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里白家为什么敢和詹王府正面对抗?
京城百草厅百家老号经过上百年的积淀,到了白萌堂这一辈,可以说发展到了最鼎盛的时期。
有多鼎盛:从老大白颖园手拿腰牌、能够自由出入皇宫;
从年年举办堂会、各路达官显贵、皇亲国戚齐聚白家;
从手握一百七十多张秘方、宫中上至太后老佛爷、下至各位嫔妃小主都要靠这些秘药延年益寿……
无一不看出白萌堂手中的白家,别说是在整个药行,就是在整个北京城,都是举足轻重的存在。
可就是这样鼎盛的豪门、这样历史悠远的大宅院,却因为老二白颖轩在不知情下,把待字闺中的大格格身怀有孕的实情说了出来,就被恼羞成怒的詹王爷,当街杀了马、砸了车。
“憨”二爷不明就里,还追着詹王府的人要车马费,他想不明白,自己做错什么了,就招来了这无妄之灾,而这种无妄之灾,还是把你的脸在地上摩擦,永世不得翻身的那种。
医不可欺
白二爷出这件事时,正是白家的第七孙、二房的长子出生之时。富贵非常、人丁兴旺,全家上下一片喜气洋洋。
老七一出生只笑不哭,越打越笑,让众人啧啧称奇,白萌堂遂给这个孙子取名——景琦,也就是后来接过白文氏手中棒,让白家发扬光大、更上一层楼的“混世魔王”——白景琦。
当二爷灰头土脸的从詹王府回来,看到冲他乐的儿子,没有初为人父的喜悦,反而委屈地抱头痛哭。
媳妇白文氏说:
这事一定要查明白了,不能稀里糊涂受这个气,不然以后二爷在街面上还怎么做人呢?
等胡总管从詹王府打听到这位从蒙古来的大格格,虽年过二十九,却还未成亲时,白萌堂已然明了这其中的缘由。但还是忍不住问老二:
你知道不知道,人家大格格还是个未出阁的大姑娘,不会是你把错脉了吧!
老二是出了名的一根筋,闷声说道:
她出不出阁关我什么事,喜脉就是喜脉,又不是我让她怀上孩子的。要说是什么疑难杂症我看不出来,可我要是连喜脉都号错了,还怎么端这碗饭?
白二爷说的是实话,白家的规矩,想要行医,需要先开三五年的药方,并且还需要名师指点,名师觉得你能独立行医了,你才能独自出诊。
白家上下的都是严格按着这个规矩来的,白二爷能走到今天太不容易了,可现在却生生被詹王府砸了饭碗。
在白萌堂看来,詹王府打得不是老二的脸,而是白家老号数百年的招牌。士可忍,孰不可忍!
都说医不可欺,可詹王府却欺人太甚。
詹王爷的老母亲一直靠着白家大爷开的药才得以续命;他的二女儿进宫当了嫔妃,同治帝死后,被慈禧老佛爷压得死死的,整日郁郁寡欢,也是靠着大爷的悉心调理才在宫中无虞;
两家原本是世交,这才在大爷进宫时,让二爷替班给老福晋看病,詹王爷还说要给二爷两倍的车马费,可等二爷诊断出了喜脉,就立马翻脸无情了。
他但凡顾及点两家的交情,感念些白家为王府做得功劳,就不会这样辣手无情。说到底,还是仗着自己皇亲国戚的身份,根本没把白家放在眼里。
这才是让白萌堂最寒心也最心生恨意的地方。
所以当管家让他退一步海阔天空时,他气急败坏地说:
退,我为什么要退!白家老号每进一步有多难?他砸的不光是马和车,砸的是白家上百年的老牌子。他就是砸碎了我这把老骨头,我也不退!
