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里你最不喜欢涂山璟哪一点?
说真的,我觉得剧版涂山璟被演员的理解能力给拖累了。
我是在剧版后去看的小说,感觉长相思的叙述方式就是用很轻描淡写的方式刻画出了几个人充满无奈的命运轨迹。
我可以确定的是 小夭和相柳就是相爱的。他们的爱困于立场只能宣于心而无法宣之于口。我也无比确定 涂山璟明白他们相爱。他在和小夭的情感里绝对属于上位者,他以夭柳的克制做赌,为自己谋求和小夭的长相守。正如杨紫所说:“不是小夭选择了谁,而是涂山璟选择了小夭。”相柳为义,玱玹为国,被爱和被坚定的选择同时具备时,因为他爱我,所以我爱他也就成立了。我理解中涂山璟真正的内核~顾影自怜只是用来博取小夭关注的小心思,但他本身不应该是自我厌弃的,在小夭宽慰他的温言软语里,他应该是窃喜的,那一刻他感受到的是“小夭不嫌弃我,小夭果然不嫌弃我”的惊喜和笃定感,而不应该是“只有小夭不嫌弃我”的自我垂怜。当他把小夭置于转圜于两个人之间且情意不定的传统男性角色里,让自己陷于汲汲营营于小情小爱里患得患失的女性角色里,这个角色的内核已经扭曲了。如果小夭是他颓化后才会做出的选择,那小夭的归宿就委身在了现实婚姻里被将就的女性缩影里了。这才是小夭的悲剧,被扭曲的涂山璟造就的悲剧,它使相柳无望的爱也变得更加可悲。我感觉杨紫和檀健次在角色理解上应该是一致的~他们相爱。而因为涂山璟的内核没有被表现出来,相柳和小夭相爱也成为了杨紫和檀健次只能宣于心而不能宣之于口的秘密。
当观众在涂山璟身上窥不到过往的风采,而需要用想象来拼凑他的过往,当理智的声音选择站在涂山璟的角度,把讨伐的笔尖对准小夭时,这个角色的内核就已经彻底瓦解了。
我不赞同有人说的相柳是作者的偏爱,涂山璟只是一个工具人,至少对看完小说的我来说,相柳和玱玹的内核直接可观,然而涂山璟的内核更让我更有溯本求源的求知欲。玱玹是以自苦不以小夭苦,以自苦不以百姓苦的帝王无奈,相柳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孤勇忠义,涂山璟是明知人心难测而信之的情感赤子。涂山璟的事业线里不只有小夭,还有他做为一族之长对政治的敏感嗅觉。涂山璟的爱情线里也不应该充斥着自己的悲苦,他是苦难里的强者,他对小夭的爱讲究一个“搏”字,而剧版所表述出来的形象更像是一个自我厌弃的人用自己的苦难胁迫别人爱他。
也不要再把锅甩给作者和编剧了,演员没有用演技传达出来的东西,编剧在台词里都逐一表述过,可当观众从表演里获取到的信息和角色本来的设定不对等时,那么这个表演毋庸置疑的就是失败了。
杨紫说:“成年人的世界只谈爱与不爱都是肤浅的”,她是对的。这也正构成了小说里每个角色的遗憾,也正是长相思想传达给观众的主题。我一直觉得长相思的底色是厚重的,因为每个角色的结局都看似圆满实则无解。可剧版涂山璟永远我好爱她永远委屈巴巴的姿态还真让这个结局有了别的解。
我难过又生气的是涂山璟的崩坏稀释了这种厚重,也让小夭置身于言语风暴里,她在爱璟党“涂山璟都这么难了,为什么不能坚定的选择他?”、爱柳党“相柳这么好,她竟然选择这样一个涂山璟?!”以及理智观剧人员提出质疑声的种种裹挟下,失去了辩解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