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说俄罗斯重工业发达,可为啥我感觉俄罗斯重工业一点儿也不强?各种工业制造领域,基本没有俄罗斯的踪影?
苏联重工业的盛名,仅限于简中网络
苏联重工业壮大期, 完完全全是依赖从西方引进二流技术(一流也有,但少)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当年美国出口的技术设备,42.5%由苏联购买
1930年,苏联更包占了美国技术设备出口额的77.9%
不光如此,1929年到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有70%是卖给苏联,1932年更上升到90%!
1932年,全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一半是苏联买下的。
慈父再怎么宣传和吹嘘自力更生的工业奇迹,苏联后来也不得不承认,一五计划标志性的成就:三大汽车厂(高尔基、莫斯科、雅罗斯拉夫)、三大钢铁厂(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库兹涅斯克、扎波罗热)、四大拖拉机厂(慈父格勒、哈尔科夫、车里宾雅斯克、普梯洛夫)这些,都是由美、德等西方国家的技术支持和设备建起来的
1932年,苏联高薪请来的外国专家、技术员达2万多人。
因为购买西方技术需要硬通货,苏联本来拥有沙俄留下的巨额黄金,但在《布列斯特条约》后,苏俄向德国支付了1亿多卢布的黄金做赔款,又支付给波兰3000万金卢布赔款,还向波罗的三小国各付了一大笔偿金,剩下的又用于战争、建设,很快就花完了,后来西班牙内战,苏联得到了世界上四分之一的黄金储备,包括西班牙从印加帝国、阿兹台克帝国那里掳来的不义之财;可是,仍得多方找西方借钱办工业,除了从英、加筹钱,还在1946年从瑞典借了10亿克朗。
另外,就是开设臭名昭著的“外宾商店”,一边把苏联姑娘送上外国人的床,用“特殊服务”换取外汇,一边也允许苏联公民用真金白银排队购买特供商品,其实也主要是买一些食品,而且在真正的外国人看来,这些食品大多质劣价昂,不合口胃。可在那个年代能吃饱吃好对当时苏联普通人来说也不是容易事,人们为了活命,不得不拿出压厢底的一点金银,忍受着极端恶劣的服务态度,排着长队求购。更令人齿冷的是,苏联相关执法机构,专门盯着来购物的苏联公民,将他们搜查、逮捕、没收,敲竹杠,甚至枪毙!毕竟,能进得起“外宾商店”的苏联公民一定有油水可捞。详情可见俄罗斯人写的《苏联外宾商店》之中译本,刚出炉不久的。
那么慈父死后,苏联就不依赖西方了吗? 大错特错
光是70年代,苏联仗着滚滚而来的石油收入,以320亿卢布从西方引进了2000个重要工业项目的成套设备。包括从西德引进的生产轧材的奥斯科尔电力冶金联合企业,美国为主德法日为辅一起援建的苏联“最现代化汽车制造业橱窗”的卡马汽车厂、用芬兰技术和设备建设的炼铜厂和炼镍厂等等。
那么,吃进如此多的西方技术和硬件,换了别的国家,混个人样也不难了,可苏联搞成啥样子呢?
