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人之下》漫画 635(674)话?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33
阅读量:
11

为了搞清楚甲申之乱的真相,我们把焦点放到了无根生身上。

第一期我们分析了无根生的出身,是否藏着什么秘密——

路人齐小姐:一人之下解析9:八奇迹的真相之——从哈日盖分析无根生的出身,他可能是上任“陈朵”蛊身圣童

第二期我们梳理了无根生的生平经历,发现他有可能闯了【两次】三一门——

路人齐小姐:一人之下解析10:八奇技的真相之——无根生闯了两次三一门?生平大事盘点!

总结出无根生1943年改变之前,发生的大事儿有两件:一是左若童之死,一是成为全性掌门。

经过我们对时间线的梳理,可知这两件事大概率都发生在1940-1943年之前,距离1943年秋天至少有半年多的时间,这半年时间内是不是又发生了其他的事儿才导致了无根生的改变,我们不得而知,后续有了线索,我们再行补充。

目前,我们就之前的这两件事分析一下,有没有可能导致或者造成无根生的改变。

今天我们先来分析左若童之死这件事。

也就是所谓的“无根生气死了左若童”这个传言背后的真相有可能是什么。

这件事最核心的就是三个人:左若童、无根生、李慕玄。

我们先从万恶之源李慕玄说起,看看他到底让无根生和左若彤产生了怎么样的交集。

其实我觉得这事儿真的就是挺神性的,你说要是没有李慕玄,左若彤和无根生,一个白道大佬,一个黑帮老大,能产生什么交集呢?那除非发生正邪两派的大战,或者无根生弄死了三一门的人,而以无根生的性格和领导全性的作风,这两件事都不太可能发生,对吧?

所以左若童见到李慕玄的第一眼,肯定想不到这个熊孩子会导致他和无根生放到一个故事里,也想不到由此开启的命运会给他贴上小心眼的标签,被人恶意揣度,肆意嘲笑。

不知道李慕玄知道后来的人们如此玷污左门长,内心作何感想。

一、李慕玄的问题:不诚

目前漫画更新已经很明显的说明了李慕玄的问题:不诚。

他这个不诚是怎么个不诚法呢?

在关于632(676)话的分析中,我们通过对刘得水、陆瑾、李慕玄的对比,知道他不仅在表演,还不承认自己在表演——

路人齐小姐:《一人之下》 632(676)话:李慕玄的问题所在

这个世界上或许有完美的人,但如此精准的完美真,那一定是假的……

连左若童自己都在修行的时候出过错,对吧?

关于出错这件事啊,当然是不好的。

但有不足才是修行的应有之义啊!

连张之维都有目中无人的缺点被师傅赶下山去了,对吧?

因为不足,所以才叫修行啊!

你出生就完美无瑕,你永远不会出错,那你还修行什么?

啊?阿尔法狗同学?

你个永远只选概率最大、最正确做法的AI,你永远正确,精准的正确。

所以,你永远不会知道算力有限的、总是出错的人类通过下棋这件事、在一招一式之间、在每一个落子之时,到底悟到了什么。

这才叫玄学啊!这才是玄学的真意啊!

所以左若童修行会出错这才是正常的,才是玄学的应有之义。

不正常的是没有一点瑕疵的李慕玄。

所以这时候我们再来看,这三个孩子的表现,无论是刘得水以外界要求为标准的行为逻辑,还是陆瑾以自身为尺度的行为逻辑,其实都是【诚】的一种表现,他们的行动都是自己的真实想法的表现,他们既没有骗别人,也没有骗自己。

只是刘得水以外在为标准的话,本就意味着没有了分寸感,因为外界是不可控的是无穷无尽的,是无限的,你永远满足不了外界的要求和期待,所以你永远不知道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

而陆瑾以自我为尺度,使得他的一切行为都是有分寸的,因为自我是有限的,所以你就可以掌握这个分寸。

而李慕玄表演出来的完美的以分寸为标准的行为逻辑,其实透露的他本质的行为标准是“人心”,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在揣度人心、玩弄人心,也就是骗别人,这是第一层【不诚】

然后呢,李慕玄又不承认自己是个演员,他不觉自己实在演戏,所以他都没有停止表演的时刻,没有做自己的时刻,时时刻刻在演。甚至当时左若童都亲自找上门去点破他了,他还不承认,还在演,还想演一辈子,这就是骗自己了,这是第二层【不诚】

骗别人尚可容忍,连自己都骗这就严重了。

那李慕玄的真实面目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二、李慕玄的真面目

鬼手王让我们看到了,不按套路出牌破了他的伪装,一瞬间暴露了他的真面目——

好胜,好斗,无法接受失败,对未知的挑战充满兴趣,这才是真实的他。

他根本就不是一个有分寸的人,他也不喜欢分寸!

所以,就算李慕玄就算不演了,做到了诚,他也不适合三一门。

而鬼手王的胡来让他兴奋的点在于,他发现了一个新的模式,一种从未见过的、尚且拿捏不了的人,他好斗的性格决定了他想做的是摸清楚鬼手王然后精准拿捏,不再让自己出现这种失算的狼狈,这种成就感才是他兴奋的点。

所以大家觉得接下来李慕玄会大大方方承认自己不喜欢三一门、而喜欢鬼手王这件事然后大大方方的拜入人磁门下吗?

