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上岸公务员和34岁考上公务员有什么不一样?
24岁上岸公务员,大部分是三门干部(家门、校门、机关门),即便在社会上有一点工作经验,也远远没有真正接受社会的毒打。
所以24岁上岸公务员,会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幻象。而且层级越高,幻想就会越大。
例如他们会问,要如何从政?
但如果是34岁考上公务员,就会知道普通人离从政这个词太远太远了。公务员不过也就是一份工作而已。跟其他养家糊口的工作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不过毕竟24岁,人生还有无限的可能,你告诉他,他会一辈子科员或者几级主任科员到头,他大概率也是不信的。
如果在基层部门,例如乡镇街道,就会想要不停的遴选,到县区去,到市里省里去,甚至是中央机关的遴选。
那未亮的拂晓,那前往考场上,满满车厢的考生,想要鱼跃龙门的人,向来人山人海。
而34岁上岸公务员,就已经知道这是职业生涯的终点和归宿,等完成基层服务年限,遴选都超龄。人生的可能趋近于无,生活基本定型。只需要这一条路跑到黑,简单、无趣、倒也坦然,笔直。
24岁上岸公务员,如果是三无青年(无关系、无背景、无资源),那么要走很长很长的弯路。要吃下领导很多画过的大饼;干很多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工作好几年直到第一次晋级或者提干,第一次面临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口也是十字路口。绝大部分人注定会失败,他们会开始质疑以往的努力都毫无意义,他们会质疑规则的合理性,他们会怨天尤人,甚至是自怨自艾,从此自废武功,选择躺平。看到后来者以及他人的努力,还要讥讽嘲笑上几句。
只有极少数真正的猛士,可以无惧这样的失败,窥探了解到这个世界的真实与规则,从此打通任督二脉,或平步青云,或持续输出,成为那个凤毛与麟角。命运的分岔路口,就是人生与人生的差距。
最后,还是要说几句话送给还没上岸的人,无论你是24岁还是34岁。
第一句。如果把上岸作为最终的目标,我还是建议上岸要趁早。
道理很简单,就是雷军的那句话:
你所经历的所有挫折、失败,甚至那些看似毫无意义消磨时间的事情,都将成为你最宝贵的财富。
第二句。认清自己,明确目标。
时间流逝,能够带给我们的优势,其实就是认清自己,如果能更早的做到这点,就无所谓年纪大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摒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合理设置目标。实现或许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