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你去了印度才知道的事?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32
阅读量:
13

去过印度回来的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去的就是印度。

初到印度的感受

1、新德里机场的入境大厅设计非常独特,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墙壁上排列装饰着偌大的佛手,一共有9种手势,每个的手心都有莲花造型。莲花是印度教的圣物,也是印度的国花,寓意着吉祥。




2、走出机场后很快就能感受到这里独有的“韵味”,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各样的味道,奇怪的香料味道,食物炙烤的道,米饭的馊臭味,下水道堵塞散发出的味道,动物的尿骚味。这种特殊混合味道在印度的很多大城市都有,久久不消散。




3、在机场内转乘快线去预定的酒店,火车上的情景与我预设中不一样,没有看见传说中的“挂票”。

那为什么网上流传着印度火车顶坐满人的视频/图片?

① 那是发生很久以前的事,早就明令禁止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订票网络和人性化的乘坐体验。

不过,印度毕竟是印度,火车不守时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如果那次不延误了,该担心的是否进错火车站了。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火车行驶中至今依然是车门全程敞开。




② 有关火车“挂票”的视频,更多是出自于印度的邻国,孟加拉国至今仍有此情况发生。

在火车上,观察了一下周围的乘客,他们穿着得体,看上去也比较友好,眼睛深邃,睫毛纤长上翘,对待我们这样游客也相当热情,还我们帮忙搬行李找座位。

很快一切都变了,刚出了火车站,三五成群皮肤黝黑的印度人围过来,用咖喱味英语反复嚷嚷“Taxi”,并伸手要来拖我们的行李。

那一会,我没啥负面情绪,或许此场景已设想过许多遍,只能面无表情坚定摆摆手。这些黑出租车“名声在外”,很多攻略都有提到乱收费,绕远路等现象。




4、在印度旅游吃住方面尽量不要节省,否则体验感很差和不安全!

一百块钱左右的住宿,房间设备破旧,风扇吱吱作响摇摇欲坠,墙壁一看就带有历史感,更绝的是床单暗黄甚至带有斑迹。

那种两三百的连锁酒店,设施相对干净,入住有安检,非常严格,我们有次包车出游,回来时车也要安检,还有警犬围车闻,说明安全有保证,睡着也安心。


5、隔天一大早,就开始探索新德里这座城市了。德里一词来源有多种说法,主流的有3种:

一种是说源于波斯文,意为“门槛”。

另一种是德里是来自公元前时期有一位名叫Dhillu的国王在此地建造了一座城市,然后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再一种是Dehali原本是起点、开端的意思,因此德里被认为是印度的开端,和印度河恒河一样。

不管是哪一种,德里对于印度人来讲,就如同北京之于中国人。




到了德里,就算迈进了印度文化的“门槛”

1、当时打算坐公车去公司,上车后给了一张500卢比给售票员。

“找不开,给20卢比的吧”,他向我展示了手上的零钱,几乎全是10卢比的面额,我只能再翻翻钱包,发现只剩下10卢比的零钱。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他竟然接过去了,并摇摇头(印度人摇头即表示同意),打印了张20卢比的车票给我,讲了一句至今令我想起来都暖心的话:

欢迎来到印度,我的朋友!”

2、德里的空气质量指数很差,经常是雾霾天,严重到几十米之外的高大建筑物就模糊不清了。

3、走在德里街头上,就像开头所说,发现有的人生活水平甚至不如动物。因为印度的宗教背景极其复杂,动物可能是“神兽”,比如牛、猴子之类的,是不可以伤害的。




尤其是在瓦拉纳西的街头小巷,动物们可以在那里生活得更悠哉。毕竟瓦拉纳西是印度教徒心中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而对于在这里生活的动物们来说,这里就是天堂。




时不时的就会给满身脏污的神牛挡路,一些毛几乎掉光,皮肤发红的癞皮狗在湿滑发臭的小巷子里面撕咬,屋顶走动的大猴子突然跳到路过的游客身上抢东西,把游客吓得惊声尖叫。

印度的保护动物也非常好,有世界上最多的老虎,大概有两千多只,还有唯一的亚洲狮,有豺有云豹,有个头巨大的印度豹,印度还有大量的大象。

其实,整个印度的街道上都随处可见动物乱窜,这也是为什么印度的街道那么脏的原因,因为有一大部分脏物都是来自这群肆无忌惮的动物的排泄物,同时也为“印度味道”贡献了部分力量。




