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封神第一部》中纣王殷寿要说「你知道我的父王是怎么对我的吗」,这句台词背后有哪些隐含的情节?
先问一个问题,冀州质子为什么叫“苏全孝”?
其实苏全孝自己解释过。他请亲生父亲投降,父亲拒绝投降,射下一排箭,意思很明白,让他自裁。
苏全孝意识到了这一点,哭着说,八年了,我长高了,父亲不认得我了。
这个时候,殷寿脸上不是愤怒,不是镇定,而是悲伤,为什么悲伤?
第一,小猫小狗养八年也有感情。殷寿就算把质子们当小猫小狗,到底也是养了八年,有感情在。质子们跟随殷寿,是真的儿子对父亲的崇拜。
第二,只有回想或者二刷才能明白,苏全孝让殷寿意识到了,自己在外征战多年,父亲也有可能不认识他了。
苏全孝劝生父降,是逆生父意,不孝;反了养父,是逆养父意,也是不孝。
但是苏全孝还有一条路,就是自裁。他自裁了,是替生父赎罪,是给养父尽忠。这是“全孝”。
问题是殷寿的困境比这个恶心太多了——不但没有养父,生父比这个舍弃亲子的苏护还恶心人。
为了打冀州,殷寿先是攻城多日,付出了大批兵马,迫不得已,又pua养了八年的质子苏全孝自杀,蒙住马眼不顾一切攻城,遇雪崩,被插刀。
即便是殷寿侥幸活下来,也只能自己在帐内默默疗伤,军中连个像样的医生都没有(妲己是意外)。
如果殷寿的父母是正常人,儿子打了大胜仗,作父母的一定以他为骄傲,或者心疼儿子吃了苦。不说内定王位吧,至少也应该加封厚赏,或者找个大夫来好好看看吧?小时候拿个三好学生爸妈还能给你买顿肯德基呢。
结果呢?殷寿的父王白发苍苍,坐在车上,面对九死一生胜利归来的殷寿,连句“辛苦了”都没表示,反而是长子殷启,身着华服,一脸倨傲,居高临下地接过战利品。
你看,不管你如何努力,父母就是不满意。
反而是那个安安全全在王宫里呆着的殷启,兴之所至乱舞几下剑,就能把老爷子逗得心花怒放:呀!我儿子为我舞剑庆祝!真孝顺!
这就像你帮父母买房子,装修,带他们旅游,大把大把挣钱给他们养老,结果父母根本不care。反而是你那个没工作游手好闲的兄弟,说两句话,给父母夹个菜,父母感动得立刻朋友圈短视频一条龙秀儿子。
情感是共通的,但地位决定了做法有差别。你的话,撑死了也就来知乎吐槽一下“原生家庭不幸要远离”,撒撒气,过后该怎样还怎样。
而殷寿是一个有能力有资格有行动力,可以真的号令天下的王。他不是你我这样的平民百姓,他是王子,老父亲已经行将就木,殷启一旦登位,自己搞不好功高震主,就是死路一条。
所以殷寿接受了妲己的拯救,弑父杀兄,宁可大不孝,变成恶魔,也要保证自己能活着。
殷寿pua质子团,让他们也杀掉各自的父亲,不单单是政治手段要收拢权力,更是一种寻求法理上的同类慰藉,他那一大段PUA的台词其实就一个意思:快杀了父亲啊,快和我做同类啊!
但是这里面有个意外,姬发并不愿意杀死父亲。殷寿无法同化姬发,就用下作手段同化姬昌:你说我不仁不义,你连儿子的肉都吃,凭什么反我?嘻嘻。
殷寿的暴虐之路,就是从杀死苏全孝开始的。为什么殷寿不直接砍了苏全孝的脑袋?因为那个可怜的质子就是曾经的他自己,所有“全孝”的质子们都是曾经的他自己。
这个情况下,殷寿必须让质子们做出选择,你是做曾经的“全孝”,还是和我变成弑父屠兄的恶魔?
反正殷寿决定做恶魔,他想活,永永远远,千秋万世地活下去。
所以妲己跟他展现法力,他立刻就答应了。
只用了简短的两场戏,寥寥几句台词,两兄弟的待遇差别就一览无余,纣王的人设和逻辑就立住了,我真的挺佩服这个编剧的。
——————————————————
苏全孝是不是被殷寿故意PUA,我个人认为,与其说是殷寿PUA苏全孝,不如说殷寿在PUA自己。
苏全孝作为质子,劝降不成,自裁替族人谢罪,这是伦理道德。但是他其实想活,试了一下发现没勇气,因为苏全孝很清楚,自己已经被父亲抛弃了,为这样的父亲去死,不值。
殷寿给了苏全孝勇气:你不是他的儿子,而是我的儿子。这就给迷茫中的苏全孝点亮了一盏明灯,帮他给这样的伦理找到了一个归宿:你自裁,不是为了抛弃你的生父,而是为了养育你的养父。
所以苏全孝立刻变得眼神坚定,义无反顾地自裁了。
外人看来,苏全孝是为族人谢罪,而在苏全孝看来,这是为养父尽忠。终于忠孝两全,通过了伦理考验。
然而殷寿没有这样的野爹。他如果被帝乙和殷启抛弃,那就真的是被抛弃了,是死无葬身之地。他是被亲人逼到悬崖边上,后退一步就是死。
想活下来,只能弑父屠兄,推翻伦理。
殷寿本质上其实也不愿意弑父屠兄,他不是恶魔,仅仅是想活。他PUA质子团,面对那个真的主动杀了父亲的质子,殷寿只是轻飘飘口头许了爵位,甚至许了爵位后都没把人放回去,不给实权,也不重用。这样的人他自己都看不起。
对比一下殷寿对姬发的包容,能够发现,姬发可以被殷寿许诺成“亲生儿子”,并不是什么主角光环,而是殷寿发现姬发在面对跟自己一样被亲人(虽然是野爹)逼到绝境的状况时,走出了第三条路——缓兵之计,保父尽忠。
对比其他三个质子:
主动杀死父亲,是不孝,不孝生父的人,你还期待他给野爹尽孝?
想反抗的人,是不忠,不忠的人不必留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不想杀父,父亲主动求死的人,虽然忠孝两全,却平庸,因为这样的忠孝完全取决于有个好爸爸,殷寿没这么好的运气,也不敢期待。
对比一下,真的只有姬发的保父缓兵是上策了。殷寿可能心中感叹,如果自己有姬发这么聪明,也不至于利用妲己的力量活下去了。
如果还是看不明白这个关系,简单粗暴地把妲己的力量看成殷寿PUA的具象化也可以,就是放逐动物性本能,毁灭伦理道德。
而周朝能够建立,周文王周武王能被后人尊为圣人,恰恰是因为他们维护了伦理。
我喜欢这个片子,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写出来了中国人骨子里的民族性。忠孝不仅是对父,对天地,对黎民百姓,更是对自己的良心。这种感觉是很厚重的,有分量,经得起推敲。只要中华文明延续,这种基因就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