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统地了解现代以及当代的世界文学?
内容范围和时间界定这两个问题,需要明确一下。接下来就用 6000 字做个小小的梳理。
【多图预警】
解题
首先,很多讲世界文学的书籍不会把中国文学列入其中。
比如,张德明的《世界文学史》,独立成章讲到了东方文学,但没涉及中国;李明滨的《世界文学简史》也是这样。
但也有例外。方汉文的《当代世界文学史新编》,在「亚洲文学」章节,就梳理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文学。
要想系统了解,就得同时涉猎外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相关教材对照阅读。
其次,对现当代的界定。
从历史角度看,世界现代史从 1917 年开始,但中国现代史从 1919 年算起,有的也从 1949 年算起。
对「当代」的概念界定,也有不同的说法。对历史的时间界定在文学领域中又有区别。这个对于文学史而言并不特别重要,大致知道历史区间就行:
西方的现代文学史,一般指从 20 世纪中期到 21 世纪前 15 年这个时间段,具体点,就是从 1945 二战结束到 2015 年;「当代」这个概念在西方文学领域一般与现代放一起。
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一般从 1917 年算起,截至 1949 年;之后的算当代,也有观点要从 1976 年或者 1942 年开始算。
笼统来讲,中国现代文学,从五四文学开始,截至 1949 年,之后就是当代文学;世界现代文学很多都是直接以时间划分,比如说「 20 世纪欧美(世界)文学史」这样。
节点
如果不是专业研究,可以这样来记:
世界现代文学,先记住卡夫卡,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
中国现代文学,先记住鲁迅,他写了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
这里很有意思:《狂人日记》写于 1918 年,《变形记》写于 1915 年,时间上也很接近。
有了这个时间点,往前数个一二十年,了解一下各自的现代文学发展背景,再顺着这个往下缕文学史的发展脉络。
先说世界文学史部分。
说之前,先要明白一点,现代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不是一个概念,现代文学在时间上包括一部分现实主义文学,就是刚才说的需要以节点往前了解;
「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又不同,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思潮,而是囊括了很多见解不同、理念不合的各种流派。
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部分,需要了解英国的反乌托邦、原始主义以及血性意识,德国的托马斯 · 曼、茨威格、君特 · 格拉斯,法国的反战与人道理想,美国的自然主义、迷惘的一代,俄罗斯的解冻文学,等等。
以此为背景,进入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首先就是 19 世纪末从浪漫派分化出来的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
早期象征主义集中在法国,以伟大的波德莱尔为首,之后有魏尔伦、兰波、马拉美等等。后来象征主义诗歌向其他欧洲国家和地区传播。
(波德莱尔是没走通写小说的路子转而写了诗歌,他翻译过爱 · 伦坡。)
到 20 世纪初传到俄国,以及德国、英国等等。
在俄国,出现了「白银时代」的繁荣期,屠格涅的《散文诗》就深受波德莱尔影响;
在德语国家,出现了格奥尔格、里尔克。喜欢里尔克的《预感》:
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我舒展开又卷缩回去,
我挣脱自身,独自
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