我觉得不会,他还会继续演。

虽然拿捏鬼手王这种胡来的人,让他更感兴趣,但他绝不会承认自己拿捏左若童失败了,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他不甘心,所以我觉得他不会放弃继续在三一门演戏。

但我觉得,这次他还是要失算,左门长已经看透他了,就不可能再让他戏弄了。

李慕玄怕是要和三一门不欢而散。

而这,也成为李慕玄唯一一次失败。

所以成为了他日后的心结。

就像吴曼的心结是悟不到五蕴皆空,梁挺的心结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无根生作为代掌门,陪吴曼行禅,陪梁挺尝试各种刺激的体验,就像陪李慕玄闯三一门。

三、无根生引导李慕玄

但其实,我觉得对于无根生而言,解决李慕玄【不诚】的问题,不一定非要去三一门。

可以去通天谷啊!

何为人?诚!

这不就是通天谷嘛!

通天谷又叫二十四节谷,无根生让36人找秘密,给的提示词就是何为人,诚!

最后找到的那个洞就叫何为人洞。

我不记不清这个名字是之前刻在山洞里的,还是无根生自己起的。

反正何为人、诚这件事在无根生这儿是想的明明白白的。

我们再来看时间线的问题。

1938年无根生答应梁挺帮他以后,让金凤和夏柳青看着他,自己取个东西。

取来的东西是它化自在天魔咒,这个东西后来被曲彤从通天谷拿走了,用来对付阮丰。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当时无根生就是去通天谷取这本咒术去了。

也就是说,1938年之前,无根生已经找到通天谷了。

而为了李慕玄闯三一门,也是1938年之前。

所以,我们就可以推测,在帮助李慕玄解决【不诚】的问题上,无根生可能先用了通天谷。

就是可能直接带他去了通天谷,让他自己感受,自己找何为人洞,让他自己悟,什么是诚!

以李慕玄的聪慧,他应该很快就能找到,张楚岚王震球都能找到,李慕玄这种聪明过头的肯定分分钟给你找到。

但李慕玄因此解决了他的问题嘛?

从他在纳森的表现来看,并没有!

他这怎么看都不像是得道之后的通透豁达!

用张楚岚的话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像在三一门下院的时候一样。

他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他明明想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聪明表演成功、拿下三一门之后的那种成就感,他非要对自己说他真的是想学玄学。

这就像是我们大部分人上学就是为了通过考试、获得考试之后带来的利益,而不是热爱学习本身,我学高数是因为高数使我快乐吗?是通过高数考试这个结果让我快乐,考完我就是把知识还给老师了,对吧?这个我承认,我们所有人都承认。

可李慕玄不承认,他非说他和韦东奕老师一样热爱数学,他说只要我演的热爱和真的一样,那就是真的热爱。

所以他成功找到何为人洞这件事可能帮不了他,他的问题还是老问题!

他还是靠卖弄聪明找到的,而不是悟到的。

就像你答对这道高数题靠的是揣摩出题人的意图,盘点整个试卷发现就差这一个重要公式没考了,那这道题就是用这个公式,然后你猜这么复杂的题目一般结果不是正负一就是零,前边两道大题你算出来分别是正负一,那这道题的答案就是零。

然后你做对了?!

可这种方式真的是学习并掌握这门知识的正确方式吗?

老师教我们这个方法说的也是你实在不会做的时候,你可以用这种方式,俗称,蒙!有方法的蒙,而不是直接抓阄,对吧,抓阄那又是下下策了。

但李慕玄一直都是靠揣摩出题人意图考高分的,他永远能猜对,所以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或者说他因为太聪明了,他已经失去了通过掌握知识本身来答题的兴趣。

所以说找到何为人洞对于李慕玄来说没有任何难度,当然,也没有任何作用。

这样一来,那就只能是再去三一门,看是否能够解决。

无根生和左若童的世纪会面,这就来了。

四、无根生闯三一门

但我觉得,这就特别有意思,一个白道大佬,一个黑帮老大,做到了一张桌子上,就是为了解决熊孩子一个弱智问题——

为什么光写答案不行,还要写过程?

我过程就是揣摩出题人意图,怎么就不行了?

你就非让我承认我是蒙的,就算我是蒙的,那我只要一辈子都能蒙对,不就行了嘛?

此时此刻黑帮老大和白道大佬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家人啊,你懂我!

:何为人?诚!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就说不明白呢?
:对吧?这道题很难嘛?
:不难啊!这不生下来就会嘛?
:对啊,这还用学?这还用想?
:不用吧,这不做人的根本嘛?
知己啊!

一个聪明用错了地方的学渣,愁死了两个学霸!

这下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当年的学霸同桌不愿意给我讲题了。

我问这道题怎么做,他说用这个公式,我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个公式的?

他说你看题啊,我看了,怎么看出是用这个公式的?

他说这不一眼就看出来了嘛,那你是看成了哪个公式?

我说我什么看不出来啊?这和哪个公式长得也不一样啊!

他说那你是在怎么选对答案的呢?我说我蒙的呀,然后把我蒙答案的方法给她讲了一遍。

这一下子给孩子整蒙了,孩子迷茫的眼神我到现在记忆犹新啊!

我现在终于懂他了,那是他一时分不清我俩谁是智障的眼神!

这可能就是无根生和左若彤共同看向李慕玄的眼神。

就是你有这功夫干嘛不用在研究公式的变形上呢?多做几道这个公式的变形题目不就能灵活运用了吗?为什么要把功夫下在题目之外呢?

对,李慕玄就是把心思全用在了题目之外,绕着圈的来解决这道题,自以为聪明,反而忽略了题目本身。

所以说,在何为人、【诚】这个命题上,左若童和无根生的认知是一致。

也就是说,至少,在这个观点上,两个人是没有矛盾的,是打不起来的,对吧?

那这俩人还有其他打起来的可能吗?

下期,我们继续分析,李慕玄带给左若彤和无根生的交锋,看看有没有可能造成他们矛盾的激化或者更离奇的剧情。

以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