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语是否存在以r/l为起始的本土词汇?如果不存在,那么“琉球”一词从何而来?

发布时间:
2023-08-16 11:22
阅读量:
17

“琉球”是汉语,日语族本来也确实不允许r出现在音节起始位置,但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因为受到了汉语大规模借词的影响,这个r音不打头的规则在日语族中古日语时期就动摇了,于是就逐渐有了后起的r音起首词;当今的琉球语也同然。于是如今的琉球语里其实也存在很多后起的r音起首的词汇。

现代琉球语的话,也不乏少量r音打头的词,比如我学会的第一个首里话的单词就是r开头的:らったった(摩托车);另也有らみしゃー(恨めしい)等少量的词汇。

如楼上回答所说,“琉球”是汉语词,是中国人对于琉球群岛的一种称呼,最早的记载“流”出现在唐朝(具体约7世纪中期)的《隋书》:

《隋书》卷六十四列传第二十九-陈棱传

而随着中国大陆语言文化对日本列岛和琉球群岛的深刻影响,这个名称逐渐被采纳了。

本土叫法大抵还得是“冲绳”。779年鉴真东渡的记载『唐大和上東征伝』中,出现过描述琉球地区的万叶假名:“阿児奈波”。

结合“西南”这一描述来看,“多祢”应该指的是“ama mi”奄美島。这一段流水账记的是遣唐使从大陆经过东海返回日本的历史。这几句的前文大概还说:遣唐使来了后,唐朝接待他们,还给了很多东西,有舍利子、佛像佛经、书法贴等。然后他们就回日本了,但不太顺利,好像还被风吹回来过

如果按音读考虑,注意到上古日语的万叶假名常常用浊音汉字表示日语清音,以及现代琉球语(>那霸/首里方言)的后代词“ウチナー”的第二个音节也是清音,这个“児”字的万叶假名,可能是用日母浊音字(じ)表示了清音。至于为什么不用「ち」相对应的汉字,是因为上古日语的 /ti/ 还并未腭化,所以反而用「し」*tsi∽si或者「じ」*dzi~zi应该更接近*tɕi
所以推断当时的琉球语对“冲绳”的叫法,有可能转写为「あちなは」

但按训读「あこなは」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在一些描述古琉球地区的文献里确实有见到“ako-”这个词素(比如下文中的一个地名),而且鉴真东渡的年代,即使是“儿”字也更可能用吴音而不是汉音……但无论如何,这前两个音节应该都是和oki-同源的。

上面是关于“冲绳”一称的万叶假名的讨论。而最早出现的平假名记录「おきなわ」则是在《平家物语》长门版抄本(平家物语的本体约在公元1200年前后出现,但后世留存的版本很多,所以这一版的年代可能实际更晚)找到的:

平家物语长门版第四卷p134

平家物语第四卷:奥七島は未、我が朝に従わずと言えり、白石・あこしき・黒島・祝ヶ島・あせ納・あ世波。約の島とて、永良部・沖縄(おきなは)・喜界ヶ島と言えり、くち五島の内、少将をば、三つの泊りの北、祝ヶ島に捨て置く;康頼をば、あこしき島;俊寛をば、白石が島に捨て置ける。彼島には、白鷺多くして、石白し、水の流れに至るまで、波白く見えて、潔し。......

参考翻译:更远处的七座岛屿目前并未归顺于我朝,大概分别被叫做......(略)还有几座岛屿,分别叫做永良部岛、冲绳岛、喜界岛等。在这些岛屿中,少将被流放抛弃在祝之岛,康赖被扔到(”akoshiki-”)岛;俊宽被扔到了白石岛。这些岛上多有白鹭栖息,石头都是白色的;但凡有水源的地方,都是碧波万顷,十分清澈......

后世则进一步出现“恶鬼納”(萨摩藩文书)“沖縄”(《南岛志》)等汉字写法

另外从上面可以看出,这个地名词,虽然有可能在更早的琉球语记载中就已被琉球语的第一次腭化(ki >*tɕi)影响了,但日语这边依然保持非腭化版本。可见这是一个相当有年代的词,至少产生在琉球语的第一次腭化之前——琉球的局部地区应该很早就被叫做“冲绳”了。由此可见琉球诸岛的本土名字应该不是琉球,而是冲绳,琉球果真是后来传入的汉语词。

《国朝旧章录》对于“琉球”这一名字意思和来源的讨论。有说“往洋流深处探寻所以叫流求”的,还有说“岛像盘踞在海上的一串龙一样所以叫流虬”的,莫衷一是。地名的事情谁说的清呢,很多时候无论汉语或日琉语,词源学推断是都很缺乏证据的。古籍或民间的说法固然可以参考,但本质上常是无法严谨自证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