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鼠头鸭脖」事件涉事企业成立新公司,经营范围为餐饮管理,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26
阅读量:
12

昨天和爹妈吃饭,刚好聊到一个类似的话题。

说是越南有个土木项目,监理方一肚子的火,因为被罚款了20万,还要背个锅。

什么情况呢?

和电有关系。

原本应该用铜的,换成了铝,两种材料理论上来说都没问题,但铜的寿命更长,铝的就说不准了。

本来要移交物业了,物业发现了这个原料问题,拒绝交接。

那为什么铜要换成铝呢?

很明显是为了省钱,开放商作为甲方,有个内部换人的动作,新上来的人看到之前1000万的方案觉得要展示自己的技术,就找了新的供应商,原料加装配,只要700万,这就有了300万的KPI。

等到被物业发现以后,要有人承担责任嘛。

左看右看,监理公司很合适,就说是监理公司没有尽责。

监理公司一脸懵逼,你换供应商的事情我知道,但图纸没给我们,报备没给我们,我还真能扒开胶皮看里面的材料啊。

但监理公司认不认这个罚呢?

要认。

因为监理公司的存在很诡异,从设置的角度来说,是监理整个工程进展的,上要监管甲方,中要监管施工,下要监管各种第三方服务商。

名义上最大的噱头,是为了保证日后住户的利益。

但钱,是从甲方那里拿的。

也就是说,监理公司是甲方花钱请来的,你能对施工方吆五喝六,但对甲方的决策和甲方指定的第三方,有多少话语权呢?

甚至某种意义,你赚的钱,其中有一部分就是背锅的,罚款的20万,其实也是甲方给的。

是不是觉得这个例子和鼠头鸭脖离得很远?一个是土木,一个是食物。

但你细想,本质逻辑是一样的。

都是三方博弈。

开放商和指定供应商 = 餐饮公司,物业 = 学校,监理 = 监管局,住户 = 学生。

为什么明明有四方却说是三方博弈,因为住户上牌桌的能力都没有。

而监理公司理论应该是离物业近、离用户近,实际上离甲方更近。

可能有大佬会说,不对啊,你看这越南土木工程,是物业那边发现问题了,三方博弈是真的在博弈,没有沆瀣一气。

这就要看业内人士看问题的深度了。

我老爹点评是这样的。

物业为什么要闹,说白了是没谈好,润滑没做到位。

这电是有保修期的,比如设计使用寿命是50年,用了铝以后可能20年后就要出问题,但注意,只是可能。

而且哪怕出问题,也不是大问题,甚至不会太显眼,更多是传输耗损过大。

这时候有两个选择。

第一,是查,当年谁是开放商,谁是甲方,让他们掏钱来修来换,这都是有白纸黑字规定的。

第二,如果甲方倒闭了关门了,就启动维修基金。

好玩的是,第一种选项基本没办法触发。

因为很多甲方都用的是一个项目成立一个子公司,项目完成以后注销子公司的模式。

虽然人人都知道,就是那家大企业做的,楼盘的名头也挂的就是这大公司的名字,打出去的宣传也是大企业,而不是大企业某某某分公司。

但是,从流程上来说,真正负责的子公司已经注销啦。

你查,你查谁?

只要不是出大事情,比如楼塌了,用电这些「小」事情,住户只要不是上街堵门闹,是不会真正追查到大企业的。

更多就是启动维修基金。

那物业可喜欢这套了,维修和更换也是个不大不小的项目,只要手上能过钱,那总能沾点油。

更何况接手的时候,用铜和用铝都行,都符合标准,只是一个是业内标准,一个是贴着低线但能飘过的标准。

这时候物业跳出来添堵,为什么?

按古董行业的说法,就是我是懂行的没有「打眼」,你要给个说法。

可惜甲方新上来的那个人头铁,不给说法,台下谈不好,那就只有弄到台上来谈。

最后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呢?

第三方弄了一个专家论证,说铝的也不错,材料问题场面上应付过去了。

监理公司出来背锅,罚了20万,权责问题场面上应付过去了。

物业方那边赚了几顿宴请,收了几盒不能吃的海鲜,验收接手也应付过去了。

项目完成,住户开心入住,大企业成立新的子公司继续开发新楼盘,一切非常和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