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都不在了,你还会再回故乡吗?
母亲葬礼结束,5兄妹含泪跪谢邻居后,各奔东西!
下午四点多,宾客们都走完了,做菜的师傅此刻在院子里吃饭,等一会,他们也会收拾东西走。
二哥从兜里拿出这次的费用,给做菜的师傅递了过去,那师傅连忙起身接过手,还安慰二哥节哀。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四年前,父亲突然去世,几个孩子都想把母亲给接走,但是老母亲一来是住不惯城里,二来不想麻烦孩子们,就自己一个人在家住着,奈何,就算是每天打电话关心她,人还是没有熬几年,就走了。
这次家里是没人了,后面几天几个兄妹一分开,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见面了。
1.
成才是家里的小儿子,他上面有3个姐姐2个哥哥。
他们是一个重组家庭,当年妈妈的老公去世,家里几个孩子没饭吃,是在一个大队里,自己的父亲帮助了他们,给了一口饭吃,后来母亲就带着孩子过来了。
那个时候还没有成才,家里已经是5个孩子了。
可能母亲觉得人家救了几个孩子一命,也该给他生个孩子,这后来才有了成才。
成才上小学的时候,大哥大姐都已经开始出去打工,那年大哥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来,有人说是在外面被人打死了,也有人说被车撞死了,反正不知道,他对大哥的印象很模糊。
父亲老王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人实在,为了养活这几个孩子,那些年没少忙活,种地,卖菜,给镇上的杀猪老板当下手,几乎干了别人能够想到的所有活了。
日子是苦一点,但好在相依为命,身边也有孩子,算是一种幸福吧。
农村孩子结婚早,二哥上了小学二年级就不上学了,几年后,也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老王就想着给孩子盖房子娶媳妇。
老王在给二哥盖房子的那年,他本想帮着工人抬石板,结果被砸断了腿,后面尽管说也是恢复的不错,但也是需要靠拐杖生活,往后的多少年,都是母亲在照顾父亲。
4年前的某一天,老王跟村里的几个人喝酒,晚上回来的时候,不小心绊倒了,直接面部朝地,抽搐了好多下,路过的人看到后纷纷去喊村里的医生过来看看,可等医生来的时候,人已经没了呼吸。
那年,所有的兄妹都回来给父亲办丧事,他们把父亲的坟和大哥的坟放在了一块,还说这下大哥有人陪了,让他们好好聚一下。
母亲一个人坐在院子里伤神,她嘴里嘀咕着什么,可能自己也要快去世了。
二哥和大姐吓得不轻,便说要带着母亲去外地生活,可怎么去外地呢?
大姐在深圳,大姐的女儿又生了一个儿子,而且那边的婆家人常年在香港,很少照看孙子,大姐还是心疼自己的女儿,就过去照顾这个外孙。
倘若是在自己家,大姐照顾母亲倒没什么,可这是在自己女儿家,多少还是有点别扭。
二姐也是如此,跟着有出息的儿子来到北京,他们一家人都定居在北京,而且二姐也要照顾孙子,平时自己都不一定能够按时吃饭,如今母亲80多岁,经不住这么折腾。
三姐更不用说了,前些年老伴去世,女儿嫁人,儿子因为喝酒打人,把人家的眼睛给弄瞎了一个,现在还在里面呢。
母亲也知道他们各有各的难,就自己说,谁家也不去,谁也不用照顾她,就在家里,哪里也不去。
父亲葬礼结束之后,三个姐姐都走了,剩下成才和二哥。
二哥把家里大小事都处理完,然后带着成才,拿着一些烟酒,挨个去邻居家安排事情,其实就是请求各位邻居,如果母亲自己一个人在家有什么事情,麻烦帮一把,二哥还把手机号都给邻居抄写了一遍,如果母亲有事,麻烦他们第一时间给自己打电话。
5个孩子都走了,家里就剩下老母亲一个人。
2.