能源浪费简直堪称犯罪:有效利用率只有区区43%,损失达57%,折合标准燃料相当于9亿吨。
在苏联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业中,金属材料浪费之巨是西方国家不敢想像的,每年损失金属高达2000万吨,其中包括900万吨屑料。这还是机械加工中浪费的,另外每年还因锈蚀而白白浪费的金属达2000万元-2500万吨金属;
而即使如此浪费资源堆出来的产品,却因质量低劣,每年有15%-20%的工业产品要报废或降价处理。1978年,苏联200多个机械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达到国家质量标准的只占50%多一点。1979年,仅仅由于没有计划任务,苏联重型机器制造工业部基本生产单位中的停工就达5.9万台时。
虽然苏联钢铁产量世界第一,但只是粗钢多,高质量合规格的钢材奇缺,特别是黑色金属轧材,必须大量从西方进口,或引进他们的技术设备生产线。不光数量少,而且规格不合需求,特殊型钢尤其短缺。
最讽刺的是,苏联渴望向中欧西欧大量出口石油和燃气,却生产不出输送油气的管道钢材,还得先从西德等国进口再说。
另外,买来的先进外国技术设备,配上苏联式管理,一样得歇菜,由于施工项目准备工作不足等因素,苏联有20%设备闲置不用,白白浪费和老化。
苏联的工业,自动化水平很差,甚至机械化水平也不算高,西方分析,即使是装备率较好的苏联机械制造业,以手工形式在工厂提供辅助性劳动的工人占工人比重据说达到一半。苏联机械工业专业化水平也低,特别是毛胚、零件、部件的生产专业水平低,远远落后西方。
尽管积弊如山,但批准一项新设计、新技术,平均得10-12个领导人签字,还要再经过标准化部门及下属技术机构约30道签署手续。
苏联有个“机床制造和工具工业部”,每年光是花在批准技术方面的人力和时间就要35万个工时,有40%的最熟练的设计人员得脱离自己的设计工作去从事繁琐的审批。又有谁还有那么大的动力去推广和尝试新的技术呢?--------纪洪江《苏联机械工业的发展及问题》
工业革命之后,国家的经济主导,从劳动力转向了科技。但苏联还是停滞在片面的追加资源、无限的堆积人力,去生产大量过时的产品,甚至,连工艺过时的产品还质量不达标,只注意完成数量,而不是质量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上。
最令人无语的是,能源大国苏联,竟然因为炼油水平差,而导致石油减产。西西伯利亚很多采油井,因得不到取暖用油,在零下50度的严寒中被迫关闭。
总而言之,苏联重工业,就是付出比西方多得多的能源消耗、惊人的浪费、巨大的人力,用极低的效率去生产比别人少得多的产品,而且工艺、合格率还远不如人。
俄罗斯重工业承接的就是这么个盘子,能好也就怪了
========================================================
有人奇怪,苏联工业这么差,怎么当的世界二极之一?
我更奇怪,幅员几千平方公里的资源,约2亿人口,承接了沙俄的人才和工农业底子,再加上狠得下心牺牲几百万农民生命,用饥饿上亿人换外汇去引进如此多的西方技术设备
换了谁搞不成苏联这样?
==========================================================
苏联、朝鲜等类似国家,一切悲剧的根源在于:“空气不对流”
开放,不等于你大力引入外国技术、人才、设备就叫开放。而是你引进、吸收之后,敢于杀出去,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里尽情搏杀,与一切对手进行充分的竞争。
可惜,苏式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关起门来的经济,是在自己的阵营体系内部“猪八戒啃猪蹄-------自产自销”的模式, 片面注重产量,而不是质量。因为没有多少内生动力去关注质量和成本:外有经互会的兄弟们“购买”,内有二亿无可选择的顺民,不得不忍受这些过时的、不合格的商品。
反正产品再不好,承受的是顺民,不是享受外国优质商品的“特供”的老爷们。
为什么军工算是苏联少有的拿得出手的部门,就在于必须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和对手比拼,竞争度高,要争个一席之地得有真本事。
今天中国在根子上强于苏联,就是因为在自由竞争的海洋里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中国的制造业、科技名企,基本都是最充分、最残酷的自由竞争中不断进化的适者生存的强者,市场竞争力强到连美国西方都忌惮,要通过政治手段来限制我们,反衬出我们的工业、科技是真金不怕火炼的。
计划经济,其实就是闭关锁国、闭目塞听的产物,不可能不脱离市场需求,在自由竞争的私企面前,不具备对抗力,经济生产成了一种纯粹的政治任务。
========================================================
网上某怨女,果然又怂了,造谣被打莲,一逃了之。只是呢,每次输不起也罢了,却还不甘心想找回点什么,偏又一书不翻,胸无点墨,咋办?绝望之下只好靠猜、靠幻想来找莲,结果输上加输,更加丢()现(),这哪里是屡战屡败?明明是“独孤求虐”,哈哈哈,再这样下去,迟早被搞疯,这就叫自作自()。
——————————————————————————————————————
苏联贷款那事但凡抄你半字,本人直接销号退乎,说到做到。要没抄,你敢退吗? 自己搞出来的盘子,敢接吗?真真是,丑女意Y和尚看她,好歹也是和尚瞥了她一眼,赖上我这算什么?
