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龙评价不如金庸?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48
阅读量:
11

我们都知道,古龙深受毛姆的影响,影响大到什么程度呢?

首先古龙《七种武器》中《碧玉刀》基本照搬了毛姆《生活的事实》的故事主线脉络。其次古龙在文风上也在模仿毛姆,比如在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这么一句对话:

要是我以为能从你那里借到钱,那我可就算是天字第一号大傻瓜了

事实上,这是一句很“古龙味”的句子,古龙的小说中,有大量毛姆式的对话,当一个作家刻意模仿另一个作家的文风,无论他作品如何成功,始终会让人觉得落下一成。

然而就算毛姆对古龙影响如此之大,毛姆谈写作小说时说到的很多谬误和误区,古龙似乎完全没有听进去,甚至精准踩雷,比如在毛姆《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中,是这么说的:

如同人物的行为一样,他们的言辞也应该源于性格。倘若某一人物是一位上流社会的女子,那么她的谈吐就应当符合上流社会女性的身份。同样街头妓女的言谈就应该像妓女,在马场兜售赌马消息的人或者律师也应当有符合各自身份的说话方式。(我不得不在此指出,梅瑞狄斯和亨利·詹姆斯都有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作品中的人物都千篇一律地用作者自己的口吻说话。)人物的对话既不应过于杂乱,更不应当成为作者借机发表个人观点的途径

毛姆的这段话,点出了古龙小说中最大的问题(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古龙的小说,大多数人物都千篇一律地用作者自己的口吻说话。不看名字,你很难分辨出古龙人物的身份,因为对话风格太相似了,完全没有人物自身的气息。而关于这个点,金庸也是和毛姆持相同的看法,比如他在《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的后记中谈到:

现在重行增删改写,先在《明报晚报》发表,出书时又作了几次修改,约略估计,原书十分之六七的句子都已改写过了。原书的脱漏粗疏之处,大致已作了一些改正。只是书中人物宝树、平阿四、陶百岁、刘元鹤等都是粗人,讲述故事时语气仍嫌太文,如改得符合各人身分性格,满纸“他妈的”又未免太过不雅,抑且累赘。限于才力,那是无可如何了。


 这部小说的文字风格,比较远离中国旧小说的传统,现在并没有改回来,但有两种情形是改了的:第一,对话中删除了含有现代气息的字眼和观念,人物的内心语言也是如此。第二,改写了太新文艺腔的、类似外国语文法的句子。

前后相较,高下立现

另外沈从文和汪曾祺有一段关于写作的交流也适合拿出来评价古龙:

(汪曾祺)我初学写小说时喜欢把人物的对话写得很漂亮,有诗意,有哲理,有时甚至很“玄”。沈从文先生对我说:“你这是两个聪明的脑壳打架!”他的意思是说着不像真人说的话。托尔斯泰说过:“人是不能用警句交谈的。”

最后再说一点个人的主观看法,纵观金庸和古龙的整个写作生涯,都有一段长期的摸索、改进的时期,只不过或出于追求,或出于性格,金庸的摸索改进更具文学性,他致力于本身文学上更进一步发展,更想向严肃文学靠拢,所以无论是技法还是思想性,都能看出一步步的反思和蜕变,不管最后能走到哪一步,至少在朝那个方向前进(新修不纳入讨论)。而古龙的摸索更倾向于能卖得更好,一旦找到了自己的舒适区,便躺在舒适区里喝着酒唱着歌,不愿再出来。

性格让古龙能写出这么好的武侠小说,性格也让古龙只能写出这么好的武侠小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