5兄妹刚走的那段时间,邻居们还常来跟母亲说说话,但后来也少有人来。家里没有鸡蛋也没有菜了,母亲就在门口坐着,看着谁家去集镇上,她就坐个顺风车,买点东西,但这样来回两次之后,就没人敢带她了。
主要是老母亲已经80多岁,腿脚不方便,万一在路上遇上什么事情,就算是好心,也说不清楚。
尽管说,二哥和成才曾多次跟家里邻居说,出事了也不会怪他们,可邻居们还是不敢再带了。
没办法,成才有次回家,到街上给母亲买了一个代步车,是那种很小很小的电动车,之前母亲就开过这样的车,而且还是大车,现在这么小的一个车子,她开肯定没问题。
谁知道,有次母亲去成才家院子里想看看种的菜长什么样子的时候,在拐弯的一瞬间,被一块砖头所给扳住,重心不稳,最后车翻了。
幸运的是车子小,当时也有路人经过,这才把母亲给扶起来,但是手腕处却有个大口子,鲜血直流。
有邻居给成才打过去电话,成才连夜跑了回来,在家照顾了2天。
厂里活实在是多,忙不开,便又匆匆回去,走的时候还安排母亲,不要再开这个车了,也不要再去自己那个院子看看菜长得什么样了,什么都不要再管了。
母亲嘴上答应着,可过了一阵子,还是把这事忘的一干二净。
她终究还是一个要强的人,既然邻居不带自己去买菜,她就自己开着车去。
只是走到村头的时候被邻居拦下来,说这样实在是太危险,想吃什么直接说出来,谁去集上买菜的时候,顺便就买点给她带回来。
一个老人在家,身边没个人,自己闲得发慌,每天坐在门口,一坐就是一天,一句话也没有,偶尔有个人路过,她就抬起头看看人家。可能也是年纪大了,眼神不好,还耳背,别人跟她打招呼,自己也没有多少反应。
闲不住,她又开着车去成才那个院子里看看,想着要不要收割那一院子的油菜花,结果还是同样的地方,同样的情况,车翻了。
这次不是手先着地,而是腿,而且这次很严重,腿肿的很大很大。
成才和二哥实在是没办法了,他们请假回来,把车子给卖了,然后又带着母亲去医院治疗。
成才的媳妇是做那种散工,就是全国各地跑,哪里有活去哪里,没活了就回家。
这次刚好成才媳妇秀云回来了,两兄弟就给秀云留了一点钱,让她在家照顾母亲。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2年多,倒也是挺好的。
而且大姐也从外地回来,回到了老家,曾多次想接母亲去自己家里住,但都被母亲拒绝了。
她不喜欢去外面住,更不想麻烦子女,自己在家就挺好,没事的时候,跟村里几个老太太说说话,这样足够了。
大姐闲的时候会来看看母亲,有的时候会带着鸡蛋,有的时候会带点面包啥的,甚至早上来,给母亲洗洗衣服,然后吃完早饭就回去了。
几个在外地的兄妹给大姐转了一点钱,他们心照不宣。
却没有想到,意外还是来了。
3.
某年夏天,天气异常的热,成才打电话问母亲在家什么情况,母亲只是说很热,每天只吃一顿饭,热的不行。
成才就说把她接过来,家里有空调,但母亲没有同意。
大姐其实离娘家是最近的,大姐也想把母亲接走,母亲还是不同意,还说一年当中就这几天是最热,熬过去就行。
可,谁也没有想到,母亲没有熬过去。
前天晚上,大姐还跟母亲打电话说要接她走,她说考虑一下。大姐看母亲终于有了松动的心态,就想着明天一大早就去接母亲。
可到家发现母亲躺在床上,一动不动,那个小风扇还在煽动,大姐喊了几声,没人回应,她心里慌了,连忙找邻居帮忙去请医生过来,可没什么用,医生来之后看了一眼,说人应该是昨天夜里走的。
母亲是微张着嘴,穿着二女儿去年给她买的短袖,那床头的风扇,还在扇动着,旁边还有一碗没有喝完的凉白开。
....
几个孩子和孙子孙女从外地赶了回来,一进家门就哭了起来,几个人拉都拉不动,成才抱着棺材哭,哭到青筋暴起。
夜里,成才和几个姐姐守夜,二哥跟着村里的长辈去处理其他的事情。
三天后,下葬了。
这个坟头,如今已经有了3座坟,成才看着伤心,跪在坟前,不肯起身。
....
一直到送走所有的宾客,已经是下午四点多。
这一幕,4年前刚发生过,如今,又一次发生了。
当年父亲走的时候,他们几个兄妹就说留在一个在家照顾母亲,其他的几个人会每月寄过来一点钱。
但,每个人都成家了,都有自己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说到做的,更关键的是,就算有子女留在家,母亲不乐意去,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前来吊唁的人都走完了,二哥去结算钱,大姐和二姐在院子里打扫卫生。如今下午六点了,天气依然很热,没有干一会的活,都一身汗。
成才端来一盆水,让大姐二姐洗洗脸,换他来打扫院子里的卫生。
这个时候,大姐提议,大家在门前拍张合影。
几个人手里拿着父母的照片,也算是合照了,当年都忘了这个事情。
拍完照,大姐抱着几个兄妹哭了起来。她知道,这可能是他们未来为数不多的见面了。
这个房子是大哥的,大哥当年走的早,父母就一直住在大哥家,这些年,成才和二哥的家,都是父母一砖一瓦给盖得。
尤其是当年父亲的腿被砸断之后,小儿子的房子都是母亲用尽全力给盖得。需要砖的时候,母亲就去拉,需要水泥的时候,母亲也是去拉,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她就用农村那种早些年拉庄稼的驾车子拉东西。
村里的人都说,整个村里的街道都被她给抹平了,这道路都变得锃亮。
也确实,为了给孩子娶媳妇,给孩子盖房子,母亲没少操心,在父亲不能够干活之后,基本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由母亲一个人来完成,而父亲最多就是帮忙看着点。
那些年,所有的庄稼活,或者人情世故,都是靠母亲两条腿给走完的。
....
