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和科学的差距有多大?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28
阅读量:
15

科学是勇攀高峰,科普是侃大山

两者有什么区别?

区别是:

科学要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举例来说,昨晚和一位朋友聊某个软件功能的解决方案,那是一开口直奔主题:软件原本的设计架构分析、功能流程分析、c++和lua的功能分界、c++标准库模板功能的使用和缺陷、新功能和旧框架的关系以及设计模式、作用域、接口设计、条件编译……

哗啦一下,N个领域几十个知识点以及它们的内涵外延灵活运用……就涌了出来;而且我思维还特跳跃,脑子里哗啦一下涌出来N个方案然后直接一股脑否了,逮住其中一个最极端最有代表性的直接说要点;然后啪啪点评其它几个代表性方案的优劣势……


这些话题,你就写教科书上教计算机专业学生,十来节课甚至几个学年都讲不完——讲完了,绝大多数学生也听不懂。

但程序员在工作中,就是需要这么密集的使用这些知识、并基于它迅速做出推断、找出方案。


科学的挑战比这个要高级得多、复杂得多;解决问题时,需要调动的专业知识、需要开阔的思路都要严苛得多——非如此,不可能敏锐的抓住“两朵小小的乌云”、把它弄成漫天乌云(咳咳,我也不知道这是夸他们还是损他们,哈哈……)。

科普要抓准兴趣点,娓娓道来

侃大山最怕什么?

最怕别人没有兴趣——你拉住人家想和人讨论,结果人家一点兴趣没有,躲瘟神一样躲开你这个话痨!

这,可就太尴尬了。


因此,首先,你必须吸引人——这就是科普最大的门槛,头上最痛的紧箍咒

不仅如此,你吸引人?

人家讲狐仙报恩的故事、讲“神仙一把抓”秒杀疑难疾病的故事、讲百慕大、讲水晶头骨,是不是比你的嘴上拌蒜、晦涩难懂却又言之凿凿的讲述,更有吸引力呢?


其次,你得知道并适配听众的知识水平

比如,你给三岁小朋友讲红楼梦、讲福尔摩斯探案集,小朋友能想听吗?

反之,你给火炮专家讲线膛炮讲角动量守恒讲的眉飞色舞——知道为什么人家一个劲儿的看表吗?

继续,如果你搞到了火炮惯性制导、GPS制导的资料,跑某个小国大吹一番,他们的火炮专家会不会听的两眼放光?但火炮专家五六岁的儿子呢?


最后,科普通常不解决问题,只介绍人类在某个点的认识和突破

这也是我说“科普就是侃大山”的根本原因:你能引起听众兴趣,把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一个新的研究结论推广出去,让人长见识、变聪慧,这就是莫大的功劳了。


当然,我也经常一边解决问题一边科普——比如工作中遇到某个疑难,大家都一筹莫展;俺来个“这可以组合某某模式和某某思路解决”……

比如,这个案例里,我就一边科普“依赖倒置”,一边顺手解决了接口设计问题:

编程思想里面,何谓解耦?

当然,这往往发生在对方有一定基础、也有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时,你才能顺势推一把、一边介绍个新概念给他一边帮他解决问题。


类似的,我也遇到过一些亲戚/朋友闹胃病、找乡村医生吃各种药都不见效(甚至不乏求助于偏方乃至巫婆的);而我初步判断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于是推荐他们到正规医院检查和治疗——顺带告诉他们大概的诊疗费用(极低,常规的抗菌药而已。然而当时本地三甲医院的医生们并不知道幽门螺旋杆菌这回事。我只好推荐他们吃一顿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效的抗菌药,如果胃口大开、感觉非常饿,那基本可以肯定是这种病;此时就可以让他们到大药房找药师配药、有条件的到大城市医院就医,结果无不药到病除)。

显然,这一方面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也科普了科学知识——结果就是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再也不信什么巫婆神汉精精怪怪的传说,而是有什么就来求助于我、让我帮他们上网搜索解决方案、制定“就医攻略”之类。


你看,这样的科普效果,它能不好吗?

科普是特殊的侃大山

科学是一束光。文明之光。而科普就是光明的使者。


和传教士、和巫婆神汉、和那些传播封建迷信满足人们猎奇欲望者不同,科普者是诚恳的。

或者说,科普者的第一品质必须是诚恳。


其实,现实中,无论农村还是城市,人群中都会自发的出现一些“体面人”;这些人(相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见多识广、能力非凡;遇上麻烦事、遇上令人迷惑的问题,他们有能力几句话带给你光明——这些人,其实就是科普者。


