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刘邦?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47
阅读量:
12

刘邦待人不礼。魏豹言刘邦“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史记•魏豹彭越列传》)张良说:“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商山四皓有言:“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皆见《史记•留侯世家》)骑士说:“与人言,常大骂”。(《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陵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史记•高祖本纪》)陈平也说:“然大王恣侮人,不能得廉节之士。”(《史记•陈丞相世家》)“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史记•陈丞相世家》)

而且刘邦也有很多缺点,所谓范增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史记•项羽本纪》)虽然范增补充了一句“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出处同上),然而“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史记•留侯世家》)且仍为性情中人(xin xiong xia ai),“月馀,卒骂高祖,高祖怒。城降,令出骂者斩之,不骂者原之。”(《史记•高祖本纪》)所谓“十二月,上自击东垣,东垣不下,卒骂上;东垣降,卒骂者斩之,不骂者黥之。”(《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其得志后,“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史记•留侯世家》)以至于有萧子显说“丰沛之间,贵人满市,功臣所出,多在南阳。”(《南齐书》卷38)的西汉东汉并列用法。“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得封。"(《史记•楚元王世家》)

而且其不好儒生。如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一开始面对陆贾态度也是一副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骄横,“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又有“上折随何之功,谓何为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史记•黥布列传》)又有“叔孙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汉王喜。”(《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既然刘邦有如此之多缺陷,为何又能够成功谋取天下呢?所谓“与天下同利者”,而“唯利是视”的人如果能够抛开被汉王如骂奴般的尊严,去迎合一位新的僭主的话,那是可以很轻松的。英布的故事就是这样。“淮南王至,上方踞床洗,召布入见,布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帐御饮食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史记•黥布列传》)一大怒、一大喜,看似相同,实为不同。前者其实是尊严问题,后者其实是待遇问题,英布选择了待遇胜过尊严。刘邦问群下何以战胜项羽,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史记•高祖本纪》)张良说:“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甚至到征伐陈豨时有左右劝说:“从入蜀、汉,伐楚,功未遍行”(《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可见其封天下之奢侈。因此郦生说刘邦“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可坐而策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刘邦之所以能够击败项羽,是因为其能够用人,能够与天下同利。今人会以为曹参灌婴之流军事才能强大,实为本末倒置。张良所言“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实为事实,如萧何所言:“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史记•淮阴侯列传》),陈平问“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史记•陈丞相世家》汉军能够真正指挥大军团独当一面任大事的不过韩信、彭越、英布而已,后来“陛下常自行,是无人可使”(《前汉纪》)正好说明了这点,因此后来英布造反时正好抓住了所谓:布之初反,谓其将曰:“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故遂反。(《史记•黥布列传》)刘邦又无人可使,被迫拖着病体亲征,可见汉军阵营内真的缺乏独当一面的大才。刘邦军事才能较他人虽然不高,但是也是汉军内部少有的独当一面的统帅(毕竟也是他至少有足够的威望)。刘邦“将数十万之众,距巩、雒,阻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折北不救,败荥阳,伤成皋,遂走宛、叶之间……”(《史记•淮阴侯列传》)彭城之战以优势兵力败于项羽之手,以至于萧何发关中老弱补充才得以恢复(项羽本纪:至荥阳,诸败军皆会,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复大振。)其后正面战场亦多仰仗韩信之新兵和彭越之牵制,以及诸人之谋划,非刘邦之能也。(淮阴侯列传: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以至于韩信“驱市人而战之”并一战破赵,而后刘邦又“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史记•淮阴侯列传》)而“汉王得韩信军,则复振。”(《史记•高祖本纪》)

而笔者观如曹参、灌婴之流,“今虽亡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所谓“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史记•萧相国世家》)如刘邦诏书所言:“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为列侯,下乃食邑。”(《汉书•高帝纪上》)封王为功之大,岂是曹参之流所能比拟?灭楚之力出自韩信、彭越、英布三人耳。

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韩信将兵击之,因举燕、代、齐、赵。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史记•留侯世家》)

