多余的麻烦的。像探春和宝钗商议着要吃油盐炒枸杞芽,额外拿500钱来给厨房,就是一个体恤下人的态度。至于芳官那个“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 那不是什么正面例子,那是反面教材。点菜三人组,晴雯、芳官、司棋这三人在小灶问题上全是反面教材,而且她们此时无一例外都已经给撵出去了。

林黛玉本身也是有一个心态逐渐变化的过程,早期对于周瑞家送宫花最晚送她,会生气。

中期 第四十五回 她对于吃燕窝的花销,态度依然是轻松随意的,燕窝易得,但不希望给人带来额外的麻烦,她害怕的是别人说她多事。

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耽耽,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第六十二回 黛玉已经意识到了需要俭省

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而在这个为众人所诟病的五香大头菜的情节里, 这个五香大头菜和火肉白菜汤以及粥是紫鹃准备的,而林妹妹只是稍微尝了尝,她的关注点不是这菜配的好不好,关注点依然是不要给小厨房添麻烦。五香大头菜出现的这个情节之前是病潇湘魂痴惊噩梦,往后是杯弓蛇影颦卿绝粒,她已经被巨大的不安全感吞噬了,这个情节出现的重点根本不是什么五香大头菜,是黛玉此时已经明显过度的敏感,她已经是一个病魔缠身、惊惶不安的心理状态,连一点点熬粥熬汤的小事情都不想麻烦别人。

黛玉点点头儿,又说道:“那粥该你们两个自己熬了,不用他们厨房里熬才是。”紫鹃道:“我也怕厨房里弄的不干净,我们各自熬呢。就是那汤,我也告诉雪雁和柳嫂儿说了,要弄干净着。柳嫂儿说了,他打点妥当,拿到他屋里叫他们五儿瞅着炖呢。”黛玉道:“我倒不是嫌人家肮赃,只是病了好些日子,不周不备,都是人家。这会子又汤儿粥儿的调度,未免惹人厌烦。”

至于紫鹃为什么专门提南来的五香大头菜。因为这个情节之前林黛玉刚刚和姐妹们聊到南方,送走了姐妹后,触景生情一个人垂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