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能看出一个人的骑自行车水平高低?

发布时间:
2023-08-25 12:30
阅读量:
15

#骑自行车的基础

其实,不论是骑车也好,开车也好,操作健身器械也好,演奏乐器也好,开机床也好,其要义都在于找到能使其稳定运行的几个控制点。这就好比魔方的局面千千万万,计算机都不容易穷举,但轴却只有6根而已。

一旦你你找到了,就相当于就找到了打开这门运动的钥匙,接下来,就只剩下数量的积累了。但如果你没找到,那么数量的积累很难产生效果,所以,还是得先找稳定点,别的咱们以后水到渠成。

对自行车来说。它的稳定点有这么几个阶次:

##1. 静态稳定

对自行车来说。静稳定是通过【选车架尺寸】和【坐高调节】这两个维度来进行的。

固然在你买车的时候,车架和坐高都有一些成熟的经验公式供你挑选。但它其实还不够精确,实际上,车架尺寸是根据你“上半身长度”,或者说是腋下到腹股沟这段距离,来决定的。而坐高是根据你“下半身长度”,或者说是耻骨高度到地面的这段距离,来决定的。

车架选大了,你打方向就要往前“够”,破坏你的坐姿稳定。车架选小了,你平时就要“佝偻”着握把,重心升高。

固然你可以用不同的鹅颈把你的握点往前往后改,但是代价就是,你的打方向的轨迹就过长或者过短了。它的调节范围有限,不能代替你选车架的工夫。

坐高的调节也是一样,过矮的情况下,你的膝盖过屈,发力就差了。过高的情况下,你的下止点锁死。那就更糟糕了。

所以,在你开始骑车以前,车架和坐高得先选对,不然咋骑咋不对,搞不好还会受伤。

##2. 身体稳定

假如把你的车固定在地上,或者用训练机来做也可以,你能不能在踩踏的时候,将重心牢牢锁在非常小的范围里,以至于你的机器不会左右摇晃。也不会上下跳动。这是决定你的发力是否正确的检验标准。

简单来说,你的上半身需要以耻骨、左右手三个点为锚点,像平板撑一样。用核心牢牢锁住,不能摇车;你的下半身,骨盆一定要保持中立位。不能为了发力往下去“够”,甚至用上半身去代偿。这样你的重心和发力就一塌糊涂了。(冲刺技术我们暂时不考虑)

当你在车架或者训练机上,掌握了这个发力姿势以后,你才能在真骑的时候,一看就像一个pro。

##3. 轨迹稳定

在你的车架几何和发力姿态都完全健康的情况下,接下来,你只需要训练一个科目,就是给定一条线,你能压着线稳定往前骑的能力。

先是直线,道路上有一条分道线的话,你能牢牢压住,像走汽车单边桥一样,那么你就过关了;再是弯道,你能稳定通过把身体的重心往弯内压。完成各种幅度的转向,而不是只靠“打方向”的话。你也就过关了。

这个动作在身体稳定的情况下,是可以很快掌握的。时间长了,你对自己应该走哪条线最顺当,就会形成直觉,那你就更像一个pro了。

##4. 频率稳定

在以上的动作都能在速度较慢的情况下,流畅自如地完成以后,接下来,你就可以追求车辆的频率稳定了。也就是靠你的身体意识,你能知道你现在踏频大致是多少,车速大概是多少,不用看码表。身体自己会锁定那个目标踏频/速度方案去执行。

为了达到这一点,你首先要对你用不同的功率去踩车的身体感受,有比较多的体验。这一点,你用训练机会比较容易做到:

设定一个能够让你不太累,能够维持稳定踏频的阻力之后,一直维持它连续几分钟。直到疲劳感让你不得不降频为止。将这个时间不断拉长。直到找到你目前的功率“甜点”为止。

如果你还需要继续细分下去的话,你也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巡航甜点”,时间期望为小时,一个“超越甜点”,时间期望为分钟,和一个“冲刺甜点”,时间期望为秒。每一个都要用功率计去验证。再用身体去记忆它们。

时间在半年以上之后,你仅根据训练时候熟悉下来的体感,就能像一个开了定速巡航的汽车一样,在公路上巡航了。

到了这一步,如果你自觉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那么其实一些自行车赛事,对你而言也并非高不可攀。

##5. 补给稳定

如果你做到了以上的一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的话,你就要开始关注你骑车以外的时候,身体的给养和恢复情况了。通常在规律的训练、休息安排下,你对你身体的状态波动是有一定直觉的。

但是,一旦你吃的东西也好,训练的时间表也好,被搞乱了。你的直觉也有可能出现问题,导致你出现一些可能会逼迫你停训的情况。不只是生理上的,也有心态上的。

这时候,如果你还想要继续提高你骑车的水平。那么在骑车以外的时间,你也需要保持更高的稳态才行了:

比如你每餐饭的种类、进餐的时间、训练前后的放松、睡眠的环境,甚至是你平时往返通勤的交通状况。你都需要考虑在内。

如果你真的考虑了这些,开始让它来服务于你训练效果的提升的话,那么你就不止是看着像一个pro了,你就是一个pro。

哪怕在这个时候,你的成绩和别人还没法比,也完全不影响这一判断。

##6. 全稳定之后的非稳定

如果你为了骑车,把以上的这些变量都给控制住了,那么其实,你反而需要在控制之余,为你的生活增添一些不由你说了算的,没法像骑车一样往下研究的项目。让你的训练日常不要这么机械。这样虽然从理论上来讲,对你的成绩提升没有好处,但是对你的全人健康来讲,则至关重要。

在这个问题下写教程,就显得有些多余了,毕竟我写下任何一段文字,你要是看了照做的话,哪怕是休息,也给你搞成训练了对不对?

有些时候,你还就得屏蔽像我这样的信息源,瞎搞些你也不知道是好是坏的东西,能不能放松不重要。你开心就好。

就算你的目标是拿奥运冠军。你也千万别把自己训练成一台发动机了。你毕竟是个人呀。

(东京奥运会的女子自行车冠军,还是个奥地利数学家呢)

放轻松,真要对自行车突然没兴趣了,还有很多有趣的事物等待着你呢。

暂时先写到这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