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李兰迪、王阳主演的都市剧《一路朝阳》?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46
阅读量:
11

关于“北漂”的故事,在以往的影视剧中常能见到,此类题材归根结底讲的是奋斗,根本矛盾在于来自各种小城市的青年男女们如何在快节奏的大城市立足。无高学历的职场萌新挤进排名靠前的大企业,就一定是有过硬的后台吗?同样在大城市打拼,职业还分贵贱吗?《一路朝阳》虽然讲述的时80后的北漂生活,但却是所有北漂们的生活缩影。

北京的生活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涡轮机,会将加速度不同的人甩在不同的跑道上。在这种境遇之下,立志扎根在北京的李慕嘉和田蓉会面临怎样的生活变化呢?该剧主打的是“真实”的北漂生活,虽然残酷,却足够刺痛。看过的观众纷纷表示“真实”、“有代入感”、“意外的不悬浮”,可见现实主义题材“去偶像化”才是有望破圈的唯一出路。

现实主义题材要以现实作为底色,《一路朝阳》采用了爱情与职场双线并进的结构方式,全方位展现了李慕嘉和田蓉两位女孩的真实北漂生活。在以往的现实主义职场剧中,观众常常会诟病这样的题材过于偶像化和悬浮化,批评此类题材“挂羊头卖狗肉”,打着职场剧的旗号看男女主角谈恋爱。但是《一路朝阳》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这部剧是以人物作为情节推动力的,无论是职场线还是爱情线,根本上都是在塑造两位主人公,都是在展现两位主人公的真实生活。

李慕嘉和田蓉刚刚在北京的一所普通大学毕业,学习法律系。律师这个行业在北京这座大城市中生存不易,整个北京有几百家律所,几千个律师,除了985、211等国内名校毕业的律师以外,还有许多海外硕博在竞争同一个岗位。而李慕嘉和田蓉只是普通学校毕业的本科生,她们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因为从自身条件来看,编剧就没办法给这样的人开“金手指”。

很多人在看了剧后仍旧觉得李慕嘉具有女主光环,因为她凭借自身的努力挤进了在北京赫赫有名的金达律所,就连剧中田蓉的男朋友范华鹏也猜测李慕嘉是有后台的人。但实际上,李慕嘉明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有限,但还是敢想敢拼,她提出不要薪水不要工位,也想留在金达跟自己的顶头上司吴律师学习。这样的拼搏精神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具备的,事实证明,李慕嘉的确24小时手机开机,随时随地都可以去公司加班,上一秒和男朋友闹分手,下一秒就可以去公司赶文件。所谓的“后台”,不过是她的执着和拼搏而已。

反观田蓉,她是一个更加普通的女孩,她甚至在毕业后都没有从事相关的法律专业,而是去了售楼中心、房产中介这样的销售岗位。在所有人都指责她工作不稳定,劝她好好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时,她却倍感委屈,因为“只对房子感兴趣”的她确实在房产中介这一行找到了快乐,而她也对李慕嘉说,工作不分贵贱。

在两个人的爱情线上,似乎观众也能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李慕嘉的向上精神让她很快在职场立足,在律所转正,而她的男朋友虽然家庭条件比她好,但是工作并不如她努力,想要给她更好的婚后生活,就选择了投机炒股。在这部剧中,主人公的命运与首都的经济形势也紧密连接在了一起,2008年北京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李慕嘉的男朋友小丁就是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被股票套牢,将婚房的钱都赔了进去,从而与李慕嘉分手。

股票的危机只是一个导火索和催化剂,但导致二人最终分道扬镳的原因是李慕嘉忙碌的工作节奏和两个人的聚少离多。二人谈恋爱的时候,李慕嘉刚刚上大学,学生时代的李慕嘉遇到事情都会与小丁商量。但是步入职场,不同的职业和工作环境让两个人越来越远,一心向阳的李慕嘉和只想着投机摸鱼的小丁必然会成为不同路的人。

那么田蓉呢,自身条件较差让她充满了自卑,身为教授和律师的男友小范使她奉其为偶像,每天洗衣做饭、端茶倒水,她每天的生活就是在给男朋友熨衣服。但是男友却每天都在PUA她,催她上进,而恋爱脑的田蓉却一直没有认识到这段不对等的感情意味着什么。

《一路朝阳》写的是人物的成长,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阻碍,人的成长往往与一些人带来的伤害有关。目前该剧更新了7集,两位女主角分别经历了与挚爱分手,但在事业上却逐渐走向正轨。

