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搜索结果 4 条

如何评价《光阴之外》作者耳根亲自下场对线读者?

其实并不奇怪,虽然我个人一直说,男频网文这几年已经跑步迈入了全面服务业阶段,即主体市场和受众提出一切要求,作者都应该无条件满足,非如此不能赚钱成功。 但是实际上,作为一个码字的作者,很难把自己的作者性完全抹去,除了个别如飞卢出来的那一票人,对自己的文字完全没有敬畏心之外,大部分成功作者,能够成功还是因为天赋。 这种天赋也就是我常说的,作者喜欢写的东西,恰好是读者也喜欢的。很多人所谓的文青病,本质是…

故事情节如何更能吸引人心,和读者产生共鸣?

不在于选择写什么样的情节,而在于想要的情节应该怎样去写。 会写,一家三口简单吃个饭都会有共鸣感。 不会写,哪怕一个很极端的情绪拉扯,呈现的效果也只会是“无感”的冷眼旁观。 …… 想要输出某种情绪,最起码要让读者能够“相信”这种情绪。 这个“相信”无关于真假。 而是结合整个故事的剧情,人物与环境,背景与氛围,让读者能够“认同”这个情绪的存在。 “了解”→“理解”→“认同”→“代入”→“共鸣” 任何一个以“…

全职写小说一年,快饿死了,到底怎么写才有读者愿意付费阅读?

其实写的挺好的。 没时间看太多,所以只看到了第二章去录影店租碟片的部分。 开头做了一个倒叙,拿了一个实时发生的案件作为切入。 后面忽然调转从男主11岁开始。 后面写男主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慢慢写他如何会和这群不良分子卷在一起,做这些偷盗的事情。 从开头看有点青春伤痕文学的路子,走的是王朔的《动物凶猛》这种路子(也就是后来改编成了《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电影。 从简介看来,又是悬疑,有点日本悬疑小说的叙事味道…

请问文学作品的深度真的是作者想表达的,还是读者脑补的,往哪方面写才是深度?

凡是能真正称之为文学的作品,都是以感性的方式自发或自觉地反映了世界的对立统一,反映了对立统一中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所谓的文学作品的深度,就是揭露出来这种对立的深刻程度。 我们以《好了歌解注》为例。这首作品通篇都在描述事物的对立统一,并且把世界(封建社会)描述为对立面不断转化的世界。 开篇即讲,“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现在为陋室空堂的地方,当年居住的是达官显贵,现在满是衰草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