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家称二十年后,大部分人家可能雇不起保姆,吃不起外卖,小孩学做题不如学一门手艺,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说这话背后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很简单,无非就是想说,随着出生人口的下降,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增高,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只要不出现人口分布上的意外事件,基本上年轻劳动力会成为越来越稀缺的存在。 而到了那个时候,各种无法被科技直接赋能,更无法被技术取代的各种蓝领人工服务,会变得越来越贵。 所以,与其现在去做题,考个不上不下的大学,学个毕业后也很难找到收入很高的工作的专业,还不如别读大学了,早点读个技校,去社会…
据说缠中说禅顶翻东西经济学,那他到底讲了个啥?
缠师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写下了这篇文章,借由108课引路,有幸读到了缠师这充满真诚的、智慧的告诫,让我震撼,进而引领我去看缠师的其他文章,不再局限在108课里,感恩缠师的思想智慧,对我的人生、工作、生活都有了很大的帮助。 说点想说的话:给现在、未来的人类 (2008-05-25 15:13:09) 这次的病,说实话,并不是本ID预计中的事情。本ID又没有神通,不过平凡人一个,只是一个永远只愿意站立的人,而且希望探索、展示人的所有…
经济学家蔡昉表示「现在最紧迫的目标是刺激居民消费,把钱发到居民腰包里」,如何解读?
欧美很早就尝试过以工代赈,最著名的当属罗斯福新政,试图通过扩大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加强监管、推动金融改革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复苏。 很多人可能会说罗斯福新政不是正面案例嘛?实际上并非如此,真实的情况是罗斯福新政在开始的几年有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很快就再度陷入低谷与萎靡,若非二战吸引了大众的焦点,罗斯福新政的最终评价大概率是失败。 为什么前些年欧美国家不少经济体都选择了发钱,他们历史上或多或少都进行过…
《资本论》作为一部经济学理论著作,历经200年,是否已经过时了?
分不同层面吧。 从在经济学界的影响力来讲,《资本论》已经过时的。过时的原因,不是因为《资本论》写得很差。 而是因为,200年后的今天,经济学界已经不再讨论“ 财富来源”这个元问题了。不是资本论被抛弃,而是资本论所针对的那个问题,被整个儿的“遗忘”了。 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经济学本身就是为了研究 “我们人类的财富为啥会增长”这个根本问题而诞生的。亚当斯密,到李嘉图,这些经济学家的老祖宗都认为,劳动是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