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3年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抵触电动汽车?是认知落后不懂车 还是固有通病没解决?
我本人是纯油、纯电、混动三持车主,享受着百公里4-7个油的低油耗和7分钱一公里的电费,却经常被电吹疯视为电动黑,就是因为我总是提这三大灵魂拷问:
充电跟加油一样快了吗?
这点属于老生常谈了。油车以迈腾330TSI为例,WLTC工况综合油耗百公里6.7升,加油枪流速50升/分钟,算下来续航补给速度是746公里/分钟。现款特斯拉Model 3后驱版CLTC工况电耗为百公里12.5kWh,在V3超充站的峰值功率是4.17kWh/分钟,折算成续航是33公里/分钟。二者相差17倍。
对了,加油枪的流速是个常数,从空油到跳枪全程恒速。而特斯拉的250kW功率是最大值,只能在电量50% SOC以下维持一二十分钟,SOC越高充得越慢。如果是10%-100%SOC的完全充电,大概要80分钟,按CLTC的556公里续航来算,平均只有7公里/分钟。论满血补给速度,加油达到是充电的100倍。
任何汽油车花3-5分钟加油(这还是包含了结账开票的时间),都能补充五六百公里续航。而电动车在最理想的使用环境(非高速、不开空调、动能回收最高、充电不限功率)下,也要一两个小时才能补充五六百公里的续航,光是充电开始前和充电完成后的准备工序就已经够油车加满油了。
加油站十几辆车排队,磨叽点儿也就是一二十分钟的事儿。充电站十几辆车排队,画面你敢想吗?这种差距才是电车有续航焦虑的核心。
当电动吹用“固定车位”和“个人充电桩”言论洗地时,其实恰恰反映了充电是电车最大的短板。倘若电动车能做到低功率充电5分钟能高速续航200公里,我相信即使没有大量拉偏架的政策,也不会有多少人再买纯燃油车了。
续航打折解决了吗?
600公里续航对现阶段的电车来说算是上游水平了,而且还是理想状态下的数值——毕竟CLTC的续航是在市区为主、非低温、不开暖风的工况测出来的。如果不是脚法/路况很好,实际续航达成率最多也就八九成。到了冬天开个暖风,再跑个高速,能有五六成就不错了。
而600公里对于油车,基本上是个市区工况的保底数值,上了高速,续航800公里都算少的。像我的蔚揽和CC,70L大油箱,一个220马力一个272马力,但油耗也就6个出头,一箱油跑1100公里无压力。后来添了个小速腾,160马力,50L油也能跑900+公里。要想把这几款车开出600公里左右的续航,即百公里10-12个油,那得是非常恶劣的工况了,比如堵得不如走路快,单程很少超过5公里,“全或无”风格地踩油门或刹车。
低电量续航显示准确了吗?
我不止一次把我的两台广义燃油车开到表显续航为0,但从来没慌过。而电动车,我最低只开到过剩32公里续航,而且不敢再这么冒险了,为什么呢?
雅阁混动,续航跑到0,实际上还剩7-10升油,以这车不到5升的百公里油耗,再跑100多公里都没问题。只要你不是在几百公里找不到第二个加油站的无人区,完全可以等到了0再去加油。
大众燃油车,续航跑到0,油箱的标称容积刚好用完,但根据法规,标称容积必须比实际容积少5%以上,所以即使续航为0也还剩两三升油。从续航80公里油表亮灯到续航归零,大众的续航是线性静态算法,不会突然跳0,而且偏保守(实际比表显掉得慢),只要你在这几十公里内找到加油站,你就完全不用顾虑中途趴窝。
我这老吉利帝豪EV,续航用的也是偏保守的静态算法,满电永远显示253km,开到0km之前都不会限制电机功率,续航也从不断崖式下跌,实际续航达成率在80%-140%,这也是我敢跑到剩30+公里的原因。但现在大部分电车的续航都是动态算法,根据最近50-100公里的滑动平均能耗和SOC实时测算,如果你短时间内能耗变化很大,续航值也会大幅波动,没法准确反映实际情况。
退一万步说,油车没油了,打电话叫人送一桶油,立马就能开走,然后就近找个加油站就满血复活了,你也就花个等救援+开到加油站的时间。电车没电了,你要等救援来了→把你拉到最近的充电站→再充几十分钟电才能开走。这样的容错率怎么跟油车比。
关于电动车适合那些人,还有一些事实是电吹风不会告诉你的:
1.电动车的主力销售地区都是限购城市,恰恰是车位紧张的地区,没有条件安充电桩的人占多数;
2.限购城市选择电动车的人,大多是苦于汽油车摇不上号或拍不上牌,为了实现私家车从无到有的无奈之选,既然只有这一辆车,就不可能只在市区跑跑短途;
3.所谓的一公里几分钱电费,永远都以最低的家用电价格来算。大部分公共快充桩,包含服务费每度电都要2元左右,数倍于居民生活用电价格(除非你专挑正常人该睡觉的深夜和凌晨去充电),有些停车场还照常收停车费!
4.快充站坏桩比例很高,有些损坏程度触目惊心。对于网点最多的国网快充桩,很多坏桩你是无法从表面上识别的,必须完成停入车位、打开充电口、插好充电枪、确认已连接、确认车辆符合国标、选择充电金额(如果此时账户里余额不够还要先充值)、生成二维码、扫描二维码、等90秒这一系列步骤,才能确定充电桩是好是坏。
5.即使同一个充电站,不同充电桩的功率也可能参差不齐,不是都能达到标称最大充电功率的,充电快不快有时候全靠运气!
6.温度过高过低削弱的不只是续航,还有充电功率(包括动能回收性能),不是什么时间都能达到厂家标称的快充速度。
油车加油,就像人渴了喝水一样正常,而电车则好比一个没有消化系统的病人,一渴就得找个诊所输液。我还是那句话:电驱动极好,但电池真的不行。
中国卖的燃油车,出厂只给你加不到10%的油,提车后第一个目的地就是加油站,但是这么多年依然没影响销量和新车主的提车热情。但新提一辆电车,如果只给你10%的电(当然厂家不会怎么做,低SOC长时间存放伤电池),你觉得还有几个人敢先开走再充电?
既要电车的体验又要油车的便捷补能,混动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如果你有固定车位和充电桩,家里还有其他油车/混动车,每天极其规律地出行,气候冬不冷夏不热,之前又饱受燃油车限购政策困扰,你当然不会抵触电动车。可是中国作为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难道拥有上述条件的人已经成为大多数了吗?家住长城以北、每年不止两趟长途、没有固定车位和第二辆车的人,你凭什么不许抵触电动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