——北岛 译
在英语国家,出现了叶芝、T.S.艾略特等等。
(叶芝受王尔德的启发之后,开始真正走上诗歌的路子,俩人还见过面。王尔德受审期间,叶芝是为数不多声援王尔德的。)
这个时候,就是后期象征主义,需要掌握的人物就是里尔克、叶芝、T.S.艾略特。
他们共同特点是继承和发展了早期象征派的先知意识和原始主义倾向,试图通过复活远古神话或构建现代神话,来修复或重建破碎的世界秩序。
从象征主义分化出来的诗歌流派是俄罗斯(苏联)的「阿克梅派」,意思是艺术真理的极致。
另一个分化出来的是意大利奥秘主义,重点掌握两个获得诺奖的,夸西莫多和蒙塔莱。
每个人孤立在大地心上
被一线阳光刺穿:
转瞬即是夜晚。
——夸西莫多 《转瞬即是夜晚》
接下来是未来主义,认为一切新的都是好的,一切旧的都是坏的;艺术的使命应该是探索未知世界,面向未来,展示人的意识的冲动。代表人物是马雅可夫斯基、阿波利奈尔、马里内蒂。
我们共同欣赏一下未来主义的诗歌之美:
战斗重量+气味正午 3/4 笛子 呻吟 暑天 咚咚 警报 咳嗽 破裂 噼叭 前进 叮呤呤 背包 枪支 马蹄 钉子 大炮 马鬃 轮子 辎重 犹太人 煎饺 面包—油 歌谣 小商店 臭气 光辉 脓 恶臭 肉桂 霉 涨潮 退潮 胡椒 格斗 污垢 旋风 桔树—花 印花 贫困 骰子 象棋 牌 茉莉+蔻仁+玫瑰阿拉伯 花纹 镶嵌 兽尸 螫刺 恶劣 机关枪=石子+浪+。
—— 马里内蒂
看起来很未来,读起来很胡来,乱码的电报一样。
接下来,就进入正题了。
表现主义
终于轮到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人物出场了:
西方现代派影响最大的作家 · 20 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 现代小说开山鼻祖 · 现代文学之父 · 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 · 德语写作的犹太作家——卡神:弗兰兹·卡夫卡。
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
卡夫卡的作品展现了一个独特的世界,合乎理性,又荒诞反常,而反常的情境往往通过合乎理性的方式表现出来。现实与梦幻、理性与荒诞,这种感觉。
意识流小说
讲究的是时间与叙事。代表人物都很熟悉,意识流小说的奠基者普鲁斯特、乔伊斯、伍尔夫、福克纳。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也用了意识流手法。
前面两位和卡夫卡并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
达达主义,这个本身就含有胡闹和执迷的双重意思。
达达派产生于所有青少年都有的一种反叛心理。
在达达主义的影响下,形成了超现实主义:
当人模仿行走时,他创造了车轮,这就是超现实主义。
概括来讲,超现实主义就是诗歌中的意识流。
1945年,因为奥斯威辛集中营,600 万犹太人化为灰烬;曼哈顿计划实施成功,原子弹被发明出来并投入使用。
人类的邪恶本能所能达到的极致在此得到了空前展现,虽然战争结束了,但是由此带来的心灵创伤和现代性危机挥之不去。
「荒诞」,成为一种普遍心态。于是,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产生了。
从这里开始,算是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古典主义那些概念不同,和现代主义一样,算是一种不确定的现象,没有特定的风格,虽然是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创新,但路子不像之前那样一脉相承。
存在主义文学
这里,有两个重要人物,萨特和加缪。
萨特的「他人即地狱」,小说《恶心》,哲理剧《禁闭》,这几个要掌握,是重要考点;
加缪拒绝承认自己是存在主义者,但行动很诚实地宣扬存在主义思想。小说《局外人》《鼠疫》要阅读。
一个哪怕可以用极不像样的理由解释的世界也是人们熟悉的世界。然而,一旦世界失去幻想与光明,人就会觉得自己是陌路人。他就成为无所依托的流放者。因为他被剥夺了对失去的家乡的记忆,而且丧失了对未来世界的希望。这种人与他的生活之间的分离,演员与舞台的分离,构成真正的荒诞感。——加缪
