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上丰田都快倒闭了,现实却是2022年全球销冠?

发布时间:
2023-08-15 23:36
阅读量:
18

要正确分析这个问题,要看大格局。

全球汽车新车年销量约8000万辆,2021年8070万辆,2022年7940万辆。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每年汽车销量2600万辆左右(乘用车2100多万);

美国第二,1400-1500万左右;

欧洲也差不多,单单欧盟略超1000万; 东欧两百多万辆;

接下来印度增长迅速,去年437万辆,两三年后有望突破500万辆;

日本销量400万辆左右,

英国和巴西200多万辆,

整个中日韩以外的亚非拉澳2000多万辆。

让我们先看看两三年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崛起前的日德美韩系汽车的全球版图。前两年全球年销8000余万汽车中,日系约2500万辆,德系约1300万辆,美系约1200万辆,中国品牌汽车1177万辆,韩系约700万辆。

日系全球年销售约2500万辆,主要包括:中国约五百万辆,北美约600万辆,日本国内约400万辆,欧洲各国普遍在11%到15%之间,欧洲200多万辆,剩余亚非拉澳国家1000多万辆(东南亚市占率四分之三,拉美市占率四分之一,中东和印度分别为54%和45%)。

德系全球年销售约1300万辆,市场主要在欧洲和中国。其中西欧450万辆左右(西欧一般国家都是德系车市占率约三分之一,德国最高55%,法国最低20%),中国500多万辆,其余地区市占率较高的是拉美市场,市占率17%约85万辆。

德系车在亚非澳和北美日韩德系车市占率都很低。

美系全球年销售约1200万辆,主要是北美700多万辆(市占率四成),中国约300万辆(市占率略超一成),拉美约100万辆(市占率两成)。

美系车在欧洲、日韩、亚非拉澳都市占率很低。

韩系全球年销售700多万辆,主要市场是韩国本土100多万辆,美国约150万辆市占率10%,西欧约90万辆,俄罗斯约40万辆,剩余东欧国家60多万辆,澳洲市占率14%约15万辆。

2019年韩系车在中国市占率还有4.7%,120多万辆,到去年韩系车市占率已经不到2%,基本出局了。

可见这四国汽车,日本车长期物美价廉经济耐用,在美国和亚非拉这些讲求实用性和性价比的地方流行; 德系车相对高端基本盘是欧洲和有钱人多的中国; 美国车主要靠北美市场,其次靠中国市场; 韩系车是个小弟,在韩国以外各地都是市占率低于或略超一成而已,在中国市场尤其走下坡路。

中国汽车无论新能源汽车还是油车,中低端产品已经是性能全球领先,公平竞争得话,上面四大车系并不是对手,虽然他们肯定会有长期拥簇。而高端汽车中国自主品牌赶上和走出去也用不了几年,中国民族车企研发强度够大,品牌建设这些东西也会进步,水到渠成,这方面现在已经有了几个不错的案例。

中国国内的自主品牌批发市占率去年12个月已经达到57.6%,今年年初由于国外品牌降价促销等原因降低到50%出头,这两个月略超53%,前进道路有点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三年后超过80%问题不大,现在日本国产车市占率高达94%。而三年后中国汽车年销量大概率超过3000万辆(00后开始大量购车),这就是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国内销量会在三年内从一千万辆增长到起码接近2500万辆,而日系德系都会损失掉接近500万辆的销量,美系一样,特斯拉也不是比亚迪的对手,虽然可能接着一年卖几十万辆。

中国民族品牌出口这两年刚刚发力,今年上半年已经出口234万辆,全年有望接近600万辆,之后几年会持续增长; 比亚迪出口规模现在还没有跟上,民族品牌海外投资建厂也在加速进行,未来三年全球海外市场中国车企出口加当地生产会突破海外年产销千万辆。

在整个亚非拉澳,中国品牌汽车靠性价比把日系和美系大比例挤出去没什么问题,三年后亚非拉澳地区过半汽车销量会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再考虑到这些广大国家增加的年轻人人口和经济增长,汽车销量也会显著增长,中国自主品牌在这个广大市场的销量会超过1000万辆,挤掉的主要是日系近千万的销量。

