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皇帝杀过儿子?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29
阅读量:
11

只列举正史有记载的(因此汉文帝这种纯后人阴谋论脑补的,以及雍正道光这种出自野史的杀子,都没算),且仅包括亲生儿子,另外傀儡皇帝也不计入。

这里的杀包括逼死和赐死,每个还会简单说下杀子动机,并分析被杀的儿子算冤枉还是罪有应得。

1) 汉景帝刘启 - 派酷吏逼死儿子刘荣。

汉书 卷53: 三岁,坐侵庙堧地为宫,上征荣。荣行,祖于江陵北门,既上车,轴折车废。江陵父老流涕窃言曰:“吾王不反矣!”荣至,诣中尉府对簿。中尉郅都簿责讯王,王恐,自杀。

动机: 清洗废太子,给刘彻铺路。

刘荣算是冤死。

2) 汉武帝刘彻 - 围捕逼死儿子刘据。

汉书 卷63: 太子有故人在湖,闻其富赡,使人呼之而发觉。吏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山阳男子张富昌为卒,足蹋开户,新安令史李寿趋抱解太子,主人公遂格斗死,皇孙二人皆并遇害。上既伤太子,乃下诏曰:“盖行疑赏,所以申信也。其封李寿为干阜侯,张富昌为题侯。”

动机: 刘据被逼反,继而武帝平叛诛杀。

刘据算是冤死。

3) 汉成帝刘骜 - 亲手杀死自己儿子(存疑)。

汉书 卷97下: 后诏使严持绿囊书予许美人,告严曰:“美人当有以予女,受来,置饰室中帘南。”美人以苇箧一合盛所生儿,缄封,及绿囊报书予严。严持箧书,置饰室帘南去。帝与昭仪坐,使客子解箧缄。未已,帝使客子、偏、兼皆出,自闭户,独与昭仪在。须臾开户,呼客子、偏、兼,使缄封箧及绿绨方底,推置屏风东。恭受诏,持箧方底予武,皆封以御史中丞印,曰:“告武:箧中有死儿,埋屏处,勿令人知。”武穿狱楼垣下为坎,埋其中。

注: 汉成帝杀子的说法最初来自解光的奏章,可信度存疑。

动机: 如果属实,则是单纯为了让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放心。

这个被杀的儿子可谓非常冤了。

4) 新朝王莽 - 先后赐死儿子王宇、王获、和王临。

汉书 卷99上: 莽杜门自守,其中子获杀奴,莽切责获,令自杀
汉书 卷99上: 莽子宇,非莽隔绝卫氏,恐帝长大后见怨。宇即私遣人与宝等通书,教令帝母上书求入。语在卫后传。莽不听。宇与师吴章及妇兄吕宽议其故,章以为莽不可谏,而好鬼神,可为变怪以惊惧之,章因推类说令归政于卫氏。宇即使宽夜持血洒莽第,门吏发觉之,莽执宇送狱,饮药死。宇妻焉怀子,系狱,须产子已,杀之。
汉书 卷99上: 初莽妻以莽数杀其子,涕泣失明,莽令太子临居中养焉。莽妻旁侍者原碧,莽幸之。后临亦通焉,恐事泄,谋共杀莽。临妻愔,国师公女,能为星,语临宫中且有白衣会。临喜,以为所谋且成。后贬为统义阳王,出在外第,愈忧恐。会莽妻病困,临予书曰:“上于子孙至严,前长孙、中孙年俱三十而死。今臣临复适三十,诚恐一旦不保中室,则不知死命所在!”莽侯妻疾,见其书,大怒,疑临有恶意,不令得会丧。既葬,收原碧等考问,具服奸、谋杀状。莽欲秘之,使杀案事使者司命从事,埋狱中,家不知所在。赐临药,临不肯饮,自刺死。

