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渊不提前赐死李世民?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46
阅读量:
14

400多条回答,全是口嗨,但凡了解过一点唐初府兵制,都不至于有此一问。一言以蔽之。整个大唐,对于李世民而言,没有秘密,赐死的命令刚刚下达,毒酒还没配好,可能李世民就已经知道消息了。这是府兵制造成的直接后果。

唐初的军队形式是,闲时屯垦(中唐郭子仪在当天德军使之前一直都是以带军屯垦戍边为主的),战时征战。

长备军队是近卫军,分十二卫(支),由十二卫将军统领,唐代影视剧里经常出现的左武卫大将军,右武卫大将军,便是各卫最高长官。你们熟悉的尉迟恭,李绩、程知节等都做过这个职位。属于正三品武官,是唐初一流武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员,直接听命于皇帝。

十二卫的主要责任,就是卫戍皇城。有意思的该部队的军官以及士兵的成分问题。

12卫的军官,也就是唐代真正的职业军人,他们基本是在战场上立过大功,因功封爵授官的群体。比如宣武门事变的主要功臣,臣门官常何,就是从瓦岗归唐后,在平定窦建德、王世充的战争中立有战功,北方平定后,被李世民安排进12卫,又被调到玄武门当差的人。

士兵部分则是轮岗制,通常是半年一换,由各州郡的壮劳力组成,每过半年,京畿周边以及距离京城较近的各郡县,都要抽调精壮青年,前往军队驻地轮值,接受训练,轮值期间,有工资,报销路费,如果立功授官,就可以长期留在军队成为一名职业军官。

问题就出在这里,唐代起兵于太原,定都于长安,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12卫以内的军官士卒大多是出自陕甘河南山西等靠近京城的地区。而这些府兵,又都跟随李世民征战过北方。

也就是说十二卫以内大多数军官的升迁都跟李世民有关。所以历史中,李建成会错把常何当心腹,一点都不意外,以及除了常何外的另外两名成门官在看到常何关上门后,立马反水把枪口对准李建成,甚至其中一人为了邀功,用力过猛,把自己当场献祭了。

从这两件事当中,就能看出,李世民在军队中无形的影响力是有多么庞大。

城门官尚且如此,况且李世民真的当过近卫军统领,按照史书上的记载,李世民统领禁卫军期间,确实对人员做过调整,常何也是这个时间进的玄武门,所以李渊身边出现几个常何这样的人那就更不意外了。

更玩味的是李世民做人事调动时距离事变爆发还有三四年时间的,说明了什么。说明这小子早就不老实。早就在准备后事了,绝不是史书中记载,长孙无忌吹耳边风,尉迟敬德逼事的那么简单,正史中记载的是,太子以各种理由瓦解秦王的身边人,连房杜都被送出去了,是长孙让尉迟敬德把房杜打扮成江湖郎中和道士的某样,一前一后弄回去,然后才开始谋划的,这个记载不可考,但疑点太多。时间上距离谋反只剩几个月,这个时间上就来不及,唯一解释就是,李世民早就有这打算了。

所以李渊拿什么杀李老二,身边全是人家的人,按照史书中的记载,李渊是在玄武门搏杀结束后,尉迟恭手持长朔,一身是血出现在李渊面前,告诉李渊已经诛杀了太子建成,李渊气的两眼冒绿光,但仍然忍住没发作,由此可以猜想,宣武门距离皇城一步之遥,居然没人给李渊报告。难道不奇怪嘛?

原因只有一个,当时的内宫宿卫全是李世民的人,李渊差不多就是个吉祥物。他拿什么杀李世民。

他要真敢在后期赐死李世民,估计都不用李世民表态,秦王府的一众家将,就得裹挟着李世民原地造反。原因无他,此时李世民的利益已经无关紧要了,而是哪些跟着他南征北战的勋贵们,是绝不会看着到手的富贵飞了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