欧洲地区,在东欧中国品牌汽车进入没多少障碍(东欧大头俄罗斯市场今年已经拿下,俄罗斯上半年销售中国汽车32.6万辆,俄罗斯去年全年销售汽车只有68.7万辆,俄乌战争前100余万辆,无论如何俄罗斯汽车市场已经被中国汽车主宰),欧盟也不是铁板一块,除了德国,其它国家买德国车还是中国品牌汽车老百姓未必很介意,就像欧洲人买华为和小米手机非常普遍,中国品牌汽车也会在欧洲大量设厂带动当地就业。三年后中国在欧洲年销300万辆车应该是可以,当然这会减少德系和日系各自上百万的销量。

北美地区存在最大不确定性,美国有较大概率对中国车企进入加以阻拦,但这样做只会让美国汽车更缺乏革新精神变得落后。

这样,三年后,哪怕中系车不进入美国和日韩市场大卖,全球届时估计9000万左右的汽车年销量,也会有约4000万辆、超过三分之一乃至接近一半是中系车。

去年全球汽车市场中国自主品牌只占约1/6,外国品牌全球占比约5/6; 三年后中国品牌起码占全球汽车销量比例会超过40%,外国品牌市场占比会降低到60%以下。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丰田还是全球销量老大,但是确实不值得看好的原因。

未来三年,中国车企销量会增长超过两千万辆的背面,就是外国品牌会在中国国内损失千万辆年销量,在中国之外市场再损失上千万辆左右销量。

日系销量会减少起码1500万辆(中国近500万,亚非拉澳近千万,欧洲上百万)变成千万辆以下,德系车会在中国、欧洲、拉美市场丢掉四五百万辆销量剩下800万左右全球销量,美系车大概率会丢掉中国和拉美市场大头,自己关门自己玩,全球销量七八百万辆。

那么三年后,除了中国,没有任何其它国家品牌汽车销量能上千万辆,中国品牌汽车独占近4000万辆。现在丰田销量占日系总销量的四成,到2026年,就算丰田占比提升到六成,也就六百万辆罢了。而年产销量4000万的中国品牌汽车里,必然会出现年产销量超千万的车企,很大概率是比亚迪。

让我们看看现在全球头部汽车制造商的市场占比,focus2move.com这个月10日发布了全球汽车制造商2023排行今年前五月数据,

第一丰田,420万辆,增长3.3%,主要增长地区在海湾国家和欧洲;

第二大众,333万辆,增长12.4%,主要是北美和欧洲;

第三现代起亚,286万辆,增长6.8%,主要增长在北美和亚洲,在拉美大幅减少14.3%;

第四是stellantis(雪铁龙和菲亚特克莱斯勒合并而成),270万辆,增长2.6%,主要增长点在欧洲和拉美;

第五雷诺日产,264万辆,增长2.9%,增长点在南北美洲和欧洲,在亚洲和大洋洲剧跌;

第六通用汽车,232万辆,增长3%;

第七福特,160万辆,增长7.4%;

第八本田,149万辆,缩减4.1%,主要减少在欧洲和亚洲;

第九铃木,125万辆,增长4.6%,主要靠亚洲市场;

第十宝马,97万辆,增长3.5%;

比亚迪排名第12,增长82.5%。但是比亚迪前五月销量已经突破100万辆(上半年出口只有8万辆),有可能实际已经跻身全球前十,下半年进入全球销量前十基本板上钉钉,年销量300万辆问题不大,明年出口和海外建厂规模搞上去之后全球年产销量突破500万有戏,到2026年起码全球产销量会有800万辆。

长安上半年自主品牌车辆销量超100万辆,奇瑞、吉利70万辆上下,大概都处于全球前20名车企里,长城约50万辆、广汽自主品牌约40万辆,上汽自主品牌大概也有百万辆,这些企业中的几个会在三年后挤占现在年产销量200-700万辆的十个外国车企中少则三个、多则五个的位置。

中国新能源新势力未来三年很可能发生重新组合,理想尤其有望通过并购在三年后年产销量超过200万辆。

到2026年,顶多年产销量略超600万辆的丰田,估计也就能和中国车企第二甚至第三名比一比了,当然届时等待丰田的是排名继续往后靠。

感谢阅读,我的回答一直被人恶意踩沉底,有劳大家点赞顶起来,感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