动机: 王获杀人偿命、王宇是王莽认为他和自己不是一条心,王临则是计划弑父篡位。

王获和王临都能算罪有应得,但王宇其实挺冤的。

5) 吴大帝孙权 - 赐死儿子孙霸。

三国志 卷59: 时全寄、吴安、孙奇、杨笁等阴共附霸,图危太子。谮毁既行,太子以败,霸亦赐死。

动机: 孙霸和孙和两败俱伤,孙权需要除掉孙霸来结束自己造成的二宫之变。

孙霸可算罪有应得,但孙权纵容他也有很大的责任。

6) 后赵主石虎 - 先后处死长子石邃和次子石宣。

晋书 卷106: 邃称疾不省事,率宫臣文武五百馀骑宴于李颜别舍,谓颜等曰:“我欲至冀州杀石宣,有不从者斩!”行数里,骑皆逃散,李颜叩头固谏,邃亦昏醉而归。邃母郑氏闻之,私遣中人责邃。邃怒,杀其使。季龙闻邃有疾,遣所亲任女尚书察之。邃呼前与语,抽剑击之。季龙大怒,收李颜等诘问,颜具言始末,诛颜等三十馀人。幽邃于东宫,既而赦之,引见太武东堂。邃朝而不谢,俄而便出。季龙遣使谓邃曰:“太子应入朝中宫,何以便去?”邃迳出不顾。季龙大怒,废邃为庶人。其夜,杀邃及妻张氏并男女二十六人,同埋于一棺之中。诛其宫臣支党二百馀人。
晋书 卷107: 龙悲怒弥甚,幽宣于席库,以铁环穿其颔而锁之,作数斗木槽,和羹饭,以猪狗法食之。取害韬刀箭舐其血,哀号震动宫殿。积柴邺北,树标于其上,标末置鹿卢,穿之以绳,倚梯柴积,送宣于标所,使韬所亲宦者郝稚、刘霸拔其发,抽其舌,牵之登梯,上于柴积。郝稚双绳贯其颔,鹿卢绞上,刘霸断其手足,斫眼溃腹,如韬之伤。四面纵火,烟炎际天。季龙从昭仪已下数千登中台以观之。火灭,取灰分置诸门交道中。杀其妻子九人。

动机: 石邃是因为企图弑父篡位,石宣则是因为虐杀了弟弟石韬。

两人虽然都是罪有应得,但石虎处死他们的方法以及株连之广,还是很毁三观的。。。

7) 前秦宣昭帝苻坚 - 逼死儿子符晖。

晋书 卷114: 苻晖屡为冲所败,坚让之曰:“汝,吾之子也,拥大众,屡为白虏小儿所摧,何用生为!”晖愤恚自杀。

动机: 对儿子屡战屡败的表现恨铁不成钢。

符晖算比较冤的,因为前秦的烂摊子,归根结底还是苻坚自己作出来的。

8) 后燕惠愍帝慕容宝 - 诛杀儿子慕容会。

晋书 卷124: 会闻之弥惧,奔于广都黄榆谷。会遣仇尼归等率壮士二千馀人分袭农、隆,隆是夜见杀,农中重创。既而会归于宝,宝意在诛会,诱而安之,潜使左卫慕舆腾斩会,不能伤。会复奔其众,于是勒兵攻宝。宝率数百骑驰如龙城,会率众追之,遣使请诛左右佞臣,并求太子,宝弗许。会围龙城,侍御郎高云夜率敢死士百馀人袭会,败之,众悉逃散,单马奔还中山,乃逾围而入,为慕容详所杀。

动机: 慕容会造反,并害死叔叔慕容隆,继而兵败身死。

算是罪有应得。

9)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 处死儿子拓跋晃(可信度严重存疑)

