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迟死几年,扛得住秦末农民起义吗?
从出土的《里耶秦简》等一系列简牍来看,大秦在秦始皇时代,于东方六国的管理不能说“形势一片大好”,只能说“吃枣药丸”。
一、公务员队伍严重缺编
1.人数缺编。
简8—1137:“吏凡百四人缺卅五人·今见五十人。
迁陵县此时段实际定员数101人,而“见在县廷”的人数51人。文书显示数量不足的吏员为令史、啬夫、校长、官佐以及长吏5种
除令史外,其余种类的吏员在县数都不足定员数一半。
而且不止一份简牍记载了行政队伍缺编。
2.影响行政。
简8—197,佐均、史佐日有,泰牴已备归,居吏柀徭使及前后书,至今未得其代,居吏少,不足以给事
“居吏少,不足以给事”
由于行政队伍严重缺编,已经到了无法正常行政的地步。
3、大量用本地人填补。
当公务员系统严重缺编时,任用本地人(也就是六国的遗老遗少)也就顺理成章了,不任用这些熟悉地方,有地方威望的六国遗民,大秦在东方连收税的基本行政怕是都无法开展。
项梁叔侄如何实质掌握郡县的行政权力,原因一目了然。
二、公务员素质堪忧
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不用正儿八经的老秦人来担任公务员呢?
《岳麓秦简》:病有瘳,令为新地吏及戍。如吏有适谪过,废,免为新地吏及戍者。
“诸吏为非以免去吏者…先予新地远犫”
【病人和各种触犯秦法的公务员】,没什么其他处理或者惩罚,就扔到东方六国故地做“新地吏”。
而这些吏又要反过来承担严重的劳役。
“居吏柀徭使及前后书,至今未得其代,居吏少”
《岳麓秦简》简1668与简1665:“吏及宦者、群官官属、冗募群戍卒及黔首县使,有县官事,未得归,其父母、泰父母不死而谩吏早死以求归者,完以为城旦。”
在职公务员也要负担严重的劳役,弄得没人上班,都去服役了。
三、基层管理严重失能,尤其是强制力运用上面。
士五,居新武陵軴上。往岁八月,击反寇迁陵,【属邦候显、候丞不智知名与反寇战,丞死】,它狱
廿六年二月癸丑朔丙子唐亭叚校长壮敢言之【唐亭旁有盗可卅人,壮卒少不足以追,亭不可空论】
甚至“反寇”攻“离乡亭鄣”,而吏卒只能“各自备守”
强盗抓不住也就算了,反倒是大秦基层行政单位被袭击,而且也是束手无策。
秦始皇治理时期。
关中抓不到兰池盗,好,朝廷有奸臣
六国故地抓不到博浪沙行刺,好,六国贵族都是奸臣反贼。
连迁陵县穷乡僻壤的三十个贼,不仅管都管不了,还被人家打的“自守”。
其他王朝开国也不是没有农民起义,但好歹也是“旋灭”、“遂平”
到了秦始皇这里,变成了“大索十日无所得”,变成了“各自备守”,“壮卒少不足以追”。
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吗?
迁陵县提供了一个十分好的模板,让我们能看到大秦在酷厉严苛的秦法秦政外套之下,按照秦代官方自己的“自情自报”,大秦究竟已经变成一个什么样“失能”的状态。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秦始皇时期发生的这一系列问题,就算秦始皇多活几年,不做大的修改,就维持现状(正如历史上大秦维持十几年现状),能改变这种状态吗?
假设你是秦始皇,有人跟你汇报:
陛下,你上次微服出访,在首都遇到的强盗,咱们没抓到。(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
陛下,你上次出游东方六国,被遗老遗少拿大铁锥砸,咱既不知道,怎么张良就知道秦始皇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从哪过,皇帝的车大致长什么样,这么要命的情报谁泄露的,更没抓到主犯。
陛下,东方六国成天有人造谣你死了,我们除了拿老百姓撒气,毫无手段。
陛下,你巡行东方,在会稽郡都是反贼接待你的。(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陛下,你的公务员体系大规模缺编,一堆老秦人的犯法者,吃不上饭,还要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做公务员,但他们真的爱您啊!
陛下,你的地方连三十个盗贼都管不了,只能闭门自守,我大秦天威如此啊!
最后得出结论:秦始皇陛下,您不死,大秦江山永固,这些事情没啥要紧需要解决的。
我看你秦始皇一定会把这人拖下去砍了,“说话阴阳怪气”
大秦就是想学波尔布特,想学meme里的成吉思汗、忽必烈乃至大清诸汗,用屠刀说话,谁去拿刀?
就靠每个县缺编50%,一堆老弱病残和前犯罪自新人员的秦吏?
更别说基层权力还是和千千万万个刘邦、项羽一样心怀不满的六国故人一起分享的。
就是杀,也不知道谁杀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