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到底是考研还是考公啊?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27
阅读量:
15

文科硕士的回报率太低了,建议你要么直接考公,要么卷到博士毕业。

文科硕士回报率太低了

第一点:文科硕士上岸难度特别大。

文科硕士的分数线一直是各专业中最高的,好一点的学校你不卷到400分都没进复试的机会,每年文科400分没书读的小伙伴大有人在,比起不到 200多分就能上岸的农学,难度简直是地狱模式。

第二点:文科读研压力不小。

文科是很自由的学科,很多导师不会逼着你学习,论文选题也是比较开放,放养式的教学让很多文科硕士找不准努力的方向,特别是面临毕业论文时,摸不到头脑,有赶鸭子上架的感觉。

第三点:就业环境太差。

好不容易熬到毕业,却发现“社会主义不需要文科生”。就算是天坑生化环材读个研也能实现比本科生多一倍或以上的涨薪,而文科硕士就业很尴尬,好的岗位依旧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和本科生拉不开太大的差距。

看属于文学大类的新闻传播研究生毕业 5年存款五千就知道文科硕士回报率有多低。

但如果你能坚持卷到博士毕业,情况就不一样了,博士再怎么说也是top学历的存在,现在的社会不会太亏待博士。博士毕业进高校,就算是普通二本,甚至专科也能保证大学老师成为中产阶级,还有两个大长假,简直人生赢家!

你要是不想卷到博士,我还是强烈建议你本科毕业就考公。

为什么我建议本科毕业直接考公?

1、硕士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在考公的赛道中差别并不大!

就以汉语言文学为例子,在 2023年广东省考县级以上和珠三角乡镇岗位中一共有 130个岗位,而其中本科可以报考的有 109个!限定研究生的岗位往往层次高、数量少,一堆 985/211研究生去竞争,报名人数比不限研究生的岗位还多!

学姐我考公选岗的时候就是选的本科岗位,因为当时就是看到符合我专业又限研究生的岗要么是省直不敢冲,要么是囊括专业太多报名人数超高,为了顺利上岸我也就选了本科岗位!

如果决定考公,第一重要的事情一定是选岗!岗位决定了你上岸的概率,几乎决定了你未来一辈子的喜怒哀乐,所以选岗一定一定要慎重!

岗位的选择除了进面分数匹配自身实力之外,要考虑的还有晋升空间、工作内容和强度、工资待遇等等。

比如发改、组织部工作强度相对比较大但晋升机会也大;男生进环保、市监、水利、综合执法大概率会去做执法,需要经常外出;发达地区税务公务员待遇不如普通公务员,非发达地区则反之。

想系统了解岗位,可以听听权威公考机构的免费公开课,因为一般公开课为了吸引学员会更用心更有质量。比如由蔡金龙老师领衔清华团队精心打造的课程,从招考信息、岗位报录比、进面分数、工作内容等方面进行择优指导,只需短短一两节课就让你学会如何选定心仪岗位,关键是还不花钱。

链接我放这里了,能点进去就是还能参加,说不定什么时候会结束~

2、研究生考公工资高、晋升快是误区!

流传最广的就是那句【研究生转正定级副科】。除非招考时写明是四级主任科员(即副科)及以上,要不然进去依旧是一级科员,最多给你享受四主待遇,而这待遇也就是工资比一级科员多五百块。读研三年,人家本科考进去比你多拿三年工资,一年 20w,三年 60w,这一个月500块,得累计 100年才有 60w。

关于晋升,首先你要所在的部门级别,就决定你的天花板,这不是学历和努力能跨越的。在部委,退休混到巡视员没大问题;在省厅,退休混到调研员保底;要是在基层单位,正科就已经是天花板。其次体制内晋升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学历的作用并不算大,领导更看重的还是个人的办事能力和工作态度。

3、研究生考选调、人才引进没那么容易!

