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铁飞机上 你能包容不到一岁孩子的哭闹吗?
我能容忍,并且能在自己非常疲惫的情况下容忍很久很久。我已经容忍了自己的孩子十几年,并且还准备继续容忍下半辈子。国际航班连转机30个小时很常见,我带着孩子跑过多少次了。我容忍别人孩子,别人也容忍过我孩子。这是坐飞机经常会遇到的情况。
大概10年前,我在国内航线的公务舱见过一个带婴儿的年轻妈妈。
她人长的粗壮红润,明显不是有钱人。买了一个公务舱座位,带着一岁多的婴儿,还有三个大包,其中包括大个的编织袋。
一开始我看见空姐把她三个大包放行李架上有点反感,因为怕挤着我的包。而且觉得她们母子挤一个座位会很闹腾。但是她跟空姐说谢谢的时候眼睛亮亮的那么真诚,她的胖男孩在座位上坐立不安的时候她呵斥孩子的语气粗鲁又亲热。我被她感染了,觉得她们折腾的也挺可爱的。
这一路上她跟她儿子都在斗争。孩子还不太会走路说话,但是绝不肯老老实实坐着吃奶睡觉。他妈坐着他要站着,他妈站着他要走着,他妈走着他要坐着,并且用哭叫和打挺表达他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看着他妈妈又爱又恨的跟他斗智斗勇,周围乘客和空姐全程姨母笑没有不满,大家都觉得这个妈妈太不容易了,应该尽量帮帮她。
孩子妈不停的陪着笑脸解释:过会儿就好了,过会就好了,他这个时间应该睡觉的,我把他哄睡着就好了。然而孩子用尖叫和踢打表示他完全不认同母亲的话。
就这样笑着哭着大叫着飞完了全程。期间,这个妈妈还热衷于跟空姐和其他乘客聊天。我知道了她23岁,跟老公闹别扭了(因为老公不帮忙带孩子/不体谅她辛苦/下班不早回家等),带着儿子回娘家。因为好几年没回娘家了,所以给娘家人带了许多礼物特产。因为东西多孩子小,她不能委屈自己就定了公务舱。
我当时想她真是傻的可爱:在家抱怨老公不帮忙,自己带娃出门老公就能帮忙了?有钱买几大包礼物,订公务舱,看来家里钱她能做主,那应该也谈不上多委屈。而且买大批礼物说明跟娘家人感情很好。带着胖小子和大批礼物坐公务舱回娘家,怎么看都属于衣锦还乡风格。
果然,飞机一落地,她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娘家人第一拔打电话,好几个亲人开车来机场等着接她了,互相各种问候嘱咐,罗里吧嗦又亲情满满。然后她老公的电话挤了进来,对她和孩子各种不放心各种关切。她脸上幸福洋溢的跟老公各种夸口:我好着呢,孩子也好,一路我们都精神抖擞的一点不累。东西我一个人拿没问题,那谁谁和谁已经在机场等我喽。然后亲戚电话又来,然后老公电话又来。
本来我听她抱怨了一路自己老公,现在看来明明很幸福嘛。哪里是离家出走,就是开开心心走亲戚的。
全机舱就数她们母子闹腾,没人讨厌她们,所有人看她们都带笑。多幸福啊,年轻的妈妈,精力充沛的婴儿,衣锦还乡了。航程一头是爱着她们担心着她们的爸爸,另一头是满怀期待她们回家的亲人。简直满满的爱与幸福。
最后下飞机时这个妈妈身前挂着她儿子,身后背着大包,一手拎一个编织袋,在空姐不断的关切声中:您这样真的没问题吗?我们帮您拿吧。她下飞机了。我也觉得她应该让空姐帮忙拿,我担心以她这样四面满挂负重的状态跌倒就爬不起来了。然而她自信的拒绝了所有人帮助的提议,保持着微妙的平衡,迈着稳健的步伐,带着她坚持到底不肯睡觉的儿子下飞机了。
我本来打算上飞机就睡觉的,因为这对母子,全公务舱没人能成功睡着。我上飞机之前疲惫不堪萎靡不振,看着听着她们母子这一路,我精神抖擞下飞机了。我感觉自己没理由抱怨,我的孩子比她的听话乖巧,我老公也帮忙带孩子,我不用带着三个编织袋上坐飞机,并且如果我带孩子旅行,会给孩子也买一个座位,不会挤在一起。我比她容易多了,我怎么能不开心^_^
其实我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不肯容忍婴儿。抛开幼小可爱无助等等,退一万步说,婴儿的哭闹代表着人类的繁衍,是生命的象征。一个家庭,如果几十年没有婴儿哭声,家庭就无法延续。国家也是一样。
我女儿刚出生没几天,给她换尿布,她尿了奶奶一脸。她奶奶本能反应用手去接孩子的尿,并且哈哈大笑说:这就是小孩啦。我当时还没从小姑娘的心态完全调整到母亲的角色,我婆婆这个行为让我觉得她很了不起。她是个只上过一年小学的退休工人,福建客家人,差不多只会说方言,会写错别字。她天然知道新生命的可爱,她懂得爱。
不像我妈家的亲戚,是医生是大学教授是服装设计师。他们看见婴儿换尿布会避开,一方面要避嫌保留隐私空间,一方面是嫌脏。在我妈他们的观念里,理想的孩子是天生就乖巧懂事自觉保持安静和卫生,从不犯错至少提醒一次就永不再犯。如果不符合这个标准就会被认为:这孩子不听话,不好。然后被嫌弃被讨厌。所以我姥姥家连我一共五个孙子孙女,有三个人终身未育。因为这个世界上符合他们家标准的婴儿不存在。
我觉得如果自认无法接受现实世界里不完美的婴儿,千万别要孩子。对生活水准要求高,不想被别人打扰,可以离群索居。反正我是不会强求别人在公共场合不打扰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