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知道一个导师的人品?
作为一个新晋的副教授硕导,我也给大家几个建议。
首先,我觉得这个问题下的答案已经说得很全面了,虽然有的建议很抽象,但是大部分方面都已经覆盖了,我就补充几个我觉得特别重要的。
第一就是一定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包括导师的基本信息、研究方向、学术履历和外围评价,和导师进行一次面谈
除了在网络上和线下收集潜在导师的各种信息,和潜在导师面谈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导师拒绝和你见面,大概率他对你不太感兴趣或者对学生的事情不太上心。这种情况下你要慎重。
如果导师同意和你见面,那你要好好准备问题,把握这个机会,把你关心的问题都问一下,听听导师如何回答。如果导师不正面回答你的问题,那你也要慎重。
在与导师的面谈中,你一定要问一下导师,如果你师从于他,他准备如何培养你。如果全程都是画饼而不是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你要慎重。
由于招生本身是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导师一定会在面谈的过程中提出他的要求,你要注意导师的要求是否伴随着权利,如果只有单向的要求而没有任何双向的保证,你要慎重。如果要求与权利明显不对等,你要慎重。
另外,在面谈中可以咨询导师几个他研究方向的专业问题,并和老师进行简单的讨论,看导师是否会认真回答你。如果拒绝回答,回答模糊,不耐烦,回避问题或偷换概念,逻辑混乱或者有明显的事实错误,你要慎重。
第二就是缓下判断,充分考量,切忌盲目冲动,不能脚踏几条船。
人无完人啊,你一定要充分分析现有所有信息之后,对你在这位导师的的指导下能不能实现你的预期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有了明确判断之后再下决定,而且买定就要离手。不要轻易许诺也不要多头下注。你可以把这个理解成一场相亲,一场谈判,试探未来合作的可能,目的是最后达成一个双方能接受的协议,划定合作的底线。双方明牌打扑克,看完一个才能看下一个,好马不吃回头草,任何不诚信的行为都会迅速传遍这个圈子,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科研本质是就是拼信誉,当然了,我知道你们有些人并不认可,但是,你要记住,科学永远允许真诚的错误,没了真诚,你也就没了最后的底牌,注定要身败名裂,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大体就是这些。
另外,我今年第一次独立招生,很期待这第一个独立执导的研究生是什么样。我想这种心情应该和你们好奇导师是一样的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