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模式和希特勒模式是否有一定的相似性?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49
阅读量:
19

并无。

西方一些人总说法西斯主义是一种变种的社会主义,这话其实非常经不起推敲,严格来说,法西斯主义其实是一种变种的工团主义。

虽然对政治学不了解的人分不清工团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到底是什么,但是最简单的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要不要更改现行资本主义的所有制。

工团主义设想的改革方案,概括一下就是仅把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交给工人,但是同时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的产权系统不变,这就是小资产阶级泛左理想化的一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方案。这和科学社会主义格格不入,因为后者社会改革方案的前提就是整个社会经济结构所有制的改变。说白了,无论是工团还是社民和安那其,这些和康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都在这里。

想要了解工团主义是什么意思的可以移步下面这个链接(ps:作者不是我,是b站的)

工团主义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就是顺着这个路线搞的。工团主义庸俗的,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导致了他们把分配问题看成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关键,但是所谓分配是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观点,早就被马克思主义者批了一遍又一遍了。

法西斯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是阶级调和。看上去是建立一个和谐的有机体,而这个过程需要集体主义这个手段,但是这个集体,它的行动是要受到局限的,就算是你搞反资斗争,你要争待遇,你谋求重新分配,但是前提是不得破坏这个有机体的和谐稳定。不破坏法西斯高层划定好的环境生态和范畴,那么可以不管,一旦有了危害,就要立即排除。所以德意两国法西斯上台后都非常积极的把康米全图图掉。

再通俗点说。既然法西斯主义寻求的是一个阶级和谐,那么就意味着它要维持资产阶级的存在。换言之,法西斯主义上台的群众基础是小资产阶级,但是统治的支柱依然是资产阶级,所以必然导致法西斯和苏联不死不休的情况。至于希特勒模式的所谓的"反对资本主义”,其实反对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中的生产无政府状态以及享乐主义的那种“腐朽”罢了。

具体方法论就是 搞集体劳资谈判,靠政府权力,强行对劳资矛盾进行调解,试图找一个缓和阶级矛盾的点。然后鼓吹集体主义,给社会找一个核心价值观(实际上这种集体主义的要求是服从法西斯高层的管理)。然后依靠这种价值观凝聚的群众力量,去外部寻找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地来满足内部的物质需求,试图用这种方式来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所以这种方法论必然导致法西斯集团朝整个欧洲侵略扩张,夺取生存空间,掠夺占领区的经济和劳动人口,对占领区民族进行压迫奴役,剥夺他们的剩余价值来满足本国人的物质需求。也就是说,集权和极端民族主义并非是法西斯哲学原本的内容和诉求,但是是这种哲学的实践必然导致的结果,要是当年第三帝国有能力去星辰大海,那么他们其实也可以去剥削全宇宙回来补贴地球人(不是)

抖个机灵。也就是说,法西斯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原因就在这。法西斯主义夺取剩余价值的方式分两种,一种是外殖民,代表就是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最终在全世界的围剿下失败。另一种是内殖民,代表就是弗朗哥和萨拉查那样,内部用沿海少数发达地区对广大内陆人民进行剥削,榨取剩余价值、生产原料和劳动力并倾销商品,供给上层集团少数人,缺点是这种内殖民会导致国家发展整体停滞不前,法西斯整体最终必然走向灭亡。

这是法西斯和苏联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社会主义以暴力革命的方式,通过几个阶级推翻消灭几个阶级的方式,实现了社会经济基础所有制的改变,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西斯主义的使命是拼命用最极端的方式去维持那个腐朽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基础,社会主义的使命则是彻底摧毁旧的所有制基础。

尽管西方目田努力从表面出发,试图把斯大林论证成和希特勒一类,然而这都是掩耳盗铃。因为他们从来不肯提及斯大林时期社会体制的本质:苏联是全世界第一个建立不分性别民族财产的无条件普选权的国家,是全世界第一个所有人都拿工薪的国家,是工人农民在国家政权的组成中有代表席位、发言权并可以主导一定政策的国家。法西斯主义费尽心思设计构建的阶级和谐体制,在苏联这里完全没有必要存在,因为阶级矛盾中不死不休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已经被苏联用后者消灭前者的方式解决,所以苏联没有必要像纳粹那样,必须不断的去对外扩张夺取生存空间。用奴役掠夺外国民族的方式来满足本国人的物质需求,以及本国资产阶级的利益需求,才能稳固自己当政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正因为这些都不需要,而且苏联的劳动人民和当时西方相比,是唯一拥有自己当家做主的权力的社会(这里不辩论具体实践情况),苏联人的劳动更多的的确是在为自己劳动,因此苏联劳动者可以爆发出极大的主动性,可以不计私人利益的为集体利益付出,这是法西斯努力试图用洗脑、欺骗、开空头支票要求本国劳动人民达成而效果又很不好的前提的情况,所不具备的。

正是因为苏联劳动人民的冲天干劲,让苏联可以在现代化和工业化的道路上奋起直追。

而纳粹,仅仅是因为前期巨大的军事成功,让他们可以奴役大半个欧洲,靠着从外国掠夺的殖民财富给本国劳动者分配红利,才暂时让德国人有动力继续为纳粹事业服务。当纳粹东征时,动员群众参军入侵苏联的也无非是消灭苏联,夺取东部生存空间后,德国普通人都可以分得一块土地。就是靠着这种给小生产者的“债券”来激励士兵奋勇作战,劳动者拼命生产的。而苏德战争中因为苏联前期的拉胯,让这群被纳粹煽动的底层小生产者们看到了一丝希望,所以在初期干劲冲天,导致了在1942年之前法西斯阵营处于全盛时期。

所以毛主席才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就判定轴心国必败,因为法西斯的存在和发展,就是必须建立在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的胜利上的,必须建立在不断的进攻上的,一旦进攻的脚步被阻止,无力再夺取新的生存空间,无法从占领区压榨更多的剩余价值,掠夺更多的物资和劳动力后,法西斯对本国小资产阶级的许诺将无法兑现,那么法西斯体制下的群众的积极性就会下降,就会从法西斯的谎言中清醒,开始悲观失望,而既然无法掠夺外国,也必然加强对内部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掠夺。然后从此就再也无法翻盘了。无论轴心国在军事上的旁枝末节上靠着少数精英的本领取得几个战术亮点,只要丧失了对外不断进攻的能力,法西斯就必然快速转入灭亡的车道。

而苏联那种模式,就算是有官僚主义的弊病,但是其强大的生产力、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足可以保证其国力不会被外力灭亡,除非是内部出问题。毕竟,苏联的灭亡,其实很大是偶然性事件。

所以说这俩模式压根就没有相似性,也没有可比性,社会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