韩信开辟北方战线自不用说,英布能够拖住项羽数月也实为功劳,彭越作用如栾布说:“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不能遂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当然,他们其实都是工具人,到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异姓诸侯王的铲除就势在必行了。

刘邦是个典型的君主,有着足够的权术来谋取天下,有着灵活的道德底线。王鸣盛曾有精确点评:“汉始终惟利是视,顽钝无耻,其言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羽少汉王十五岁,如其言,则汉王为兄,项王弟矣。鸿门之会,自知力弱,将为羽所灭,即亲赴军门谢罪,其言至卑,屈让项王上坐,已乃居范增之下,为末坐。纵反间以去范增,用随何以黥布,有急则使纪信代死,不顾子女,推堕车下,鸿沟既画,旋即背之。屡败穷蹙,不以为辱,失信废义,不以为愧也。若以沛公居项羽之地,在鸿门,必取人于杯酒之间,在垓下,必渡乌江而王江东矣!又言刘邦“为义帝发丧,‘袒而大哭’,此犹自可;杀项羽,‘以鲁公之礼葬,为发哀,泣之而去’,天下岂有我杀之即我哭之者?不知何处办此一副急泪!千载下读之笑来”又说:“诏项籍故臣皆名籍’,怨毒如许,哭之何为?”(《十七史商榷》)

难道刘邦就不想性情用事吗?当然了,他很想。他好美色,好财宝,想要在秦宫居住,不听一个武夫懂得的道理(樊哙),还直接拒绝樊哙劝说,但是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他不想要睚眦必报吗?当然想要,每想到雍齿都想要杀掉他,只是考虑到功劳太大杀之影响太大,没有动手;继位后他不想把自己喜爱的人捧得高高的,让亲信子弟占据要职吗?(观其剪灭异姓 扶持同姓诸侯王可知,且任用非才“而匈奴攻代,刘仲不能坚守,弃国亡,闲行走雒阳,自归天子。”(史记•吴王濞列传))也是想的。——只不过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不能危害他的根本利益。

刘邦对待百姓态度也是颇有权变的色彩。如起初“诸故秦苑囿园池,皆令人得田之”(《史记•高祖本纪》),获取百姓支持。夺取天下后相国萧何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槁为禽兽食。”刘邦却大怒说:“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所谓:“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见《史记•萧相国世家》)刘邦“至荥阳,诸败军皆会,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复大振。”(《史记•项羽本纪》)而这时候刚刚彭城战败开始不久,之后所发皆为老弱可知。而刘邦所谓的约法三章不过也是权宜之计,实际上严苛的秦法仍然照搬。

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高祖乃说。(《史记•高祖本纪》)

吕思勉评价说:“何之言,实文过免罪之辞。闻安民可与行义,劳民易与为非矣,未闻天下匈匈,可因之以兴劳役。昧旦丕显,后世犹怠,岂有先为过度之事,而冀后世之无所加者乎?论史者多称何能镇抚关中,实则其为茧丝殊甚。史事:萧何治关内为茧丝。彭城之败,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是时楚、汉战争方始,则其后此所发,皆本无役籍者可知也。是岁,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汉。《食货志》言秦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钱币:汉初物价腾贵由铸荚钱。此借恶币筹款见记载最早者。不轨逐利之民,畜积余赢,以稽市物,痛腾跃,米至石万钱,马至匹百金,即此时事也。废重作轻,而又放民私铸,物之腾踊宜矣。顾归咎于民之逐利,可乎?然则汉之刻剥其民,而为史所不详者多矣。”(《秦汉史》)其言甚是。

刘邦的胜利说明了,只有你能够善于运用权术,隐藏住自己真实的一面,采取正确策略,有过人的毅力和眼光,会用人(至少暂时将他们任用 事成之后再将他们一脚踢开),机会到了,你也可以成为传说中的天子。所谓的“天命”,所谓的“道德”,所谓的“堂堂正正”,所谓的“繁文缛节”,那都是过去了的事。

周制崩溃了,天命已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