网上某怨女一如既往阅读障碍、拎不清,常识贫乏,不堪一击
1,论初始,德国又没像慈父那样无能,只能靠草菅人命饿死几百万的本国人民,置全国人民于灾难和饥饿之中去进口国外二流技术设备,人家德国的进步一步一个脚印,亦不像慈父靠人命换的二手技术暂时堆起一个泥足巨人,弊病丛生,时间久了便 虚弱不堪。
论成就,德国工业技术总体上碾压吊打苏联如砍瓜切菜。所以苏联重工业只能盛名于简中网,德国不是。正常的地球人都知道。
2,那年头,世界一半的二流技术设备出口让慈父当宝贝买了,一句“不是毫不引进技术”的轻描淡写就想糊弄?
3,网上某怨女的阅读能力怎么总是打怨女自己的脸呢? 首先,本文并没写过“苏联发展工业是靠出口黄金”,慈父进口二流设备,搜刮民财是多方面的。怨女不也是打自脸在前,吃自脸在后的承认“在对外引进技术和设备上花费了黄金”了吗?
其次,吹慈父“在消化成为自己的东西以后,就为苏联赚钱了,节约下来的钱就形成储备了”-------笑喷了,含糊个甚?就慈父时代那对外贸易结构,工业能为苏联赚几个钱? 吹慈父黄金储备多,还不就是搜刮本国的顺民? 何况这也不是因为经济有多健康强壮,无非像一个经历过饥饿的人出于恐惧拼命囤吃的一般罢了,守财奴一般的攒金子,根子上还是心虚没底和不顾民生。
割顺民的韭菜不好意思认,非要粉成“就为苏联赚钱了”,也真会蒙混。
4,不好意思得很,论条件,沙俄留下的底子、苏联顺民从沙俄那保存下来的一点财富吊打晚清、北洋。论能力,处于兵荒马乱历史周期的光头吊打慈父八千年,直接踢出宇宙。首先天下是他打下来的,不像慈父,基本靠捡导师的桃子。
其次,人家在某岛的建设,到75年止,人均收入、消费品丰富度、民用工业在世界市场经济体的竞争力也非苏联可及。
5,怨女除了抄袭+逻辑、理解力混乱,其他的也该升升级了,辗转反侧那么多夜晚,还在靠“孙连仲是陕西人”当安眠药呢? 唉。。。。想想桂军守桂林、日本海兵队、“美械”的93军,我都不知该怎么同情了
想对线,起码自己得拎得清
一想到某位从叶利钦双长硬扯到慈父时代似是而非的一堆天马行空,就觉得跟网上一个安于退化的生命没有浪费时间的必要,不如在知乎多看几篇乐子
好自为之吧
=================================================
对于网上的一些现像,借知乎宝地做个回应
网上某怨女,看好了,本人引用的原话在这:
“40年代初,苏联从英国和加拿大获得了不少贷款,1946年又从瑞典获得10亿克朗的贷款。”----------河南出版社《苏联科学技术》第182页
拜托,e心人也要讲基本法! 我抄袭你的? 这真真是莲皮厚得能防弹!不是总有一些帮闲好事者往我群里扔垃圾,我绝不会脏自己的眼,去看一个怨妇式手下败将写的那些装腔作势、空洞贫乏,错误百出的次品,还不要说抄袭!
还有某个满鞑骁驴营,又算是从那钻出来的葱? 好像那东西挺新鲜似的,连简中网上也早就有过,包括出处书名,作者名字,亏尔还当新鲜在我面前炫。
慈父筹措工业化的资金之中包括黄金,这根本轮不到本人独创。
至于本人在各种说法中倾向于慈父这头劣魔多少还是用了点黄金,这也算是给你们这些给自己找跌的人留点面子。
否则,守着黄金根本不用,宁肯饿死几百万国民,宁肯让上亿国民陷入灾难和饥饿,不更是打了尔等这些奴才式拜神教徒的莲?