4、然而,在德里街头上也可以看见不少老年人小孩窝在墙角,消瘦黝黑,衣不遮体,头发满是灰,地上铺毯子,周围放置着几个大包,便是全部家当。也有有光着屁股到处跑的小孩,有眼神呆滞、吃力地迈动脚步的老年男人,有闭着眼睛像失去灵魂一般的靠着墙壁的妇女。

这种生活品质或许就是难民的生活状态,而他们并非因为国家的动乱,这就是他们本来的生活的状态,这才让我联想到在印度的种姓制度。尽管这早已不符合印度的宪法了,但是他们之间的割裂,似乎是无法抹平的鸿沟。




5、新德里作为印度的首都,然而这里却有亚洲最大的贫民窟。

柏拉图曾说过:“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不论它的规模有多小,都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穷人居住的城市,另一部分则是富人居住的城市”。

几乎每个发展中国家的每座城市都存在着贫困人口的聚居区,即我们所说的贫民窟。

但是德里的贫民窟来要更加的破旧和脏乱,道路更加的狭窄。我当时是10月份去的,行走在这里的昏暗的小巷子里,没有丝毫秋意,更加的闷热,感觉要喘不过气来。




狭窄小路旁的这些低矮建筑上面几层,因为这里的湿润的气候而发霉,加上连续的烈日、大雨、高温,这些墙壁已经开始剥落,偶尔会有几块小石块掉下来砸到头上。

下面几层则由于小巷中的人来人往而覆满污垢,人群留下的污垢似乎像潮痕那样慢慢往上升,要跟霉斑会合。




偶尔看到一些打开门的屋内,里面也是显得昏暗潮湿,住宿的环境甚至还不如我脚下的这条小路。

‬在印度时常能感受到同一个地方,却犹如跨越了两个国界

印度有多个贫民窟,但很多时候一街之隔,却是完全不同的景象。贫富差距大到难以置信,富人可以在这里尽情挥霍、为所欲为,穷人可能穷到连饭都吃不上。甚至没有衣服鞋子穿,所以见到任何可以顺手拿走的东西,他们都会带走。


尤其是孟买,这种感觉更加明显。孟买是印度的商业和娱乐业之都,很多金融机构或者国际化大公司的总部坐落于此。

貌似很多印度人,都以有孟买这么一个大城市而感到自豪,有很多印度年轻人喜欢扎堆去富人区商圈拍照打卡发到社交平台。从某些方面来看,孟买的确是发达,特别是新孟买地区,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遍地都是,马路既干净又宽阔。


富人区更是被称作为东方的巴黎,主户用佣人是分开的,佣人不能用住户的电梯,每户都有预留给佣人专用的居住房间。

但要知道孟买人口超过两千万,目前依然有数百万的居民居住在贫民窟中,他们在这里工作、娶妻生子、组织家庭,也成为了孟买重要的一分子。




‬围绕印度的一切魔幻似乎离不开恒河

关于恒河的传说,每个人都略知一二,而这里也是印度教中最重要的圣城,充满魅力的恒河是去印度无法避开的目的地。




恒河水面上拥堵的船只载着各国游客和“组团”,前来沐浴的外地印度人,沐浴刷牙的男女老少、洗衣服的、弹吉他的,有在水里花钱拍情侣写真的、有打水仗的年轻人、做瑜伽的欧洲男性、甚至还有比赛游泳的老大爷们,总之恒河里的“活动”丰富到数不过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恒河的上下游各有一个烧尸点,每天晚上都有乌泱泱的人群赶来看祭祀,而中间是人们生活日常用水的地方,我想这也是“干了这杯恒河水”的来源吧。




印度人的办事效率实在是低得让人惊叹,我曾经在那呆过几天,恒河边的淤泥都没有任何减少迹象,但是工作人员似乎每天都在忙个不停。河边的水域已经给堆积的淤泥染成了灰黑色,从远处看,泡在河水里洗澡的人们和岸边陷在淤泥里的垃圾融为了一体,不仔细进行辨认,竟然分不清其所以然。




总结下对印度的印象

基础设施与城市样貌

在印度除了富人区之外,其他地方看起来跟应该和国内八十年代差不多。

出行方面

1、大部分马路上没有信号灯,也没有斑马线和车道线,以及人行道,印度同事曾调侃到:“路都是有钱人修的,富人出门又不用走路,干嘛还搞人行道。”