后现代主义
存在主义产生了两个分支,一个是荒诞派戏剧,一个是黑色幽默小说。笼统来说,基本上这之后也就被划为后现代主义文学。
刚才说了,后现代主义文学源自现代主义,实际上不像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那样的概念。
荒诞派戏剧
1950 年,法国剧作家尤奈斯库的剧本《秃头歌女》在巴黎首演,标志着荒诞派戏剧诞生,当时剧场里只有三名观众。
1953 年,另一个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剧本《等待戈多》上演,获巨大成功。据说,该剧在美国一所监狱演出时,一千多名囚犯看得泪流满面。此后不断有此类戏剧在欧美舞台上演。
1960 年,有人对这种戏剧作了专门的研究,正式把它们命名为荒诞派戏剧。
人生是荒诞的,认真严肃地对待它则显得荒谬可笑。——尤奈斯库
黑色幽默
这个有很多名字:变态的喜剧、绞刑架下的幽默、大难临头的幽默、病态幽默、黑色喜剧、绝望喜剧。
黑色幽默是一种把痛苦和欢笑、荒谬的事实与平静得不相称的反应、残忍和柔情并列在一起的喜剧。
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冯尼古特的《第五号屠场》,托马斯·品钦的《V》《万有引力之虹》等等。
垮掉派、黑山诗派与自白派
这里主要讲的是美国诗歌。
金斯堡在旧金山举行的诗歌朗诵会上脱光衬衫、赤膊上阵,朗诵了一首题为《嚎叫》的诗,宣告了「垮掉的一代」诞生。
后来,《嚎叫》遭到查禁。
有一大拨作家学者冲塔为其伸张正义,像极了当年波德莱尔受审时,雨果、福楼拜等人为其站台一样。
他们以 25 年前《尤利西斯》案为根据,为《嚎叫》辩护,最终胜诉,成为美国 1950 年代最畅销的诗歌——广告效应立竿见影。
小说领域,记住凯鲁亚克。
他的《在路上》,因为在美国的出版,售出了亿万条牛仔裤和百万台煮咖啡机;在世界范围内,它被译成25种语言;
在我们国内曾被列为「黄皮书」。为了阅读,很多人手抄了这部几十万字的作品。
当时,国内有几个诗人有样学样去流浪,结果撑不下去了,穷途末路、报警求助。这些人里,其中就有北岛、多多、芒克。
《嚎叫》风靡一时,有人站出来旗帜鲜明地反对以艾略特为代表的学院派诗歌,黑山诗派。认为那只是植根于迂腐的学究式头脑的诗歌,于是,就有了放射诗。
一首诗就是诗人将自己得到的能量,通过诗歌文本传递给读者的释放过程。
然后就是自白派。
提倡深入挖掘自己的潜意识、本能和冲动,将个人隐私赤裸裸地呈现于诗歌中。
我恐惧,沉睡于我体内的黑暗之物;
整天,我感觉到它柔软、轻缓的扑腾,它的怨恨。
——普拉斯
在这里,推荐一部电影,《死亡诗社》。
新小说
新小说派彻底摒弃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以物而不是人作为小说的中心。
在新小说派作家中,得诺贝尔奖的是克劳德 · 西蒙,走红的是玛格丽特 · 杜拉斯,但真正的主帅却是阿兰 · 罗伯-格里耶。
罗伯-格里耶有个小说叫《窥视》,写得很有意思。他的《橡皮》被改编为电影《谎言者》,值得一看。
魔幻现实主义
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我们都很熟悉的作家,诺奖得主;
魔幻现实主义不是马尔克斯首创。在他之前有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开创人。我喜欢他的《总统先生》,更喜欢《玉米人》,诺奖得主——他来中国参加了鲁迅先生逝世 20 周年的纪念大会;
卡彭铁尔的《这个世界的王国》,鲁尔福的《佩德罗 · 帕拉莫》。
范围扩大到整个拉丁美洲:
秘鲁小说家埃切尼克,长篇小说《胡利乌斯的世界》;
智利女诗人伽·米斯特拉尔,诺奖得主;聂鲁达,诺奖得主;
阿根廷没有创作过长篇小说的博尔赫斯,痴迷于中国文化的作家,喜欢庄子;
略萨,只看过他的《绿房子》,诺奖得主;墨西哥的奥克塔维奥·帕斯,诺奖得主。
亚非文学
印度的普列姆昌德,很多同学知道这个名字肯定是因为初中的《世界历史》课本;
日本的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