我经常收到评论和私信说研究生考公可以走选调、人才引进。你们不会以为研究生去报名选调和人才引进就是躺进的吧!?

看看广东一个十八线小县城的人才引进,招录 82人,收到 800多份报名表,90%的人都是炮灰!而这个只是事业编制,还不是公务员。

再看看选调,珠三角的竞争基本在 50:1以上,也就是98.5%以上都会成为炮灰,不乏一堆 985/211的研究生。

你还觉得人才引进和选调很容易吗??

所以啊,如果你在考研和考公中纠结的话,我是强烈建议你直接考公的,除非你抱着非去部委、省厅施展拳脚不可的抱负,要不然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市级以下的单位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上岸后考个非全研究生,拿了双证一样是研究生学历!

现在公考实在是太卷了,已经不是刻苦学习就能上岸的时代了,需要你具备更多的应试技巧和灵活策略去打败对手。

关于备考

给想考公的小伙伴分享两点备考中最关键的两点!

1、行测备考在于【扬长避短】

行测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光是大模块就能分成常识、言语、判断推理、数量与资料分析,大模块下面还能继续再分小模块。在短期有限的备考时间内,面面俱到地复习到所有内容是不太可能的事,这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强弱项模块有侧重地复习

所以在系统复习之前,我们得要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

那如何明确自己的长短处?其实很简单。找一份最新的真题卷子来进行自我测试,不用限定时间,一口气做完一份卷子,实在不会的题目就空着跳过。

做完之后对答案,计算出每个模块的正确率,就能知道自己的强弱模块了。

如果你的数资很差,那么后续复习就可以舍弃较难的数资题目,保证拿到中等及以下难度的数资题目分数就行。如果你判断推理做得不错,那后续可以系统学习好判断推理的理论知识,尽量拿到更多的分数。

如果自己对行测题目所属模块不清楚,或者自我测试后还是不太确定自己的强弱模块,那可以选择专业的团队帮助你“诊断”“定位”,定制你独一无二的学习计划。

专业的公考团队一定是“因材施教”的,所以我觉得上文提到那个课程非常靠谱,因为他们能善于发现学员的学习痛症,对症下药。首先师资力量特别强大,都是公考经验非常丰富的高学历教师,比如擅长数理逻辑的清华工学博士徐老师、有 15年教龄的 985高校博导大王老师等等,然后研发了诊断式学习辅助系统这个黑科技,老师能准确快速针对不同备考情况的同学给出具体的备考方案,帮助你更高效获取高分!

现在点击下面小卡片就能免费获取!添加助教好友还能免费领取答题技巧、思维导图、行测常识言语、资料分析公式大全等各类干货资料!

2、申论高分重在【忠于材料】

很多人听到申论就会想起中学时被作文支配的恐惧,但其实申论和中学作文完全是不同的,申论作文是可以抄材料的,而且申论对文采要求并不高。

申论更像是开卷考,无论是小题还是作文都是以材料为基础。很多申论高分的小伙伴都说自己答题只是在抄材料。

不要以为人家在胡说、在敷衍你,事实确实是如此。因为国家通过因为国家通过申论来选拔人才,不是要选文采好的人,而是要能有逻辑清晰的表达、能够做好上下沟通工作的【人民公仆】。

所以你只要把材料中的观点总结归纳好,然后进行清晰简明的转述,就能拿到不错的分数。因此申论无论是大题、小题还是作文,都是在“抄材料”,只是要学会如何抄得简明扼要!

比如找准段落的中心主旨句,忽略干扰信息的无用句,挖掘作者的隐含目的,然后将其转述出来,你的申论就不会低分!

最后,祝福每一个看到这篇回答的小伙伴们都能心想事成,不管考研考公还是考编法考都能顺利上岸!

码字不易,如果觉得这个回答对自己有帮助,还请大家点赞/收藏。

我是buebue,愿你所得皆所愿,所遇皆所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