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让你亏了多少钱?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47
阅读量:
15

被问及自己在股市里,最多的时候亏过多少钱。

如果按金额来算,亏最多的是2018年,快接近100万了吧。

其实,2008年的时候也亏,但那时候钱少,亏的总数少。

而且,当年亏的部分都是2006-2007年赚的,没有特别心疼。

2015年的时候也亏,亏的不多,属于运气好,顺利躲过。

其实,2015年,从年初开始算的话,全年还赚了不少,就更加不心疼了。

2016年的熔断,3天亏了近20%,把2015年赚的基本都给回吐了,一年多白忙活。

最近几年里,唯一让人有些受不了的,是2018年,确确实实是被市场给当绞肉机了。

2018年初,是一个让人很玄幻和迷惑的开局,一月份股市从3200直逼3600。

甚至让我误以为要去修复2015年的大跌,指数至少要上4000点了。

然后一月底开启了暴跌,直接干掉500点,跌到3000出头,开启了一整个熊年。

那时候,坚信之前2638是大底的我,开始在3000点附近加仓布局了。

整个上半年,指数也确实在3000-3200之间不断震荡,并没有要崩溃的态势。

6月份,受到外围的影响,有一天指数突然低开暴跌,当天就从3000,干到了2900。

跌破3000,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然后,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大规模爆发,后面的股市真的是惨不忍睹。

很快就2800,2700,然后在2650附近企稳,也就是没有破2638。

那时候,穷凶极恶的我大幅度的补仓,打光了手里剩下的子弹,甚至还开启了融资模式。

亏多的时候,会产生幻觉和自我安慰,总觉得不论从估值,还是从技术的角度,应该见底了,不断的去猜测底部快到了,给自己打气。

谁知道十一过后,又来一天暴跌5%,从2700多,直接干到了2500多。

那时候真的是非常的绝望,只能是被动躺平。

2016-2017年,涨的都是蓝筹股,所以2018年,手里拿的也都是蓝筹股。

除了部分个股走势还算强劲,并没有大跌以外,大部分持仓的浮亏,都在30%以上。

那一年,很多持有题材股的,可能亏损都超过了50%。

要知道,从最高3600不到,跌到最低2440,指数的跌幅就超过了30%。

创业板指数,从年初的1900,更是跌破了1200,跌幅超过40%。

那是我第一年辞职搞投资,就给我来了这么一出,真的是有点接受不了。

以至于2019年春节,整个人都不太好,经不起朋友们的询问。

放着年薪50-100万的工作不做,非要全职去搞投资,直接亏了大几十万,自己都在思考,这一年到底都干什么了,股市是真的很残酷。

很多人问我,后来怎么站起来的。

简单的说,股市涨了,股票买对了,赚钱了就站起来了,没什么特殊的方法。

2019年春节过后,指数大幅度上涨,4月份就突破了3200点,从1月初的2440低点算起,就那么短短4个月,指数涨了35%,直接就解套了。

没有什么太玄幻的过程,就是很单纯的行情起来了,钱就赚回来了。

第一件事情,先把融资的杠杆给降下去,否则每年被券商薅羊毛6%左右。

在那之后,再也没动用过融资。

融资不是个好东西,杠杆不能随便乱加,它是极端行情下,最后的备用金。

2019年到2021年,这三年,你要单纯看大盘指数,那也没什么大行情。

但这三年,你要是去看看创业板指数,看看上证50,看看沪深300,那行情还是非常好的。

大家应该都了解,白酒、医药、新能源,这几年都很辉煌。

各种茅,都是五倍十倍的往上涨,也是借着时代的红利,确确实实的赚到了一些钱。

亏钱的阴霾,早就在行情里烟消云散了。

熊市里亏钱,牛市里站起来,其实没太多好说的。

把握牛市的风口,才是赚钱的关键,牛熊经历一轮,指数仍然在3200,一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这背后是市场的变迁,风口的转移,是值得深思的。



静下来,安静的反思最近这几年的投资,还是有很多值得思考的点。

1、熊市里一定要敢买,但不要过快的满仓。

我始终认为,3000点以下,是很好的建仓良机。

事实也证明了,指数在3000点以下的时间,并不会太久。

所以,跌的时候要敢买,只会套时间,不会套收益。

当然,如果没有特别有把握的选择,买点指数基金,可能更加稳妥一些。

但是,下跌的周期有多长,我们并不知晓。

所以建议不要太快满仓,可能还有更低,还有更低,类似于点位定投,可能是比较好的办法。

2、牛市里一定要敢拿,尤其是涨的多的股票。

到了牛市里,我觉得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要敢于持有。

牛市,好的股票都是三倍五倍的涨,而很多人涨了20-30%就下车了。

牛市里的目标,就是跑赢指数,而跑赢指数的关键,是强势股的长期持有。

牛市里要敢于追高,这里的高,指的是底部启动涨幅50%,都要敢追,翻倍了,都要敢追。

要知道,牛市里翻倍可能只是一个起步,后面空间还是很大的。

我自己拿着爱尔眼科,2017年就买了,小涨一些,从2019年-2021年的三年涨了6倍,虽说最后下车的时机不好,但还是赚的盆满钵满。

敢拿,是赚大钱的基础,不敢拿,就只能赚点小钱。

3、结构化行情,找对主线才是关键。

这两年的行情很难做,因为太过结构化了。

市场总体的盘子越来越大,资金都是在板块里赚钱,而不是大的指数里赚钱了。

尤其是2023年,半年过去指数就在300点里面来回打酱油。

但如果你能抓到科技主线,那收益就是50%起步,甚至翻倍了。

前几年的大消费行情,新能源行情,其实就证明了市场的结构化行情思路,这个思路估计会延续很多年。

我很感谢自己,当时“抛弃”了券商、银行这样的传统板块,否则将会长期的半死不活。

不是说这些板块没有机会,但这些板块注定没有趋势,不存在大行情,被资金忽略了。

未来如果找不对主线,那想赚钱太难了,因为增量资金只会找结构化中的优势行业。

4、行情一直在变化,交易逻辑得与时俱进。

不同时代的交易逻辑,真的是完全不一样的。

虽说都是炒概念,现在的炒法和以前的炒法也是不太一样。

因为市场里的资金多了,大家对于价值的判断就开始发生分歧。

还有一些资金,仍然在小市值企业里坐庄,简称市值管理,做的不亦乐乎。

有一些资金已经抛弃了概念,专攻蓝筹股了。

一些原本做短线投资的,现如今开始尝试趋势投资了。

更有大量的类似公募基金这样的,做的是长周期布局。

各路资金玩法不一样,带来的收益率其实也是差的很多。

前几年公募基金赚的盆满钵满,但交易逻辑被看透后,就被资金连番割韭菜。

量化交易也在2022年,掀起一股旋风,几个月就玩的天翻地覆了。

对于短线交易的人,要更多的在技术方面去进步,对于中长线交易的人,要在趋势把握上多下功夫,都是需要与时俱进的。

股市里,赢钱亏钱都是正常的,重点是自己有没有积累和成长。

认知这两个字,看似是无形的,但对于投资的决策影响,其实是非常之大的。

但凡是认知不断提升,即便在股市里跌倒了,就还有站起来的机会。

如果只是把市场当赌场去看待,那跌倒之后,估计就会一直趴在地上了。

说实话,股市里的很多事情,只有经历过才能感同身受,如果真要写,那得长篇大论了。

时间有限,想到什么就和大家分享一些什么,也是谢谢那些长期关注我的朋友们了



作者:GE策略

链接:xueqiu.com/2269622396/2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