阿拉伯地区的纪伯伦(「我们已经走了很远」那句话,不是他说的,更不出自《先知》);
非洲现代诗歌的奠基人之一,塞内加尔的奥波德·塞达尔 · 桑戈尔;尼日利亚的渥雷 · 索因卡,诺奖得主;南非的女作家纳丁·戈迪默,诺奖得主;库切,诺奖得主。
流亡作家
这支队伍以俄罗斯的作家最为壮观:
思想家别尔嘉耶夫、舍斯托夫、布尔加科夫;诗人曼德尔施塔姆、茨维塔耶娃、布罗茨基(诺奖得主);小说家蒲宁(诺奖得主)、纳博科夫、索尔仁尼琴(诺奖得主)……
20世纪俄罗斯文学痛苦的历史,同布罗茨基一起,同他的诗歌和散文一起结束了。随着他的去世,我们时代俄罗斯诗人们的殉难史结束了。——俄罗斯笔会给布罗茨基的悼词
除了俄罗斯,接下来就是东欧。
波兰的切西瓦夫·米沃什,自称「波兰语的忠实仆人」,诺奖得主;
在畏惧和颤栗中,我想我会完成我的生命,
只当我促使自己提出公开的自白书,
揭示我自己和我这时代的羞耻:
我们被允许以侏儒和恶魔的口舌尖叫,
而真纯和宽宏的话却被禁止;……
——切西瓦夫·米沃什《使命》
顺便说一下波兰文学。
一个只有不足四千万人口的国家,先后有四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克 · 显克维奇、弗瓦迪斯瓦夫 · 莱蒙特、切斯瓦夫 · 米沃什和女诗人维斯瓦娃 · 希姆博尔斯卡。
最后这个,现在一般译作辛波丝卡,推荐阅读《万物静默如迷》。
米兰 · 昆德拉,刚去世不久。
犹太移民作家
辛格,诺奖得主;
索尔 · 贝娄,被称为与福克纳并列的 20 世纪两位最伟大的美国小说家,诺奖得主;
冯 · 洪堡 · 弗莱谢尔的歌谣集在三十年代一问世,就立即引起了轰动。洪堡正是人们期盼已久的人物。
——《洪堡的礼物》开篇
菲利普 · 罗斯,2018 年去世的,推荐他的荒诞小说《乳房》,和《变形记》挺像。
澳洲与加拿大
帕特里克 · 怀特,英国移民到澳大利亚的作家,诺奖得主;爱丽丝 · 门罗,这个都很熟悉,离我们很近的作家,诺奖得主;
「加拿大文学女王」玛格丽特 · 阿特伍德,改写过很多文学经典,荷马史诗、莎士比亚、丁尼生和格林童话等等。这样的写作方式,还有多米尼加女作家简·里斯,以《简 · 爱》为故事蓝本写了《海藻无边》。
后殖民作家群
鲁西迪,还活着,前段时间还遇刺了,不过没生命危险,被称为后殖民文学的「教父」,成名作《午夜之子》;
石黑一雄,《上海孤儿》《远山淡影》《黄昏时分》,诺奖得主,有西方现代主义的诡秘和玄妙,又具有日本传统浮世绘、书法、茶道和园艺的内在气质;
沃尔科特,他的《奥梅罗斯》全诗的主导叙事来自《伊利亚特》,诺奖得主;
V.S. 奈保尔,长篇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2001 年的诺奖得主。
以上也只是一个粗略的大概,自上而下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时间线,比如后面的流亡作家这几个,都是可以对应放到前面的。
有的也会根据国别来分类。我倒是觉得,大致以时间线分类,反而更清晰明了一些。
我个人的建议是,先选择那种以时间线为脉络的书籍,有了这个基本的文学发展框架之后,再读那些以国家为主分类的书籍。
这样的一个好处,就好比你首先有了框架,然后再往里面填东西,记忆和理解起来思路会比较清晰,容易记住。
书单
如果说要看书的话,三两本书肯定无法做到系统了解,《外国文学史》《20 世纪欧美文学史》《当代世界文学史》《世界文学史新编》《世界文学简史》《西方文学史概论》等等,都值得关注。
以上内容当然会有很多没有涉及到的优秀作家,比如卡尔维诺、勒克莱齐奥、莫迪亚诺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去了解。
中国文学史的部分,就不展开了,初高中的历史和语文课堂上都能了解一些,如果看书的话,《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这些都可以选择。
中国的文学史不复杂,很清晰的一条线,再加上一些不同版本的文学选读,相对来说就比较系统了。
这些只是一个简单的梳理,如果有纰漏错误之处,请多多指正。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