《一路朝阳》的时间跨度长达十年,但该剧的主创并没有想要将其写成史诗剧,而是关注了小人物的成长奋斗史。该剧所书写的成长并非只是简单停留在性格变化的弧光,而是两位主人公在北漂过程中逐渐被挫折滋养,逐渐清晰了对自我价值的认知。

这部剧的核心在于寻找自我价值,就像两位女主角从校园走入职场时,也经历过迷茫,不知道自己究竟几斤几两。田蓉被男友PUA,让她越发不自信,她找工作经常被辞退,却一直在纠结是否是自己的问题。但是在委屈之中,她也会鼓起勇气地告诉男友和李慕嘉卖房子就是她的兴趣所在,也是她的天赋所在。即便再痛心,田蓉在男友逼迫她辞职的时候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职业,懂得说“不”已经是田蓉成长的开始了。

而李慕嘉进入金达律所也面临了巨大的猜忌,她的同事小范,也就是田蓉的男朋友,一直都以为李慕嘉是靠和吴律师的关系才进入律所,甚至明里暗里讽刺她,说以后的职业发展就仰仗李慕嘉了。就连李慕嘉男友小丁和他的家人也对李慕嘉的“背景”产生了怀疑,在多次询问之后,李慕嘉却开玩笑地说自己的背景是“老天爷”。

但实际上,李慕嘉在律所比任何人都努力,刚刚成为实习生的时候,她几乎成为了所有人的助理。但是作为“人生导师”的吴剑秋却让她摆正了自己的价值。

因此,剧中两位主人公的成长在于实现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就像李慕嘉所说:“这一路走来,所有的功都是奖励,所有的坑都是经历。”这不仅是北漂人的生活,也是所有来到大城市打拼的人的生活。

关注北漂生活的电视剧往往以女性作为一号主人公,以此来展现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女性是如何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立足的。《一路朝阳》也借两位女主角展现了女性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感,但与此同时,“她”力量却并非是这部剧想要展现的全部,“家”的属性在该剧中也不容忽视。

北漂从自己的家乡来到北京,本质上已经失去了“家”的庇护,《一路朝阳》则从各个层面上,展现了“家”对北漂的重要性。首先是“家人”的温暖与呵护,李慕嘉的父母虽然极少展现,但是她的男朋友小丁一家却给了她家人般的温暖。尤其是逢年过节,小丁的父母会给李慕嘉包饺子,即便是李慕嘉和小丁分手以后,小丁的母亲仍然让小丁将饺子送给李慕嘉,还说“如果以后想吃,阿姨还给你包”。田蓉的家人虽然远在千里,却也给了田蓉足够的安全感和勇气,在田蓉失恋后,她突然意识到“房子比男人更加可靠”,于是打电话给父母,他们则二话不说来北京给田蓉看房子。出门在外,家人给了他们绝对的安全感,这也是这部剧想要传达的温暖之处。

除了真正的家人以外,同为北漂的田蓉和李慕嘉又何尝不是互为“家人”,在两个人失恋后她们彼此安慰。吴剑秋作为李慕嘉的顶头上司,除了承担起李慕嘉“人生导师”的职责以外,也同样是李慕嘉的家人。在李慕嘉加班后,吴律师看到李慕嘉的脚踝受伤以后,贴心地带她去医院包扎伤口,又把她送回家。同为北漂,在这样冷漠的大城市中生活,需要抱团取暖。

除此之外,“家”也被具象化了,即“买房”成为了北漂人的最大话题。田蓉意识到了房子的重要性,尤其是2008年是北京房价疯涨的一年,她决定扎根于房产行业,并且马上联系家里人买房。李慕嘉如果不是因为小丁炒股,恐怕早就和小丁结婚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了,“房子”也成为了北漂人依傍的港湾。

我不是在看剧,我是在看当初那个来北漂的自己。 我跟李慕嘉田蓉一样,普通学校毕业后就开始了北漂生活,不确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海投简历广撒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小公司的岗位写着“应届生”,结果我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告知学历不符合标准,这种招聘信息和实际录取两套标准的,面试的时候真的见过太多太多了,田蓉黯然走出会议室的身影,仿佛与当年那个灰扑扑的我重叠。