三个姐姐要走了,家里还有一堆事要干。
二姐拿走了母亲的遗照,三姐拿走了母亲的几件衣服,还有母亲的拐杖,她们离得远,赶时间,就先走了。
大姐离得近,最晚走的。
二姐三姐走的时候,大姐提议,今后要常联系,常打电话,如果能够给母亲过三周年,大家一定都要带着孩子回来。
二姐走的时候,已经哭的不像样子,大姐在一边安慰,一边自己也在流泪。
当晚,大姐和两个弟弟在厨房做了一点饭吃,恰好今天停电,三个人点了蜡烛吃着饭。
这一幕,好像很久很久都没有出现过,上一次出现,大家应该还很小,爸妈还在身边,可能这个时候,他们刚从外面回来也说不定。
大姐说,今后每年清明如果回不来的话,就不用回来了,记得忌日的时候回来看看,上一下坟就好。
大姐走了后,家里就剩下成才和二哥了。
第二天
二哥带着成才,拿些烟,挨个去邻居家。
这次,不再是安排邻居帮忙看什么了,而是感谢邻居们的照顾。
这几年,大忙小忙,大麻烦小麻烦,不管是什么,邻居伸手帮一下,那就已经是值得感恩的了,母亲走了,自然是需要出来谢一谢他们。
村里有几个老太太,是和母亲关系最好的,平时他们打电话问母亲在哪的时候,母亲就会说在谁谁家聊天呢,就是村东头的那个奶奶家。
如今,再也没有这样的画面了。
他们来到一个奶奶家,那人坐在沙发上,看到成才和二哥来了之后,连忙起身,但毕竟是80多岁的人了,起不来那么利索。
成才连忙上前扶着老奶奶,让她不要起来,坐着就行。
东头的奶奶跟母亲关系最好,她们最常来往。奶奶看到成才他们来了,眼泪也出来了。
她在可怜孩子,也在回忆过去。
这村里,又少了一个说话的人,这村里,也少了一个老太太。
老年人总是那么容易感伤,看不得有人离去。
奶奶跟成才和二哥说,今后要多回来看看,不管在外面多忙,有多么大的本事,记得回来看看这个家,逢年过节,记得回来给爸妈上个坟,别让他们太寂寞,别让他们觉得没人看他们。
这话一出,成才也是哭了起来。
奶奶抚摸着成才的头说,今后回来,来我家,我给你们做饭吃,没地方睡觉,来我家,我家地方宽敞。
奶奶说这话的时候,激动的手在发抖。
她是认真的,成才和二哥也是知道的。
一个村子走下来,已经是中午了。二哥是下午的车,成才也准备下午走。
吃过午饭,他们把家里的电给断了,把冰箱里的所有东西都给清空了,也把厨房里所有母亲生前弄好的柴火,都用雨布盖了起来。再看看这个屋里,已经空空如也,再看看这个院子,还有昨日的痕迹,但人已经都走完了。
院子里还有母亲种的石榴树,这个季节,石榴还不能吃,或许等下一次打开这个门的时候,石榴已经落了一地。
院子里还有一根线,那是母亲平时用来晒衣服的东西,上面还有几条毛巾,二哥把那些都收了起来,然后塞在了窗户上。
这个院子,还是第一次这么干净,没人再来收拾它了,也没人再来种一点蔬菜了。往年,母亲都喜欢在院子里种点蔬菜,尤其是冬天的时候种白菜或是辣萝卜,年底几个女儿来的时候,母亲都喜欢给她们拿点回家。
但今年,应该是不会有了。
成才把门给锁了,然后把钥匙放在家门口那个石墩下面,那是他们家的习惯,就是怕哪一天儿子或是女儿突然回来,发现门是关的心里不舒服,所以就留了一把钥匙,他们但凡到家,就可以自己开门。
母亲出去玩,到饭点就会自己回来,每次到家看到门打开,她就知道女儿来了,她很开心。
然而这次关了门,下次,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打开这门了,再打开的时候,出来的人,也不再是父亲或是母亲。
父母在的时候,不管多远,不管赚不赚钱,都会从外地回来过年,兄弟姐妹齐聚一堂,就连厨房都是热闹的。
如今,父母不在,人生,也只剩下归途了。而兄弟姐妹之间,更需要多加联系,好好珍惜这份亲情。
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