王小波有一句名言:“科学是你知道了就会同意的东西”;那么,科普显然就是这些知道的人提供出来的、“帮人们知道这些东西”的契机。

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实科普的传统我们2000年前就有了,而且从未断绝。

比如,孔子就是典型的、诚恳的科普者——子不语怪力乱神:不语,是因为神这种东西荒诞,但孔子手里没有证据。于是只能敬而远之,不语,不谈它。

你看,对你不清楚的东西不需要反对,诚恳的说我不知道就好了。不赞成不反对;仅仅是不谈,谈我知道的、更合理的解释,从而压缩迷信思想的生存空间,足矣


拿术语来说,这叫“驱魅”——你尽可以胡说什么黄大仙什么黑煞红煞什么冲鬼撞神;我就告诉你这是幽门螺旋杆菌,到医院做个几十块钱的检查、开上十几、几十块钱的小药片,回来吃,立竿见影:好了,现在你还拜黄大仙不拜?啊,哈哈?行,不提你不开的这一壶了。下次有事?您还找我!

你看,这比不比你跑跳大神的地方大闹一通效果更好、更立竿见影?

科普不是讲课

综上,科普只是侃大山、不经意间帮我们的邻居朋友提供有效信息而已。

它没能力、不需要负责教会他们。很多人小学数学都没完全掌握呢;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会解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就是学霸:

关晓彤不愧是学霸,二元一次方程打败跑男团,厉害了_腾讯视频

别笑,这可是经过人民群众认证的,专业学霸哦。


就这水平,你还想给他们科普什么黎曼空间、讲明白为什么引力波“不是坐标变换的小魔术”?

爱因斯坦都晕的问题,什么科普者能给这些大老粗说清楚?


因此,记住了:科普不是讲课,而是侃大山——根据听众水平的不同,迅速寻找和定位话题,讲他们刚好能听懂、同时又能让他们惊讶的东西,而且最好从第一句就抓住他们的注意力,直到最后一句都别让他们喘气!

作为科普者,你的任务就是震惊他们、让他们意犹未尽——然后,他们自然会感兴趣、甚至其中的少数人会继续往上攀登。

这,已经足够了。


没错,科普要学会“放弃大部分人”!

举例来说,计算机编程,写个俄罗斯方块,这是个很简单的任务——你能科普给小学生吗?能保证他们都学会吗?

根本不可能!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本科生、研究生,他们都学不会。


那怎么办?

哀叹?不科普了?

并不是。那些学不会的,我们放弃了就好了——真正需要科普的,是那些嗷嗷待哺、想要学习却找不到门路的莘莘学子;你为什么会产生“因为很多人是榆木疙瘩,所以我要放弃这些想学习会学习但找不到途径的人”的危险想法?


换句话说:

科普分若干层次

最底层的大叔大妈爷爷奶奶们,他们需要“摆脱封建迷信思想的桎梏”;那我们就给他们信息、让他们知道正规的医院能轻易治好他们眼中的“疑难杂症”、让他们知道现代建筑学/建筑材料可以轻松盖出坚固安全冬暖夏凉的房子、让他们知道很多危险的劳累的工作现在可以用机械高效廉价安全的完成……这,是不是更重要、更符合他们的需要呢?

你居然想给他们科普相对论、科普引力波?然后怪罪他们什么都不懂?

这是你傻,还是我傻?


正在学习的好奇宝宝们,他们需要开阔眼界,知道自己学到的知识都有什么用、知道科学家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都搞出了什么好玩的有趣的惊人的东西,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步步为营、踏踏实实的学习。

你居然piapia的给他们甩你自己都不明白意义的公式、告诉他们“你学的都是错的”?

你是基督教派来的救兵吧?


已经成年但仍有兴趣的知识分子,我们可以告诉他科学前沿发生的事情,可以帮他们摊平通往某个专业知识的道路——这就是所谓的“给专业人员的科普”——从而引导他们不断进步、终身学习,紧跟潮流再创辉煌,对吧?

那,你能不能想某些人一样,继续用自己都不明白意义的公式轰炸他们、告诉他们“(你们了解的、非本专业的)高中知识都是错的”?

信基督请明说。


成年、有一定知识但却是死记硬背来的、没有能力继续学习的人,我们可以从头帮他们梳理学岔了的知识,帮他们建立正确的图像、让他们有机会继续进步……

嗯,你就继续搅乱他们的脑子?


总之,你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而一个诚恳的、真正学通了的科普人,可以针对每个人群的需求,定制合适的、抓人的科普作品,和他们侃大山,让他们轻轻松松的得到知识、知道方向。

会侃大山的人,未必能搞科研;科研很厉害的人,给学生讲课都讲不好,何况侃大山!


综上,

科学和科普的差距有多大?

科学,是人类精英们想尽办法的解决最困难的问题;而科普呢,是懂一定科学的人和不太懂乃至一点不懂的人侃大山。

科学的难度体现在知识的深度、广度、精度以及头脑灵活性上;而科普的难度体现在亲和力和对目标人群的影响力上。两者完全不是一个领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