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缠中说禅顶翻东西经济学,那他到底讲了个啥?

发布时间:
2023-08-15 23:37
阅读量:
20

缠师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写下了这篇文章,借由108课引路,有幸读到了缠师这充满真诚的、智慧的告诫,让我震撼,进而引领我去看缠师的其他文章,不再局限在108课里,感恩缠师的思想智慧,对我的人生、工作、生活都有了很大的帮助。

说点想说的话:给现在、未来的人类 (2008-05-25 15:13:09)
这次的病,说实话,并不是本ID预计中的事情。本ID又没有神通,不过平凡人一个,只是一个永远只愿意站立的人,而且希望探索、展示人的所有潜能、可能的人。
曾经说过,只要一切顺利,40岁以后,本ID会为文化的建构贡献点力量。当然,真实的本ID与虚拟的本ID就会对应起来。所以,本ID这些经历,都在真实地记录着,以后,就成了本ID真实传记的一部分了。
40岁以后,人才会真正而立。
本ID并非好为人师,只是看到很多现象、理论都过于荒谬,而知识是全人类的,本ID有不同的见解,当然可以提供出来。本ID从来只觉得自己说的不过是一家之言,言、行合一,本ID将自己的生命记录下来,也是言的一部分。
实证,一切必须如此。
人,生而受骗中,你的文化、生存前提都构成你生命系统的所谓公理。而公理,往往就是骗局。人生,真要活明白,前面30、40年,都要破这骗局,当然,有历史以来,真能办到这事的人,估计也没几个。绝大多数的人,不过在受骗中终其一生。
现代人,更是如此。我们不过首先都是耳食之辈,最终选择了一种信的东西,然后如抽鸦片一样一生了。绝大多数的人,循规蹈矩一生;而风云际会之时,又有所谓英雄、革命;这构成历史。有些人,希望穿越人的阶梯,因此而有了修行。
如果人只是人,那么,人如何去安顿,只不过是一个审美问题;如果人还有穿越的可能,那么,人,就是一个真实的生命实践。在这两种选择,第一种是绝大多数的选择,因此,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因为自己的审美标准而活的,也就是他们放弃了上下的寻求,毕竟那是一个极端痛苦的、极端无解的游戏。
而最恶劣者,就是那种号称自己亲证了人可以穿越,然后骗取真实生活中实际利益的把戏。历史的绝大部分,由各种级别的忽悠构成。忽悠包括口号、宗教、理论等等。
当然,人类文化的很大部分,都审美地利用了修行者的实践。例如,禅宗化的文化,如果没有这种审美的利用,中国文化的很大部分都失去光彩。
但这种利用,将真正的实证变成了一种人类化的审美,将无数修行者用生命磨出的血痕,变成修饰自我所谓修养的线条,而这不过又成了另一骗局。
以后的人类,应该清醒地告诉自己的后代,这样教育他们:首先,我们是人,我们拥有的文化、生命只是一个人的公理化系统,这个系统之外有什么,这需要每个人用自己的生命去穿越。
告诉每个成为人的人,例如,在大学的第一堂课里,你的人生,只可能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审美化的,这包括经济动物式、革命式到逍遥天地式各种活法,但这都是人的审美式生存;另一种,穿越人的公理系统的实践,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选择。
当然,既然为人,就要负起人的责任。
本ID现在所做,连法布施都算不上,只是在世间法的公理系统里,把自己的一点实验结果进行现场展示。这个展示,完全可以精确地记录其真实。
如果有兴趣的,可以记录一个本ID的活动变化,就是明天本ID要出中医院,到外面走走,以后当真实的本ID对应之时,可以来查医院的记录。本ID是以数学的严谨对待这次实验。
还可以告诉一个记录,以及记录的记录,打了两支1800元进口的增白针,白细胞从1000到1400,然后两支到2900,本ID借了这两天四支针的力量,第三天早上能坐起来,进入最勉强的打坐状态,把全身勉强通了一遍,主要是把脊梁的管道疏通了一下,第三天又一支后,结果是12000;所以本ID现在已经可以写这么长的文章。
本ID的生命操作游戏,当然还没有成功,当然还有失败的可能。如果失败了,在失败的最后一刻,本ID会公开真实的身份,这样,一个完美的生命记录可以给后人以经验。
不过,万一失败了,本ID很多已经成型的东西都不能写下来了。
但本ID的观点是,如果连生命实验游戏都玩不起,那么,这人所认知的理论,也不过是现在众多垃圾理论里的一种,少了就少了,没什么可惜的。
这次一个最大的惊喜,大概也是以前还有些善缘,本ID的亲弟对中医的理解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帮了本ID的大忙。前面,本ID说三碗汤就把本ID调过来就是他的作为,毕竟,这需要人去干,而能干的人,世上又有几个。当然,在大的方面,他还有所不足,但在具体用药方面,至少他的起始点是对的,药就应该这样用,而不能像现在绝大多数的中医,现在的不过用的是死药。
在中医方面,本ID是视角特高,但没什么机会实践,总不能到街上抓个人回来实践吧;他原来暗地N年,让本ID很大惊喜,不过他的志向不在悬壶,属于道家一类疏懒之人。
所以,如果这次本ID失败了,对中医,也可以增加一个问号。
本ID现在是以科学实验的态度来写这些东西。
实验报告分段总结,该写的应该都写了,到此按暂停。

1、对“自我、人”的认知

用IT程序来举例,假设你写了一个程序,那么,这个程序里所有的一切元素都只能按照你的输入而输出着,假设你是这个程序里的某个元素,那么,你只能被这种模式所模式着,因为元素是该系统中的一部分,所以该系统就构成该元素的宿命。

