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文学作品的深度真的是作者想表达的,还是读者脑补的,往哪方面写才是深度?
凡是能真正称之为文学的作品,都是以感性的方式自发或自觉地反映了世界的对立统一,反映了对立统一中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所谓的文学作品的深度,就是揭露出来这种对立的深刻程度。
我们以《好了歌解注》为例。这首作品通篇都在描述事物的对立统一,并且把世界(封建社会)描述为对立面不断转化的世界。
开篇即讲,“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现在为陋室空堂的地方,当年居住的是达官显贵,现在满是衰草枯杨的场所,当年曾是莺歌燕舞之处。强烈的对比(对立),繁荣和衰败的转化,以及隐藏在转化背后残酷的阶级斗争(转化的条件),通过一种感性的冲击,呈现了这样的一副场景:在岁月中,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它们都在某种条件下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接着曹雪芹通过一系列的对比,突出了各种对立以及对立面的转化。雕梁画栋结满了蛛丝(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贵族公子流落街头沦为乞丐(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富家小姐家破人亡沦为妓女(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高官显贵不慎沦为阶下之囚(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穷酸腐儒高中登上天子之堂(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这一切的背后,就是那封建社会末期内部激烈的阶级斗争。曹雪芹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看不到斗争之后的出路,于是让所有的东西都归结于虚无,“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这样的归结当然是错误的,但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优秀,并不在于最后的个别结论,而在于它整个的展开过程自发或自觉地展示了时代的冲突(客观世界的对立统一)。《好了歌解注》无疑就是这样的优秀的作品。
也就是说,曹雪芹深刻地描述了这种对立,但是这种对立的本质,却是曹雪芹不理解的,从这个角度而言,《红楼梦》这部“文学作品”的深度并不是曹雪芹想表述的,但是,这种深度显然也不是读者脑补的,因为它们是真实存在的。
再举数例说明。诗歌方面,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这是写自然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典型的在动与静的对立中把握事物的同一。这是写人与自然关系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通过把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自然对立起来,在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世界。这是写人类社会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落寻常百姓家”,通过描述繁荣与衰败之间的转化(而这背后的实质是阶级斗争),在对立统一中把握社会的发展。
上述作者多是自发地描述了这种对立面的统一和转化,而不是认识到并自觉地描述了这种对立面的统一和转化。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作品的深度照样不是他们想表达的,但他们却以优美而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描述了现象之间的对立,因此,这种深度也不是读者脑补的,而是客观存在的。
这样的例子在小说中更为典型。我们以俄国文学为例。享誉世界的俄罗斯文学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他们往往是在自发或自觉地描述革命。比如托尔斯泰,他本人是反对革命的,也并不能理解革命,但是列宁认为,“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会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也就是说,他的作品必然能反映这个对立统一的时代的某方面的本质。列宁说,“托尔斯泰处在这样的矛盾中,绝对不能理解工人运动和工人运动在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而且也绝对不能理解俄国的革命,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托尔斯泰的作品却忠实地描述了整个充满矛盾的时代,因此,“作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要到来的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是伟大的。托尔斯泰富于独创性,因为他的全部观点,总的说来,恰恰表现了我国革命是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从这个角度来看,托尔斯泰观点中的矛盾,的确是一面反映农民在我国革命中的历史活动所处的矛盾条件的境子。”
文学作品以感性的方式反映客观世界的对立统一,不代表它就一定是自发的。作者完全可以在深刻的哲学思想的指引下,自觉地以感性的方式描述对立统一的客观世界。比如,矛盾的《子夜》就是一个高度自觉的作品,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自觉地剖析当时的中国社会,描述各种矛盾的斗争。瞿秋白说,这是一部“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
这样的作品,其深度就是作者“想表达的”,作者不仅仅自发地描述了现象之间的对立,还自觉地描述了这种对立背后的本质原因。
这样的文学作品,由于自觉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对立统一,因此必然是为某个阶级呐喊的作品,也就必然成为一部带有“政治色彩”、“意识形态”色彩的作品。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抽象地要求文学远离政治,是多么地愚蠢。因为,要求文学不给反动阶级献媚,这是对的;但要求文学不为革命阶级呐喊,这却是错的。
有那么一帮愚蠢的东西,他们赞美文学自发地反映世界的对立统一,却诅咒自觉地揭露这种对立统一的文学作品;他们抽象地要求文学远离政治,因此他们也就具体地阻碍了文学为革命者的呐喊;他们僵化地把文学和政治对立起来,但是他们却不懂得,文学以感性的方式反映对立统一的世界的时候,就已经把政治(其内容就是对立统一的阶级关系)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纳入自身了。
我是佐伊23,一个关注财经时政的博主,欢迎加入“佐伊的读书圈”。点击链接,下载星球并微信登录后,搜素“佐伊的读书圈”,即可加入
(1)请您点击链接:https://t.zsxq.com/0ekyZ43av
(2)您还可以扫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