宋书 卷95: 焘至汝南瓜步,晃私遣取诸营,卤获甚众。焘归闻知,大加检掠。晃惧,谋杀焘,焘乃诈死,使其近习召晃迎丧,于道执之,及国,罩以铁笼,寻杀之。
南齐书 卷57: 宋元嘉中,伪太子晃与大臣崔氏、寇氏不睦,崔、寇谮之。玄高道人有道术,晃使祈福七日七夜,佛狸梦其祖父并怒,手刃向之曰:“汝何故信谗,欲害太子!”佛狸惊觉,下伪诏曰:“王者大业,纂承为重,储宫嗣绍,百王旧例。自今已往,事无巨细,必经太子,然后上闻。”晃后谋杀佛狸见杀。

注:拓跋焘杀子一事,仅见于南朝史书,可能只是敌国传闻甚至污蔑,可信度严重存疑。

动机: 如果记载属实,则是因为拓跋晃先想弑父而不处死。

可算罪有应得。

10) 北魏孝文帝元宏 - 赐死儿子元恂。

魏书 卷22: 高祖幸代,遂如长安。中尉李彪承间密表,告恂复与左右谋逆。高祖在长安,使中书侍郎邢峦与咸阳王禧,奉诏赍椒酒诣河阳,赐恂死,时年十五。
魏书 卷22: 乃废为庶人,置之河阳,以兵守之,服食所供,粗免饥寒而已。恂在困踬,颇知咎悔,恒读佛经,礼拜归心于善。

动机: 孝文帝听信密告,以为被废为庶人的儿子意图反叛。

而从《魏书》的记载来看,元恂实际并无此心,反而已经开始悔过,所以是被冤杀的。

11) 唐太宗李世民 - 赐死儿子李祐。

旧唐书 卷76: 十七年,诏刑部尚书刘德威往按之,并追祐及万纪入京。祐大惧,俄而万纪奉诏先行,祐遣燕弘信兄弘亮追于路射杀之。既杀万纪,君谟等劝祐起兵,乃召城中男子年十五以上,伪署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开官库物以行赏。驱百姓入城,缮甲兵。署官司,其官有拓东王、拓西王之号。诏遣兵部尚书李????与刘威便道发兵讨之。。。行敏列兵围之,谓祐曰:“昔为帝子,今乃国贼。行敏为国讨贼,更无所顾,王不速降,当为煨烬。”命薪草欲积而焚之,祐遂出就擒,馀党悉伏诛。行敏送祐至京师,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国除。寻以国公礼葬之。

动机: 李祐多行不法,且还公开造反。

赐死可谓罪有应得了。

12) 唐高宗李治 - 赐死儿子李忠。

旧唐书 卷86: 麟德元年,又诬忠与西台侍御上官仪、宦者王伏胜谋反,赐死于流所,年二十二,无子。

动机: 听信诬告,怀疑李忠谋反。另外可能暗含清洗废太子,给武则天的儿子们铺路。

李忠也算挺冤的了。

13) 武周皇帝武则天 - 毒死儿子李弘(存疑),并逼死儿子李贤。

旧唐书 卷116: 泌因奏曰:“臣幼稚时念《黄台瓜辞》,陛下尝闻其说乎?高宗大帝有八子,睿宗最幼。天后所生四子,自为行第,故睿宗第四。长曰孝敬皇帝,为太子监国,而仁明孝悌。天后方图临朝,乃鸩杀孝敬,立雍王贤为太子。
旧唐书 卷86: 文明元年,则天临朝,令左金吾将军丘神????往巴州检校贤宅,以备外虞。神????遂闭于别室,逼令自杀,年三十二。

注: 毒死李弘的说法最初来自李泌的上奏,可信度存疑。

动机: 清洗太子和废太子,给自己铺路。

李弘(如果属实)和李贤算很冤的了。

14) 唐中宗李显 - 诛杀儿子李重俊。

旧唐书 卷86: 帝据槛呼多祚等所将千骑,谓曰:“汝并是我爪牙,何故作逆?若能归顺,斩多祚等,与汝富贵。”于是千骑王欢喜等倒戈,斩多祚及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于楼下,馀党遂溃散。重俊既败,率其属百馀骑趋肃章门,奔终南山。帝令长上果毅赵思慎率轻骑追之。重俊至雩县西十馀里,骑不能属,唯从奴数人。会日暮憩林下,为左右所杀。制今枭首于朝,又献之于太庙,并以祭三思、崇训尸柩。

