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降维打击?
发布时间:
2023-08-25 12:30
阅读量:
11
周恩来和一个美国年轻人的对话。
那是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周恩来接见了美国乒乓球队。
美国队有个球员,叫科恩,长发披肩,一个嬉皮士。
美国公民嘛,自带满满的优越感,从先进、文明、开放的年轻美利坚,来到落后、封闭、僵化的古老中国,俯视一切。
他见到这个国家的总理,本能地就想挑战一下。他随口问了个问题:
“总理先生,我想知道您对美国嬉皮士的看法。”
美国代表团团长斯廷霍文急忙打手势,但制止不住了。这个熊孩子!
在当时的中国,嬉皮士是被斥为“资产阶级的”、“颓废的”、“没落的生活方式”。
熊孩子找茬,怎么弄?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严厉批判一通,讲一通空洞的大道理,有失风度。
违心地认可安抚,明显缺乏真诚,原则上也有亏欠。
在场的西方记者都很兴奋,有热闹看了。
但是,如果他们意识到科恩与中国总理相差的维度,想法就会变了。
周恩来风轻云淡,慈祥地微笑着,看着异国他乡的这个晚辈,看着他的披肩长发:“看样子,你也是个嬉皮士喽。”
周恩来的目光转向全场:“世界的青年们对现状不满,正在寻求真理。在思想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在这种变化成型以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物。这些变化也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可以容许的。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曾经为寻求真理尝试过各种各样的途径。”
所有人,一律出乎意料。
但是,还有……
周恩来目光又回到科恩:“要是经过自己做了以后,发现这样做不正确,那就应该改变。你说是么?”
服了,服了~
科恩连连点头。
服了的,还有科恩的娘。
为了教育这个熊孩子,科恩的娘没少费心,但是一律无效。
周恩来的回答出现在了美国的媒体上,科恩在美国加州的母亲看到报道后十分感动,专门托人从香港将一束深红色玫瑰花送给周恩来。
感谢中国总理对她儿子的教诲。
为娘的我,想破脑袋也说不出这样的话呀。
标准的降维。但是,没有打击,只有教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