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和蓝玉谁的军事水平更高?
没什么讨论价值。
朱棣的军事才能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保前五前三的档次。你别说蓝玉够不上,徐达,常遇春,傅友德,李文忠也一样够不上。
蓝玉虽然成为独立领军的统帅之后,作战样本只有三次。
但仍然有一次显得很失败。
那就是讨伐月鲁帖木儿之战。
蓝玉受命从甘南陕西西部一带率领主力南下讨伐月鲁帖木儿时,因为前方瞿能,徐凯战事进展非常顺利,蓝玉决定加速前进,因为他是主帅,他可能想赶在瞿能徐凯抓获月鲁帖木儿之前赶到前线。
因为朱元璋要求他走汉中过去的,蓝玉决定加速时就决心违反朱元璋的要求,他决定横穿松潘高原南下。
结果手底下将官和士兵都不愿意服从蓝玉的决定,纷纷在进入松潘高原初期就摆烂歇菜,或者驻留不进。
结果搞得好大一通延误,蓝玉不得不狼狈的退回驻地,重新组织兵马,再老老实实走汉中绕过去。
还好瞿能和徐凯虽然拔除掉了月鲁帖木儿的全部城寨据点,歼灭了他的主力。但月鲁帖木儿躲进了大凉山里面。
两人搜来搜去就是搜不出他来。
后来蓝玉来了才把他骗出来,稍微给蓝玉挽尊了一把。
蓝玉在明军那么深的资历,带人走个松潘高原,手下人都不乐意。
朱棣当年十死无生的绝境,帝国百万精兵势要将他擒斩,他手底下嫡系兵马自发的从开平卫穿越燕山山脉南下投奔他。
你一个现代网友还能比他们手下人更有发言权?
还有蓝玉最大的战功,捕鱼儿海之战,蓝玉,郭英,唐胜宗是三大主将,但他们在辽左出塞搜了十几天之后,始终找不到敌人。
蓝玉已经萌生退意,是前锋王弼要求再给三天,让他和耿炳文再搜三天,如果还是找不到人,万一大军补给有什么意外,或者朱元璋怪罪,王弼愿意个人承担。
有王弼这样请求的情况下,蓝玉和郭英,唐胜宗最后还是同意了王弼的请求,允许左右前锋王弼耿炳文再搜三天。
终于在贝尔湖以南抓到了天元帝的大本营。
就北伐来说,朱棣燕王时代第一次独立领军北伐展示出来的水平就高于蓝玉,郭英,唐胜宗了。寒冬腊月奔袭一千多里出塞,半夜里包围太尉乃儿不花,丞相咬住,知院阿鲁帖木儿。
后来的北伐足迹普遍都在呼伦湖以北,呼伦湖在哪里?在捕鱼儿海北面还要二三百里地。
另外还有一场小行动,讨伐罕东卫,就不提了。
事实上,水平跟蓝玉差不多的,耿炳文,郭英,顾成这些洪武老将,碰上朱棣,大都也就是一战而过。直接就跪了。
要么输,要么被俘,耿炳文更是很有可能直接被朱棣亲自阵中射杀。
你把耿炳文换成蓝玉,也不见得能好到哪里去。
这问题下,一堆人,啥也不懂,闭着眼睛就在那里瞎说。
这么说直观一点,如果不算那些被满洲八旗破城之后屠城守兵和乡勇的话。只算满洲八旗歼灭过的明末明军野战部队。
那么从努尔哈赤到多尔衮,后金几十年崛起到入关,歼灭的明军野战部队也就和朱棣三年靖难燕军消灭的朝廷野战部队差不多一样数量。
蓝玉在明军系统那么多年的威望积累,仍然会在过松潘,北伐这样的过程中遭遇部下的激烈质疑。他能打得了白沟河这种绝死局吗?
根本不可能。
朱棣在雪夜突袭包围乃儿不花之后,朱元璋是很开心的。但我想老朱可能还是没有能准确的估计到这个儿子的真实实力。
朱元璋的洪武朝大练兵,不断的在边疆打仗,大练,大阅,呕心沥血二十几年搞出来一支规模庞大的精锐野战部队。
这可不是虚额的,是实打实的大多数卫所的人都很能打。
比如前面提到的月鲁帖木儿叛乱时,他鼓动的西番骑兵首先围攻了川西的建昌卫卫城和苏州卫卫城(不是华东的苏州,是明朝川西的苏州卫)。
两名卫指挥,安的和鲁毅就各自打开城门,率领本卫官兵和少量卫所骑兵冲出去和反叛的蒙古族,藏族,彝族土官、土兵、骑兵们对冲。
虽然人数处于绝对劣势,但绝对不怂,而且守住了城外阵地。
在完全没有朝廷主力部队支援的情况下,区区两个卫所就靠野战抗住了川西各族反叛力量的围攻。
洪武朝晚期的军队,绝对不是某些人在网上渲染的那样失去了开国的战斗力,能打的都被杀光了这些屁话。
他们自己不认识几个明初将领,就喜欢叫嚣这些,或者说武将们都倒向朱棣云云。
其实朱棣顶多也就和大宁,辽东的军官熟悉点。其他战区的军官,有没有见过朱棣都不好说,还倒向他?
洪武末期的很多边疆战将都很有实力,到处刷边疆战绩。
但是碰上朱棣的燕军,无一例外都是败北告终。
哪怕强到何福这种程度,还是打不过。
中国主流史学界对军事技战术打法这种技术角度的研究根本就是一塌糊涂,他们甚至连朱棣主要是靠打击开封-邯郸补给线和徐州-济宁补给线从而赢得战争这一点都不是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