动机: 李重俊被逼反,继而中宗诛杀之。

算是有点儿冤,最后也被唐睿宗平反了。

15) 唐玄宗李隆基 - 同时赐死儿子李瑛、李瑶、李琚。

旧唐书 卷107: 二十五年四月,杨洄又构于惠妃,言瑛兄弟三人与太子妃兄驸马薛锈常构异谋。玄宗遽召宰相筹之,林甫曰:“此盖陛下家事,臣不合参知。”玄宗意乃决矣。使中官宣诏于宫中,并废为庶人,锈配流,俄赐死于城东驿。天下之人不见其过,咸惜之。

动机: 听信诬告,以为三个儿子合谋造反。

事实是三人并没这想法,都非常冤。

16) 唐肃宗李亨 - 赐死儿子李倓。

旧唐书 卷116: 自是,日为良娣、辅国所构,云“建宁恨不得兵权,颇畜异志。”肃宗怒,赐倓死。既而省悟,悔之。

动机: 听信诬告,以为儿子要谋逆。

连唐肃宗自己都迅速后悔了,可见李倓有多冤。后来也被哥哥唐代宗平反,并追封为皇帝。

17) 后唐明宗李嗣源 - 诛杀儿子李从荣。

旧五代史 卷51: 后举兵犯宫室,败死,废为庶人。

动机: 李从荣公开造反,继而兵败身死。

可谓罪有应得了,不过根据《新五代史》记载,李嗣源似乎也没想杀李从荣。

新五代史 卷15: 明宗闻从荣已死,悲咽几堕于榻,绝而苏者再。

18) 前蜀高祖王建 - 诛杀儿子王元膺。

新五代史 卷63: 建遣王宗贺以兵讨之,元膺兵败皆溃去。元膺匿跃龙池槛中,明日,出而丐食,蜀人识之,以告,建遣宗翰招谕之,宗翰未至,为卫兵所杀。

动机: 儿子公开造反,继而兵败身死。

可谓罪有应得了。

19) 金熙宗完颜亶 - 亲手杀死儿子完颜道济。

金史 卷80: 俄封魏王,封其母为贤妃。初居外,至是养之宫中。未几,熙宗怒杀之。

动机: 不详,史料只说金熙宗一气之下杀的人。但完颜道济死时,大概率连两岁都不到。这么小年纪,能做出啥激怒金熙宗杀人的事儿,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更大的可能是金熙宗嗜酒如命,酒后杀害了自己的儿子吧。。。

金史 卷4: 末年酗酒妄杀,人怀危惧。所谓前有谗而不见,后有贼而不知。驯致其祸,非一朝一夕故也。

如此那完颜道济属实冤到家了。。。

20) 明太祖朱元璋 - 逼死儿子朱梓(存疑)。

明史 卷116: 妃于氏,都督显女也。显子琥,初为宁夏指挥。二十三年坐胡惟庸党,显与琥俱坐诛。梓不自安。帝遣使慰谕,且召入见。梓大惧,与妃俱焚死。无子,除其封。

注: 这个存疑,朱元璋不一定真的想杀儿子,但朱梓肯定是这么认为的,所以直接自焚了。

动机: 算是连坐吧,也可能是朱梓心理素质太差了。

21) 清太祖努尔哈赤 - 赐死儿子褚英。

清史稿 卷216: 褚英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诉,乃坐咀咒,幽禁,是岁癸丑。越二年乙卯闰八月,死于禁所,年三十六。明人以为谏上毋背明,忤旨被谴。褚英死之明年,太祖称尊号。

动机: 诅咒努尔哈赤,另一说则是劝谏努尔哈赤不要背叛明朝。

如果前者成立,算是罪有应得,后者成立的话则比较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