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所有 ERP 系统都很烂,那这里有没有创业公司的空间?
有,空间很大,但是不一定能搞定。
我们去年承接了一个大型企业ERP系统,一期工期10个月,替换其老ERP系统的生产管理模块。
他们之所以要把原有ERP系统换掉,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他们觉得现有系统不够灵活,定制化程度不高,便捷性不够;
第二,也是最关键的,是他们要响应国产化的号召。
也就是说,这个事本来可以不做,因为要相应号召,所以才要做。
所以,这次是真的,要感谢国家。
于是我们调研了一个半月,收集了大量需求,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要高度定制化,又要高度灵活。
不出意外的,在研发期又提了一堆其他的,关于灵活性的需求。所以,我们又一次愉快的延期了。
写到这其实也就是想发句牢骚,上ERP的目的本来是为了规范流程管理,但是国内的研发现状是客户总有层出不穷的,接连不断的,偏离规范化管理的其他需求,你还不得不接,还不得不各种打乱流程。关键的是,提出这些需求的人,不一定懂业务,甚至也不一定懂流程,只是他拍脑门而已;更甚的是,也有可能这个需求是部门之间权力斗争的体现。
所以,最终的结果,仍然是一个需要配置N多冗长流程才能够使用的系统。与客户“便捷性”的需求相差甚远。不出意料,仍然会被打上”很烂“的标签。
牢骚结束。
之所以说不一定能搞定,原因如下。
首先从技术上看,是ERP系统的复杂度以及数据的多样性,都表明了这是一场浩大的工程。原系统功能如何切分、流程怎么设计、其他业务模块如何通信、状态如何同步、数据如何迁移、系统替换期间新旧系统同时运行怎么保证不出错,都是需要耗费巨大心血并且要投入巨大的工作量的。
其次,用得起ERP而且给得起钱的,都是有头有脸的公司。想跟他们打交道,需要有比较硬的关系,或者能打通关系的人。如果你没有关系,只能找人,那么这个人单独提成10%(总价,不是利润)都是天大的优惠了,你算算自己的利润能不能cover住,尤其是对于缺钱缺人的创业公司来说。
再次,这事也是个风口,窗口期大概有5年,过了这个期限,大部分客户就都完成国产化了,想再接活儿就很难了。你确定创业公司能在短时间内聚出来足够的资源和人手,并且取得能够接活儿的资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事儿没有必成的,万一黄了,你打算怎么办?能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所以,小厂就不要考虑这个事儿了,大厂也得掂量掂量风险。作为一个创业公司,你确定你能把这个项目接下来,吃进去,并且消化得了?
唉,对于我来说其实无所谓了,反正能从这个项目里拿不少钱;而且,我也不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