现在北京城里已经没有不知道这件事了,白家栽在詹王府。这以后不光是老二无法露面,祖上的脸面也丢尽了。
白萌堂不肯咽下这口气,无论是谁劝都顶用,还为此把二奶奶白文氏大骂了一通。他觉得如若咽下这口气,自己死不瞑目。
白萌堂作为百草厅的掌门人,他自有风骨,不然也不会把百草厅经营到如此鼎盛。他坚信邪不压正、世间只有公道,所以无论是出于为二儿子出气,还是出于维护白家老号的招牌,他都不允许白白受这无妄之灾。
他定要詹王府赔他车和马,他要告诉世人,虽然人间正道是沧桑,但他宁愿受这个沧桑,也要还这个公道。
多年前,看《大宅门》,那时年幼,一切以利弊论得失,觉得后来白家遭受的磨难,全是因为白萌堂一时的意气用事。
但现如今人过中年,突然看懂了老人家的这身傲骨,作为白家的当家人,他一定是要争这口气的,就正如他所说,人家都骑到自己头上拉屎撒尿了,都把白家老号当块破抹布在地上摩搓了,他还要隐忍不发,那白家以后在京城的日子,只会任人宰割、被人唾弃。
医者仁心
白萌堂憋着这口气,给詹王府的大格格用了安胎药,他就是要让所有人看看,二爷没有号错脉,白家的医术”精“得很。
六个月后,大格格的肚子再也瞒不住了,詹王府不得已赔了马和车。白家和詹王府的一世仇怨从此拉开了序幕。
可能会有人说,如果白萌堂不赌这口气,白家就不会和詹王府结怨,也就不会走到后来几乎置白家家破人亡的地步了。
曾经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可现在,我不这样看。
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是仗势欺人的詹王府,是他们不分青红皂白,恩将仇报对白家侵犯在先。
可能在他们看来,只要我不高兴,只要你做的事情不符合我的心理预期,我就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们即便是错了,冤枉你们了,你们也得乖乖地受着,还得反过来好好巴结着。
令他们想不到的是,他们遇到了白萌堂这样的硬骨头,这是个敢拿鸡蛋和石头碰的主,白萌堂不计后果,不权衡利弊,只要个人间公道。
白萌堂为什么有这样的底气,因为他一生从未做过一件害人的事,一生都在治病救人。
白家的医者仁心也为后来重新崛起种下了”福根“:
詹王府的二格格,也就是进宫当了嫔妃的那一位,最终还是被老佛爷害死了,詹王府为了报复白家,硬说是白大爷下的药里有一味甘草,应了十八反,让主子送了命。
老佛爷正找替罪羊,大爷首当其冲,被判了斩监侯。
本来已是回天无术,白家乱作一团,大奶奶一听这个消息,随后就上吊自尽了。
白萌堂仰天长叹,他信奉修善积德,不想落得如此下场。
这时被白大爷在大雪天救下母亲的朱顺找上门来,他正是监管大爷的狱头,对于大爷的恩德,朱顺没齿难忘,他要利用手中的权力报答大爷,可白萌堂却说:
这种事太多了,没有人会记得。这是应当的,身为医者,不能见死不救。这是白家立足的根本。
说得多么云淡风轻、多么习以为常,可偏偏就是这样的举手之劳,为白大爷,也为白家带来了生机。
白大爷被詹王府冤枉,判了斩监侯,可这时候,老福晋却非吵着让大爷给她看病,詹王爷拗不过,求到了白家。(可见詹王爷有多么的厚颜无耻,又有多么的狂妄自大,他害得白家家破人亡,却还舔着脸让大爷给他母亲看病)
此时的白萌堂,丝毫没有犹豫就答应了,这是他向詹王府低头吗?当然不是!
大儿子已经被判了斩监侯,他本可以给詹王府难堪,让他们也难受难受,可白萌堂并没有这样做,他不想乘人之危,对他来说,病人大于天。所以他说:
治病救人是咱们的根本,不管是什么冤仇,也不能见死不救。告诉老大,答应他们,就说是我说的。
正是因为白萌堂的医者仁心,正是因为有白家的广施善德,白大爷才在去詹王府的途中,通过朱顺的调包,被成功解救了。
而二奶奶也是因为有白萌堂用一生打造出的”百草厅名片“,有他苦心经营的一百七十张秘方,才能绝地反击,涅槃重生。
还记得白景琦跟着赵五爷和涂二爷去安国办药材时,他们说得话吗?
赵五爷和涂二爷说:
全药行的人,都需要等着咱们白家的人到齐了,才能开市。
没有白萌堂的毕生奋斗,没有他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给二少奶奶,以及极致的信任和托底,白文氏就是再能干,手段再狠辣,也不能把白家老号给盘回来啊!
白文氏说:
我就盼着百草厅有人承办,早点开业呢。它一天不开业,咱们就得干等一天,下不了手。只要开了业,一没能干的人,二没上等的细料,三没秘方,这全部在咱们手里,出了篓子,宫里就得过问,那就热闹了。咱们啊,先忍着。
等我忍过了这口气,就一个个地把他们都咬死。
是谁给了白文氏这股霸气和底气,正是老太爷白萌堂啊!
正是因为有底气,京城白家老号在经过磨难后,不仅没有衰败,反而迎来了新的的巅峰。而此时长眠于地下的老太爷,也终于瞑目了。
再反观詹王府,二格格死后就被老佛爷视作仇敌了,后来因为主战被打发到了新疆,詹王爷死在了途中,从此后家族一蹶不振,彻底没落了。
即便如此,他们都没忘了和白家的仇怨,时刻想着要找到”偷换“大爷的证据,置白家于死地。可见詹府一家是多么的歹毒和颠倒黑白,只能说白家遇到他们,是在劫难逃。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从白家和詹家各自的结局,可见一斑。
在一个家庭里,如果家庭成员都积极向善,那么这个家庭就会有更多的福报。相反,如果家庭成员都去做坏事,那么这个家庭就会有更多的祸端。
白萌堂硬杠詹王府,看似是一时意气、自不量力,可背后却是白家人刻进骨子里的铮铮铁骨,是行走于江湖的信念和豪气。
这也是为何即便是整日只知吃喝嫖赌的纨绔子弟——白三爷,在他生命的最后,竟做出宁愿烟膏子就酒,小命立时没有,也不肯做卖国贼的豪举,感动了全北京城的百姓。
因为三爷知道,他是京城百草厅的白家子孙,要活得有风骨,有底线,当强权压来,他宁死不肯卑躬屈膝。
这是白萌堂留给子孙们最珍贵的财富,也是白家老号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