人要复杂一些,人就是一套复杂的系统。你从小的环境,听到的,学到的,接触的观念、文化、价值观、知识等等,就像不停地给人这个初始系统装各种软件。而装上什么软件,就运行什么功能,这就构成人生存的现实逻辑,这就是被模式所模式,也构成所有人的宿命。而作为系统的你,一开始是无法分辨这些软件的好坏的,如果你惯性的习惯于某些“软件”,就是等于接受了某种审美,这就是所谓的审美式生存。

人之患,患有其身,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天然受到其从小的环境、接受的教育、经历的事情的影响,人的当下呈现,诸如你的事业、地位、爱情,你的痛苦、快乐、困惑、挣扎等,只不过是过去这些因素条件综合的产物,有其因,必有其果,这是所谓命运的由来,由此知道,当下的命运是过去的定数,未来的命运是当下的变数。迷信所谓命运的安排,是没有明白“活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要提升自己,首先要重塑你的文化和价值观,重塑认知。这需要一个人具备开放、包容、谦卑的心态,认识事物时不带有色眼镜,不带成见与好恶,不被意识形态所迷惑束缚,要做到立足当下,实事求是,见路不走。其次要:不断优化你所处的环境(这“环境”最现实的落脚处,就是你所在的:行业、企业、以及你身边的人,人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结交善缘、积攒资源、保持乐观心态、勤奋与付出等。

实事求是,见路不走。就是不以经验、教条来对待当下。在产品经理的工作生涯中,推新需求、新产品就经常遇到“经验、教条”,诸如“这个影响运营效率,那个没有运营能力,这个没有系统,那个做不到…”,而你一定要有打破的勇气与决心。

产品经理不要怕失败,因为我们本职就是在创新、创造,就会打破常规,就会挑战现有的权威,就会触动现有组织/人员的惯性的贪嗔痴,这是必然的。产品经理走在变革的路上,可能会不被理解,不被认同,可能时常会感到孤立而充满担忧,可能最终还会失败。但只要目标是正确的,就可以大胆前进,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这包括人情世故、必要的阳谋),当然,这首先需要打破你自己,才能有开始的可能。

人之患,患有其身,我们都不过首先是耳食之辈,生存是第一要务,因而,是人皆有“贪嗔痴疑慢”,或多或少,或高或低。在这个“贪嗔痴疑慢”之下,就会生出:好恶、虚荣、懒惰、偏执、猜疑、算计……,明白了这些,才能对“自己”、对“人”所展现出的行为的背后有所洞察,才能明心见性!才能在这纷扰的世界里,用你的慧眼去辨别“真朋友”,认识“好导师”。

人虽有“患”,但仅受困于“患”就不能成为“人”。对人的认知,要意识到人性的一体两面,只要正心、正见、正行,你就能看到人性中永远闪烁着光辉!人有主观能动性,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去分辨、去实证,去改造,从此,你的世界就大不同了!

2、对“理论、概念”的认知

人的现实存在与分别是一切理论所理论的基础。在人的“现实存在”的基础上,通过“分别”而得出的理论,在这个理论之下,就分出了诸如:自我与外物、现实与梦想、快乐与痛苦,正确与错误、逻辑与非逻辑、感性与理性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外加的逻辑。而我们绝大部分人,究其一生,都只能在这外加的逻辑的肥皂泡里打转。但肥皂泡却有着无穷的可能,肥皂泡里也有着精彩的世界!

我们这几代人,对科学的信仰大过于国学,但,如果你以为科学就是真理,那就大错特错了,科学就如同西方宗教的上帝,如同老子说的虚无缥缈的“道”,如同佛教里的神佛,一样不可迷信,不可信仰。任何的科学都是以某种先验前提的假设来立论的,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不断打破原始立论而被不断重塑的,从地心说、日心说,再到银河系,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再到如今的“量子力学”,皆是如此。上帝、道、神佛,和科学的先验前提一样,是同构的。一种观点要被认可,是认同了原始立足点;一种观点要被打破,其命门也藏在原始立足点之中。这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不同观点的冲突中,时常用到。

“科学就是真理,上帝就是谬论”,两者只不过是人类外加逻辑的逻辑同构,同样都是一种审美,就如当代经济社会里,动不动就被谈及的“价值、价值观”也是一种逻辑,也是一种审美。“好坏之分”就是在这种审美之下的分别,其实,脱离了这审美,便无所谓好坏,因为好也罢,不好也罢,我们都只能身在其中,倘若你有好坏之分,同样落入到现实给你构造的审美式生存当中。

在这些审美之下,人自然而然的就会陷入到这“审美”所构筑的陷阱之中,幸福与快乐、困苦与哀愁、贫穷与富裕,都不过是这审美之下的“相”,若着“相”,就会坠入这陷阱,唯有看破这相,而依然从容其中,才能得其解脱。

但看破,并不是为了分出“正确与错误”而“正确与错误”,看破不是目的,看破只为得其智慧,从而“立”之。其实,这世间一切,本无所谓正确,也无所谓错误,任何观点都有其视角,没有永恒的正确,也没有永恒的错误。破世界诸相,并不是为破而破,而是立足当下的现实,从现实的逻辑出发,破之,而立之。孔子破“人不知”的世界之“相”,立”人不愠“之青云之志!马克思从现实的逻辑整体出发,以“全人类的共同命运”的高度,破“资本主义剩余价值”之相,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立“改造世界”的伟大理想!

罗曼罗兰曾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或许这个世界上本说没有什么英雄,只有满怀热爱,心有执着的凡人罢了,或许这一次他仍然会被打败,但绝不会被打倒。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