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最有效(或价值)的科研?
泻药。最近做了几个Talk,分享了我作为学生对于研究的一些思考,包含了我从各位教授处得到的启发,翻译成中文与大家分享。内容主要包括对可解释性的思考、对研究价值的思考以及对学术中“三个圈子”的思考。有些思路在国内的氛围下是过度理想化的,因此这个talk也有一些局限性,但还是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研究价值在与 翟成祥 教授的讨论中,他提到了所有学科研究的关键价值:有价值的研究要么提出一个新问题,要么为现有问题提…

博士生们每天科研时间是多久?
从读博,到现在博后,我的作息就没怎么改变过。 早睡早起,错峰科研~4:15 am,起床,洗漱完毕下楼,街上空无一人: 4:30 am,坐上Grab,上下高速去学校: 4:55 am,进入实验楼,打开实验室的灯,开始一天的实验 (涉及组内实验内容,我就不拍照了) 6:45 am,第一轮实验结束,出实验室的时候,清洁大妈刚刚拖了走廊: 6:55 am,出实验楼,天还没亮: 7:00 am,食堂开门,点一份新加坡当地特色的素菜面,里面有鸡蛋,南瓜,炒面,…

研究生期间如何成为科研大佬?
首先要多看文献!!!在这里分享三大牛人看文献的方法,果断收藏!1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篇paper,7篇first author。 我现在 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1. 每次读完文献 (不管是细读还是粗…
你的科研能力从什么时候开始突飞猛进的?
感觉就是从我博士延期了以后,到开始延期第二年的时候,我的科研能力才突飞猛进。 因为我读博的时候一直在导师的思路下搞科研,他的那种模式出文章特别慢,总是要把一个理论课题把它做到别人没有办法再继续做的程度,把这个课题终结的程度,一点余地都不留的那种。如果可以往下做下去,就让学生一直往下做,所以学生几年都出不了一篇文章。再加上由于思路比较偏,课题比较冷门,同行认可度也不是很高,投稿也很难投。 直到延期快…

科研画图都用什么软件?
科研大佬们画图为什么那么好看,除了多年的科研经验沉淀,也离不开这些绘图软件的加持。 通常来说,SCI的论文图包括原理图、数据图、流程图三种,SCI论文最重要的图是数据图,但是其他两类图也至关重要,画好它们能让你的文章质量再上一个台阶。绘制这些插图的软件,今天做一个不完全但使用率最高软件的盘点。 软件安装包和教程有给大家汇总好,有需要可以自行下载!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9dYIg24ZL5sY2T9cmoAEw?pwd=v4y2 提取码:v4y2 推荐内容 Endnote …

科研大牛们怎么读文献?
直博四年级,自认为读了一些文献,答一波。 我们实验室有个传统,每周一组会上,一年级新生需要把上一周 CNS 中跟生物相关的 研究文章以及封面(哪怕非生物的也要讲)都讲一遍。研一一年的主题基本就是看文献,讲文献。Nature 和 Science 是周刊,分别是北京时间周四凌晨和周五凌晨更新,每周都有与生物相关的文章,通常加起来 5~10 篇不等吧;Cell 是两周刊 (Biweekly),每两周的周四更新,所有的文章都跟生物相关,但还好只讲…

读博难道必须和科研绑定吗?
那肯定呀!现实确实是这样的: 博士不一定必须要和科研绑定,但是,读博一定要和科研绑定!目前网络上,总是充斥着对博士生存状态的吐槽之声——发际线危机、灾难般的颜值衰退,“研究无卵用”的精神危机,以及“毕业就失业”的生存困扰,均能让人体会到博士的种种不开心与怨念。 确实,博士毕业在即,年已27、28,到底该何去何从还真是让人忐忑。不少博士认为自己已成为了“高智力的贫困阶层”,心里沮丧、不甘心,觉得自己的收…

研究生如何利用 ChatGPT 帮助开展日常科研工作?
我来我来,当然是用于论文精读和组会汇报PPT制作啊!!毫不夸张的说,ChatGPT将以往论文的阅读效率提升了将近100倍! 我这篇保姆级的ChatGPT论文精读和组会汇报PPT制作方法历时半个月写成,绝对是全网最详细介绍使用ChatGPT精读论文的满满干货!!真心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价值,让我们都能享受科技进步的魅力。不只听说过,还要真真切切地使用好。 如果对您真的有帮助,还请千万不要吝啬点赞、收藏和评论哦,也欢迎转发给更多的朋…
我们的科研成果为什么只能发论文?
有论文发还不偷着乐,还想咋的? 放到四百年前,你人不在伦敦或者巴黎,最开明的学者也只能接触十几二十年前的科学成果。 放到一百多年前,你人不在慕尼黑或者歌廷根,你根本无法知道科学的飞轮正在飞速旋转。 即使几十年前,美国的学者发表文章以前,也要兜兜转转先找一堆大牛看看。那时候的编辑找人审稿,都是去走廊上吼一声:我收到一篇**的论文,谁有空帮我瞄一眼能不能发。 像现在这样,早上写完的稿子,中午就能传遍全世界…

如何确定自己的科研课题?
别人研究过的分子,我的课题还能做吗? 解析 | 做科研的大师兄创新性是做课题设计及决定SCI能否顺利发表的关键! 那么别人已经研究过的分子(或基因、或其他研究对象),我们还能再研究吗?如果再研究,创新性是否就没有了,也很难发表高质量SCI?相信以上是绝大部分小伙伴一定遇到的困惑。今天我将结合一篇上个月(2023.6)发表在免疫学顶刊Immunity上的文章尝试为大家解除这个困惑,同时提供一个针对别人已经研究过的分子(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