得意洋洋当众啪啪它自己的莲,倒也向来是网左一绝,不奇怪
======================================================
嗯,网上这两天热闹越发有趣,但见这一轮啪啪下来,某骁驴营倒是暂时消停了
网上又来一波:
该大师抄资料本来也没问题,但他扭曲原义就大有问题了,原文里苏联向加拿大贷款是二战中买粮食,他歪曲成是为了“借钱办工业”。原文明确说向瑞典贷款是战后慈父的唯一一次贷款,也被他删除了相关表述,暗示成苏联还有其他贷款。这位大师的行为我暂时不做评价。
所以他找的那本资料的内容实际上本来就是引用前本资料,而且细节也不如前本书,明明英、加的贷款都是二战时期提供的,后本书却省略了。说明这本书对内容进行了取舍,但即便如此,这本书也根本没说苏联向英、加贷款是“借钱办工业”,这很明显就是该大师自己在脑补和自由发挥了。这真是照着抄都不会,非要自己夹私货,这下翻车了吧。
------------------------来,把()伸过来,挺住:
要引,就引全,没看过书就别贴个图玩断章取义的把戏,胸无点墨还要装,最让人()不起
“第九章 苏联的技术引进与对外科技合作 。。。。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的经济建设任务,在引进先进技术和外资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方法。。。。。一、苏联不同的时期技术引进的几种方式。。。。这一时期,苏联为了尽快发展本国经济,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方面,曾有效地利用了以下几种方式。。。。。(三)吸收外国贷款 直接吸收外国贷款,可以解决本国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和有针对性地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十月革命胜利之初,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敌视苏联,致使它只能从个别国家获得为数甚少的短期商业贷款。直到1930年后,苏联才从西方国家获得较多的贷款。据统计,苏联在战前从外国获得的各种贷款总额为20亿卢布左右。40年代初,苏联从英国和加拿大获得不少贷款,1946年又从瑞典获得10亿克朗的贷款”(《苏联科学技术》河南出版社)
-----------原书如此,大伙看看,网上某个拜神教癌症晚期,连标题、中心内容都看不懂
请问某个慈父编外脑()粉,“国内的经济建设”、“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是不是办工业???
我歪曲?我扭曲? 网上某个拜神教信徒穷途末路之下,真是啥也不顾了
先是造谣别人抄袭它那一文不值,倒贴钱我都不屑看的《故事会》都比不上的“文章”,被戳穿后,又来这一套,结果倒好,口口声声说别人没学识,自己却连阅读障碍到现在都没克服,反而加剧。
真真是光着()推磨,转着圈儿丢()
最搞笑的是这一段:
但即便原文没告诉他苏联贷款是干什么,但就算是个初中生凭常识也不可能觉得苏联会在40年代初从英国加拿大借到发展工业的钱。1939年二战都爆发了,英国加拿大和苏联的经济往来明显都是围绕战争进行的了。话说原文都告诉他借款是40年代初的事了,他竟然不知道40年代初是什么历史时期。原本我只是认为他抄袭和断章取义,现在看他的学识水平大有问题。
----------------------常识?再没常识的也知道,战争时代不用搞经济了? 英国给的1000万英镑不是经济性质的贷款? 加拿大给的不是经济性质的贷款?又转进到DISS别人不知道40年代初出了啥事,这逻辑水平,果然跟它看过的书一样贫乏。 《苏联科学技术》一书学者将这两笔贷款写入苏联发展经济的大前题之下,并无不妥。唯一错的,就是学识二字都不会写,却拿来说别人的某( )
倒也是,能说出20世纪俄罗斯遭受三大灾难,却连慈父干了些啥好事都不知道,敢说出民族工业发展得最好的年代是10-20年代,却连汉阳钢铁厂停产、汉冶萍被抵押给日本,中国民族工业最重要的命脉出了大问题都不知道。
居然还觍着(),一口一个说别人学识。。。。。啧啧啧,都怪我对此壬盐疗过度,搞得走火入(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