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知老人带娃是什么体验?
婆婆,省内一所二本院校化学教授,公公,研究员,同一所大学的图书馆馆长。
儿子一岁前,爷爷负责照顾生活,做饭洗衣服,抱着溜。奶奶负责陪玩陪聊,只要孩子清醒,一直陪他聊天,背儿歌的时候手舞足蹈,我这个二十多的年轻人都佩服老太太的热情,每天记录孩子的成长和自己的感悟,情感。
不到一岁,孩子会说话了,奶奶用笔记本每天二十四小时循环播放《道德经》给孩子听,孩子听得挺好,我快要听吐了。一本绘本翻过来覆过去地读,然后让孩子尝试自己用语言讲给她听,各种鼓励,赞美不断。孩子求知欲和表达欲望特别强烈,在奶奶的引导下,已经开始识别简单的汉字和数字,十六个月,会唱几十首儿歌。
印象很深的一次,带他们娘俩去市场裁布,奶奶要给小孙子做衣服,从市场往外走的路上,儿子对什么都好奇,一个劲地问那是什么?我着急往回走,催着娘俩快走,婆婆不乐意了,说现在是孩子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我不该敷衍了事,把孩子抱了起来,对孩子所有感兴趣的东西一一普及,名字,颜色,用处……五分钟的路程,走了半个小时。
爷爷本身就是图书馆从业,家里很多书籍,奶奶每天晚上给爷俩“上课”,娃和爷爷板正地坐小板凳,奶奶讲完知识点,让娃和爷爷抢答,这个时候,爷爷很识趣地反应慢半拍,娃赢了更有动力学习。比赛输了的要表演节目,可把没有特长的爷爷难为坏了,奶奶就替爷爷唱歌。
早上六点,家属院(学校)就会响起床号,小家伙就爬起来和奶奶去操场打太极,哼哧哼哧乐此不彼,学校里的大哥哥大姐姐都喜欢这个小豆丁,带着他一起玩耍。
到了年龄,爷爷奶奶就催着我们给孩子报特长,孩子每学会唱一首歌弹一首曲,爷爷奶奶都为之欢呼呐喊。和老公商量该给孩子买钢琴,还没来得及去看,奶奶给买回来了,我挺惊讶,奶奶说,只要小孙子喜欢学,奶奶尽全力支持。
上学以后,奶奶每天给检查作业,有掌握不好的地方,反复出题让孩子加深记忆。每天督促孩子练字,孩子看书的习惯养成的很好,但是不爱看文学类的书,奶奶就在旁边读给他听,用的特别好的词和句子重点强调。
不知道怎样算亲近大自然,学校对面是个公园,每天遛三次弯,市内大小公园爷孙三个估计每个角落种了几棵花他们都熟悉了,每年出省三次,周末短途旅游,基本全国有名的自然风光都看过了……不报团,和孩子一起做攻略,睡到自然醒那种……我的职业受限,出国比较麻烦,公婆带着报团去了一次欧洲。
所以,得益于公婆的帮忙,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作为父母特别的省心,孩子在老人的影响下,爱读书,爱学习,书读多了,情商高,脾气温润,从来没有大发过脾气,摔过东西。
——————————
从小因为爷爷奶奶全身心的陪伴,孩子说话早,识字早,可我们一家人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孩子是天才,未来一定会达成如何的成就。
公婆会觉得自己孙子挺聪明,可是更多的是教给他一步步打好基础,想让他去清北吗?当然,拿此当做目标培养着。去不去清北不是最重要的,让孩子知道,努力过,认真对待的人生不会后悔就行了。作为父母,他的成就我们会感到骄傲,但是,平安喜乐才是我们对他最大的期望。
孩子爷爷前两年在睡梦中悄然而逝,留给我们无尽的悲痛和遗憾,逝者已逝,我们已打扫好心情,继续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
爷爷对孩子的影响没有随着人走就消失,还是那个温润暖暖的少年,奶奶还在带着老花镜给孙孙读文章,讲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另外,家里又有了新的成员……
湖北神农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