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搜索结果 9 条

打官司,本来“赢了”,但是法院允许他们撤诉,不知道怎么操作的!然后他们过段时间就又起诉,我该怎么办?

像有些答主说的,撤诉的确是法定权利,但明显是为了折腾对方的恶意重复诉讼就不是行使权利了,而是钻法律的空子。 想不这么被对方遛着玩,只有一次性解决问题,把争议打出结论来,这样按照一事不再理的原则对方就没法再起诉了,怎么做呢? 反诉。从题主的描述来看,似乎你们不想主动起诉,但没关系,等下次对方诉你们的时候直接反诉就好了。反正都要跑过去应诉,不如顺便提反诉,差旅和时间成本不会增加,顶多付一点诉讼费,如果…

睡前消息和马督工在全网大部分平台已经被封禁,如果马督工去法院起诉恢复账号,法院是否会受理?

如果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大概率不会受理,问就是平台的行为,不是可诉的行政行为; 如果起诉平台,倒是可以作为合同纠纷立案,但平台反手就能拿出用户协议主张自己并不违约。 个人想要「民告官」,首先需要找到一种可诉的行政行为,从行政法的角度上来说,法律行为可诉,而事实行为不可诉。 如何理解两者区别呢? 假如说,主管部门发布了一条行政命令,白纸、黑字、盖着红章,上面明确说了,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封禁…

检察院签了认罪认罚多久到法院?

一般检察院会一个月内移交法院,法院会在一个月内开庭 认罪认罚制度: 认罪: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需要明确的是,认罪的概念是比较宽泛的。比如承认指控的主要犯罪事实,仅对个别事实情节提出异议,或者虽然对行为性质提出辩解但表示接受司法机关认定意见的,不影响“认罪”的认定 认罚:是指同意、接受处罚;审查起诉阶段,认罚是指同意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包括同意检查机…

上级法院的法官就一定比下级法院的判案水平和业务素养都高吗?

一般来说是这样,说个段子以证明: 张三家的公牛和李四家的母牛在王五家的地里交配,踩坏了王五家的麦子,王五把张三李四起诉至法院,要求他们承担连带责任,理由是张三李四 共同侵权 。张三答辩称:自家的公牛一向老实本分,至今俗称处牛,断然不可能白日宣淫,一定是受李四家的母牛勾引。所以, 自己家的牛无过错,不应承担责任。李四大怒辩称:什么勾引,明明是张三家的公牛强奸自己家的母牛, 自己家的母牛才是无过错方,不应…

民事诉讼状忘记写误工费了,诉状已经上交,还未接到法院通知已经受理,可以补充诉状漏写的误工费吗?

直接申请增加诉讼请求,又没事的,不需要补充诉状。 你提交了诉状,未必是给你正式立案,可能还是诉前调解阶段,你可以把增加诉请的申请材料交给调解员老师,也可以在转为正式立案后,向承办法官提交,到时诉讼费会相应增加的。不过这无关大局。

到法院起诉,怎么获取被告人的信息?怎样打官司?

在信访人投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牵扯到政府信息的获取,比如信访人反映征地拆迁问题,他会认为属地街道或者社区没有按照政府的拆迁政策做到公平公正,这时会要求公示拆迁文件;信访人反映城管拆违问题,他会认为当地城管局没有按照上级的政策做到一视同仁,这就会要求公示违建认定标准,等等。这些都涉及到信息公开的问题。 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最常…

老赖拒不执行,法院执行法官态度推诿怎么办?

通过你的问题,反应了当前申请人与执行法官之间的大多数状态,就是这样,沟通不畅,互相埋怨,无法形成合力。 作为申请人来讲,案件得不到执行,有时候被执行人的言语还可能刺激一下申请人,心里的郁闷和气愤,确实应当理解,这样的老赖,也确实应当严厉打击。但是,因为法院案多人少,每天上班接电话就迎接不暇,再遇到不理解的当事人,能够耐心和申请人沟通,确认是对执行法官的一个考验。但是,申请人目的和执行法官的目的都…

取已故亲人银行存款遭拒,法院判「银行返还 190 万元本金及利息」,这对类似案件有何启示,如何看待?

银行没有想把钱占为己有,而是把风险转嫁给法院而已。 说句不好听的,这个案件当中,法院充当的是背锅侠的角色。其实银行就是为了保护自己,也不想惹麻烦。 所以那些说银行想把钱占为己有的人,可能没有看到事情的另一面。 为什么说银行转嫁风险,在保护自己呢? 因为存钱的人已经死亡,留下来的遗嘱,以及死亡证明等等材料。虽然都是白纸黑字,眼见为实。 但银行保留最后一丝警惕,在自己不能辨别材料和其他证明的真伪的时候,…

因三年没打过一个电话单亲妈妈起诉儿子返还 370 万购房款,法院支持,如何从法律角度解读?

这种类型的案件在这几年的实务中是非常普遍存在的。 本案可以说,说理上很牵强,同样的案情就是换成赠与关系的说理也是可以的 但很明显审判人员主要还是考虑公平正义和老年人赡养的角度出发,支持了借贷。 并且,还有一句“小杨在与其外祖母的聊天记录中明确表示“把通州的房子卖了,让我妈拿着她原来卖房的钱再换一个房,我再攒钱买一个房”。这个证据让法院做出裁判有了事实的支撑。 近些年处理的离婚案件中,针对这类情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