在找到工作后,就开始担心租房问题。不稳定的时候会焦虑能不能过实习期,现在租了,下个工作离这里很远怎么办,押金也只会退很少一部分;稳定了之后,宁可花自己半个月的工资,也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个时候父母都会语重心长开始劝说,“回老家多好,能托关系给你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还不用租房住”。其实谁没纠结过呢,稳定固然很好,但初生牛犊一腔热血,既然在北京上大学了,那我铆着一股劲就要试着去闯闯。

那时候也谈了个男朋友,大二的时候在一起的,他是本地人,曾经也相信只要我们够爱对方,工作、家庭都不是什么事,但现实就是,他父母执意想让他找个本地女孩,想找个条件跟他家差不多的,最后拗不过家里,我们分手了,所以当我看到丁之谭父母的那番言论,原以为早已忘却的自卑又涌上心头。多年过去,愈发觉得面包还是爱情的争论其实挺没必要,年少的时候肯定是觉得爱情重要,但当真的要步入婚姻殿堂的时候,恋爱就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对于我那段没有实现的幸福愿景,我寄托了一点希望在李慕嘉和丁之谭身上,希望他们可以走到最后,不要被现实打败。

小的时候,我们一直以为自己工作了就“自由”了,事实却是刚开始工作,试用期工资少到只够支付你的日常开销,连租房的钱都是父母交的;迷迷糊糊加入“月光族”,没钱的时候只能伸手管家里要;甚至如果在大城市待不下去回老家了,工作还得托父母找。父母偶尔来到租住的房子,就是做起“免费保姆”,一边收拾,一边念叨,甚至会私自给安排几个相亲局,这种时候我们就会觉得烦了,会像丁之谭一样义正言辞:“我有工作无残疾,请你们不要打着爱我的名号,干涉我的生活”,而这种想要完全剥离家庭,却又无法完全剥离的状态很纠结,一方面我们会觉得父母干涉过多,一方面我们又不希望他们放手的过于彻底,但归根究底,本质是经济困难带来的现实困境,经常被焦虑、无奈和自责、不甘充斥的那段时光,谁没经历过呢?

不管是像李慕嘉这样头脑清醒有明确目标,像田蓉这样手握地狱开局,还是像丁之谭这样平淡有退路的,在大城市里奋斗的青年们刻画的都很生动真实,相信每个正在经历或者经历过的人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希望每个在大城市拼搏的青年人,都会在不经意间从沙砾被打磨成珍珠,能够拼出个无悔青春。

就像某一位网友做出的评论:

其实开始我是有点抵触的,毕竟自己就是一个北漂,对于北漂题材情感复杂,太悬浮完全get不到,太真实又和照镜子一样,没有必要去体验。但正好赶上剧荒,也算是给朋友一个交代,就点开审判了一集,结果还蛮让我惊喜的,不管是人设还是剧情,不完全贴地但也不会无脑悬浮,保留都市剧情的同时,一些真实的细节也确实让我产生了共鸣。

在李慕嘉和田蓉的身上,我好像看到了不同时期的我。

不知不觉已经在北京生活了五年,长时间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低头赶路,都快忘了五年前背着行囊踏出北京北的自己也曾经像李慕嘉一般立下豪情壮志,要在这座人人向往的城市中扎根。

故事的开始我们都是李慕嘉,但真来到人外有人、遍地是金子的大都市以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之前引以为傲的“优秀”在这里都要打破重组,因为你的优秀对于别人来说不过是手到擒来。于是对未来一腔热血的努力,逐渐变成看不清的未来的迷茫,不知能力如何施展的无措还有逐渐消失的自信,渐渐认清,田蓉才是现实。

从观察者第一视角代入自己那些独自成长的瞬间,“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吧。

作为一个群像剧,除了李慕嘉和王菊,丁之谭这个角色我也很喜欢。可能是对他还带有王皓滤镜,不经意的调侃总能让我忍俊不禁,但该正经的时候三观又绝对在线, 那句“你们感动于自己对儿女的心,却从没问过我需不需要“说在我心坎上,我一直觉得,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像风筝和放风筝的人,在适当的时候放手很必要,飞得再远也没必要担心,因为心头始终有牵挂。

总的来说,其实是超出我的预期的,无论是从情感的刻画、剧情的真实性、普适性还是代入感,居然都很好。讲述奋斗但不压抑,不过度去渲染努力的艰辛,反而让人看到了努力就会成功的希望,我想这对于每一个在大都市打拼的人都是一个安慰吧…不为“痛”而“痛”本身就很难得。我应该还会继续看下去,比较期待田蓉的成长,这就去给朋友交代了。

最后许个愿吧,希望在大城市打拼的你和我,都能一路朝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