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知乎??
本人几年前曾经有一个知乎号被封了,当时(1819年)知乎已经开始走下沉市场了,说实话现在我玩知乎的确和更多人一样就是发泄用的。但是我还是想聊聊知乎一些肉眼可见的变化。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上感觉最大变化就是从精英主义走向了民粹主义,这也是很多国内论坛都会经过的变化。现在知乎无论神兔也好,左右也好,似乎都开始强调普通人的作用。但是几年前知乎完全是两个样子, 我清楚地记得几年前的知乎,如果高赞回答出现某个不知名普通人的“吐槽”,知乎“精英”经常会还专门开个想法甚至问题质疑其学历,科研经历什么的。实际上在17年开始,就有很多类似现在大V一样靠宣发情绪赚流量的,但当时知乎普遍推崇学历高,家庭经历好的真“精英”,反对所谓伪精英。当时很多这种大v被知乎转去了其他平台。
还有一个例子是去年知乎有个问题讨论为什么北京四中和县中不一样的境遇。然而这个问题我记得几年前知乎有讨论类似的,当时的普遍回答是因为人家父母有更好的资源,人家孩子学习效率也更高所以资源更多流向他们那里没有什么不公平的。放在现在的知乎绝对被喷死。
说起来以前的知乎对学历是真的极致推崇,如果哪个人粉丝多但学历没有985以上是日常被拿来群嘲的。而且当时知乎普遍的论调是好好学习就能考上985,甚至我记得当时好多大V多次强调没有考上985在国内就没有活着的权力。现在则完全不同了。我之前在一个高考话题下看到有人聊得自己从小遭到校园暴力,小地方教育资源不好最后只能上专科,评论区基本都是在安慰,放到以前肯定是被群嘲的吧。
氛围
意识形态的变化是导致氛围的变化的,我个人觉得知乎氛围几乎每年一变。在最早精英主义时期的知乎,大家普遍对科学,知识有尊重,很多都是常青藤博士在读。哪怕遇到社会各种问题,我到现在记得高中时期刷到一个博士用无差异曲线,供需曲线这些简单的微观经济学工具来分析当下一些社会问题,当时给我看傻眼了。并且经常会引用一些论文标注出处来证明自己观点。我也是当时了解到什么RBC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现代货币理论等等字眼。虽然当时精英主义思想在我看来的确有点过头,但这种对知识的推崇是非常好的。
到了17年左右,我就感觉氛围已经开始变化了,大量人员进入知乎导致开始“鱼龙混杂”。但是知乎还是把自己当做一个知识分享社区。于是开始搞起知识付费,知乎LIVE等割韭菜行为手段。并且当时新进来的很多都是想成为精英的学生,所以知乎慢慢开始有成功学的色彩。当时很多大V就是靠教你如何成功的。结果当时出现了各种失败学,劝退学,曹学等反成功学的,现在想想,倒是挺有趣的,刚刚看了一下除了勃勃其他那些人好像还在。
说起劝退,当时知乎就开始推计算机了,当时好像除了计算机和金融,其他都是失败专业。甚至其他领域的大V也下场开始讨论计算机学科。结果现在师医公又重新回到主推的专业。
现在随着民粹主义的蔓延,外加经济下行,知乎逐渐变成了情绪先行代替知识先行。以前对知识的尊重没有了。我之前看一个人吐槽为什么现在的科学家不为老百姓着想,但以前绝对会一群人跳出来说人家没有义务为你着想。
先想到这么多,有空继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