路边随处可见垃圾,看着有点像十年前的国内沿海乡村的国道。不对,感觉这么说有点被冒犯到了,应该说宽度比乡村国道宽,但是要脏乱差很多。

2、印度人口多,加上道路状况堪忧,没有摄像头,开车都“豪迈”,各种各样的车辆汇聚于此,早高峰堵车严重。


3、印度的公共汽车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没有空调,价格便宜,但是相对破旧,似乎只要车还能开动,就不会被淘汰。看着路上那些摇摇欲坠的车,车窗和车门这些无关紧要的零部件已经不知道拆下扔到了哪里去,而且靠站不停车,而是放慢速度让乘客跳上去。


另一种是空调车,价格会贵些,但是乘坐舒服些,乘客素质也好些。

饮食相关

1、印度普通任日常饮食喜欢用各种饼,搭配很多种酱,说真的有些挺好吃的,尤其是有种黄油饼,刚烤出来热乎乎的特别香!还有玛萨拉鸡肉,其精华在于这团糊状的玛萨拉,用这些酱料拌在米饭里面,再送入口中,此时只觉得咸甜适中,油而不腻,令人回味无穷。


很多人不敢尝试印度菜,貌似是一种人类的本能反应。我认为无论什么食物,都是只有在自己尝过以后才能判断是否喜欢,一开始就把它拒之门外,会错过很多东西。



2、masala茶口作为印度的国民茶我无福消受,香料+奶+茶混合太奇奇怪怪,他们那口锅我也不知道洗没洗。

3、印度某些蔬菜比肉贵,他们常吃的大白菜和生菜都是进口的,大白菜一颗差不多30块钱人民币,两颗生菜就得十几块钱。后来被介绍了一家超市。不过土豆、洋葱还有一些本地蔬菜还是比较便宜的。

提点实用的建议:

苍蝇漫天的集市,最好别尝试路边摊,容易拉肚子;喝水最好选择瓶装水,反正不贵;准备些肠胃药,因为哪怕食物是干净卫生的,或许也会有肠胃不适应的情况;

看着干净整洁的路边摊和小餐厅都可以吃,但最好留意下餐具、食材的卫生情况;士豪的话,不用担心,高级餐厅都是非常卫生的。

其它印象点

洒红节,可以将其理解为一场大型多人对战,有点类似于咱们的泼水节,不同的是泼洒的不是水,而是各种彩粉。对于当地人而言,洒红节是老少皆宜的联欢晚会,也更像真人CS之类的,有趣味、但也要体力和战术。

‬在去印度之前需要了解的事情

关于印度这个国家的负面消息其实并不少,但这并不能彻底埋葬它本身的神秘气息。出行前要必须做足功课,考虑当地的治安问题、食品、财务、人身安全等。不然就像我同事那样呆不下去。

1、尽量去人多的地方玩,不要去小巷子里,随时提防狗子,万一看到狗子,别对眼神别停顿就行了。

2、女生在印度遇到陌生人搭讪,不要理睬,如果还继续纠缠,就说:等老公呢,他就会自讨没趣走开。

3、汽车上的味道有些大,除了香烟、槟榔味,还有体味。关于这个我要解释一下,基本上除了东亚人全世界的人都有体味。

4、很多印度人喜欢跟亚洲脸照相,照完还会马上发社交网络平台,可能印度亚洲游客太少。普通居民还是比较友善的,对比我之前在柬埔寨遇过强行翻包找钱,尼泊尔抢零食的小孩,并满街追着你要钱,印度小朋友好很多,大部分很羞涩,叫他们一块照相都很开心!

5、但生意人喜欢耍小聪明,反正游客聚集的地方碰上过度热情的印度人一定多留个心眼。他们啥事都给你说没问题,问个路明明不知道,但就不愿意承认,给我们一通乱指;小城镇打车也要问准确价钱,下车就涨价,一说就假装听不懂英文。

6、去景点的当地人都非常多,印度一般世界文化遗产景点对于外国人门票基本是600卢比,但本国人去景点就10、20卢比,甚至有的只需要5卢比。

说到最后

在印度这个地方旅行,随时要做好“原来这就是真实的印度”这种心理准备。你用什么心态去看世界,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世界,如果你眼里只有这里街道上的脏乱差,那你永远都只能看到一个让人厌恶的脏乱差的印度。

印度非常大,不仅人文差异鲜明,不同地区自然生态也大相径庭!一旦你通过文章、纪录片、影视作品对印度有了更深的理解,或许会想踏上这片土地,感受她独有的韵味与“黑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