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河南2023年上半年GDP增速3.8%?

发布时间:
2023-08-15 18:48
阅读量:
23

先放几组数据。

中部六省及省会上半年经济增速

湖北5.6%,名义7.17%,武汉5%,名义6.73%

湖南3.6%,名义4.56%,长沙3.3%,名义4.47%

河南3.8%,名义1.85%,郑州6.3%,名义3.98%

安徽6.1%,名义6.01%,合肥6.1%,名义7.58%

山西4.7%,名义1.09%,太原4.1%,名义0.44%

江西2.4%,名义1.76%,南昌一季度和上半年的数据迄今未出,九江也没出,昌九都是负增长

——

我一直说有一部分河南人喜欢在贴吧、抖音头条开香槟,年年上半场开香槟,下半年开席。

这今年又一次毒奶成功了,河南很多数据都萎了,不只是gdp,工业产值,工业营收都被后面的反超了,而且工业利润河南今年跌得最多,跌了54%

实际上河南不是单单今年经济不行,从2019年开始河南的经济连续5年就不行了,尤其是郑州到现在也很萎靡。

核心就在于郑州的产业问题。

一部分河南人说郑州不依赖富士康,富士康贡献的gdp很少。

实际上,根据郑州工业信息化局的数据,以及郑州官方新闻发布会公布出来的数据,郑州仅仅航空港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就高达5000多亿。

航空港电子信息产业,说白了就是富士康。

算上其他边边角角的电子信息产业,郑州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接近6000亿。

而郑州总的工业产值,才1.2万亿

换句话,富士康一个产值,就占郑州总的工业产值将近50%

等同于说郑州的经济命脉,被一家外资企业控制,产业升级完全不自主。

从2019年开始,中国的家电、手机、PC电脑等出货量就已经达到饱和,拐头向下,2020年互联网大会宣告没有新增用户。

这几个都跟电子信息产业息息相关。

电子信息产业进入下行期,自然而然郑州的经济就失速了,所以郑州从2019年开始经济每年都不如意,原先是和无锡,青岛相差很小的,现在被无锡,青岛甩开了两千多亿,被长沙甩开了一千亿。

有人就要说了,虽然富士康产值高,但是带来的gdp不高啊

富士康本身就是个代加工组装企业,挣得是辛苦费,自然而然提供的增加值(gdp)不高,但这不代表它对经济的影响就小了。

富士康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有个特点,就是流动性大,员工离职率特别高。

加上它的工资一般不高。

这就导致了员工入职后,采购了一批生活用品后,几个月内就会离职,挣到的工资马上就花了。

员工的离职率越高,流动性越大,反而越能刺激地方的经济消费和房屋租赁。

这就是为什么郑州经济质量不行,但总量高,因为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在巨量的人口流动下,挣到的钱基本都花在郑州本地了,直接盘活了巨量的餐饮房屋租赁服务业。

所以哪怕是上海深圳这种地方,依旧也保留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毕竟对经济真的有用。

但是现在电子信息产业步入下行期,郑州无法立刻找到其他产业填补缺口。

郑州尽管引进了比亚迪等汽车企业,但你细数一下。

海马是海南企业,本身就半死不活的。

上汽是上海的,上汽7月份卖了40万辆车,但绝大部分都是合资车,只有几万辆才是自主品牌。合资车现在被国产品牌挤压,市场份额在快速减少。上汽三大合资品牌销量减少了20%还多。

比亚迪是深圳的,可惜郑州的效率差了点,合肥和郑州几乎是差不多的时间引进比亚迪,合肥比亚迪去年就已经投产,当时就产值百亿了。今年合肥的汽车产量爆发,直接帮助安徽省汽车产量跻身全国第二(第一是广东)。而郑州今年才慢悠悠的项目落地,这效率太慢了。

日产,日本车现在市场份额都快没了,就剩广汽和东风的日本车合资企业还能支撑一下,郑州的日产离倒闭已经不远了。

宇通,郑州唯一能拿得出手的车企就是宇通,也是唯一一个本土车企,有一定自主权,可惜宇通做大巴车还行,乘用车那就没法子了。以前宇通大巴车用的锂电池是洛阳的中航锂电,现在中航锂电是常州企业了,宇通也改用宁德时代的电池。

合肥的国轩高科前段时间去郑州投资了电池厂(但是我没想到的是,贴吧抖音的河南人在这之前辱骂国轩高科,国轩宣布投资之后,又反过来吹国轩,吹完了还不忘了辱骂安徽人。)

在可预见的接下来几年,郑州的经济会继续萎靡。

洛阳今年上半年名义增速0.76%,焦作0.98%

郑州没能力带动省内地级市发展,作为大当家,甚至拿不出一家企业来,给省内小弟们投资。

那么接下来河南的经济,也会继续萎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