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制造会替代中国制造吗?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36
阅读量:
13

我一客户前几年在越南投资累计超过150亿美金在手机组装厂及其配套,当时从中国撤出、转投越南的新闻轰动业界,越南制造取代中国的言论甚嚣尘上。

今年年初,客户已经从越南撤了;没错,这个客户就是三星。

一帮答主连越南都没去过,甚至没跟越南做过生意,就开始拿着宏观经济数据、人口数据大谈特谈,答题门槛这么低了吗?

本人碰巧业务范围覆盖越南,越南团队业务团队17年建好,技术服务团队和分销商比较健全了,主要跟一些电子客户做生意,疫前多次去过越南考察。我有回答这个问题的资格。

不摆数据,只举例子。

我们卖到越南的方案和设备,很多简单的金属加工件竟然需要从两广或者苏州运过去,当地没有成体系的供应商体系;最夸张的是,很多关键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和调试,竟然需要中国的工程师飞过去进行指导和调试。应用级的调试竟然需要中国工程师飞过去,你敢信?这个成本有多高?

有人说,你的客户质量不行,所以水平不行。不好意思,我的客户是LG、ICT等电子巨头,懂得都懂。但是我去实地拜访的时候我不理解啊,配套的工业供应体系不完备,熟练工种紧缺,越南靠毛赢啊。后来,我跟越南工厂的负责人聊天的时候才被点醒:来越南的制造业是最需要廉价劳动力的环节,大部分都是最终组装环节。组装环节是什么?简单的理解就是把手机电路板按在壳子里,贴上玻璃就行了(这个比喻过分粗暴,理解下就行)

关键的零部件的生产、检测,需要成套工业供应链体系支撑的关键环节还是在国内,这个供应链不仅指的是上下游的企业,也包括人员的储备:研发、应用、部署、实施、售后等等。

简单的来说,你看到所有的出口数据的增长,只是中国制造业尾段工业由于人力分流到越南的所造成的,本质上是中国制造业的“外溢”,这特么是本质啊!!

你越南出口数字再漂亮,人力资源再便宜,基础重工业不完备、整套全品类工业体系不健全、人员储备不充足,你仍然分流到的是中国制造业中最底端的技术门槛最低的环节。中国对越南的贸易输出从原来的成品,变成了待组装的半成品和零部件或者设备。在中国制造业“外溢”的大背景下,越南和中国的至少在生产制造上的关系准确的将是合作关系,这是由现代工业大分工所决定的。

我非常尊重越南的狠劲,我越南的团队基本上被新冠轮了一遍,部分工程师中招了两次,但是仍然乐呵呵的去工厂调试设备保障生产。

但是,努力是最不值钱的,特别是在现代工业里面,没有完备的基础工业和供应链体系,没有足够的人员储备,别说越南,放眼整个亚洲能够挑战中国制造业霸主地位的,也不多。

居安思危,是好事。

但是无脑吹越南威胁论,未免太不自信了。



2022.5.1 更新:

集中回复一下评论区里的各种问题:

  • “150亿,吹牛逼吧“
    • 答:抱歉,写错了,是170亿;不仅包括组装厂,而且包括研发中心
  • “三星都不知道自己撤退了“
    • 答:三星越南工厂已经关闭了,现在产能重回了韩国。其基础设施和资产仍保留在越南。当然,三星在全球都有布局,太原、印尼、巴西都有。
  • “应该是战术撤离,而不是战略撤离“
    • 答:认可。
  • “你在装逼“
    • 答:...你开心就好...
  • “我们中国当初就是这样崛起的,现在越南人力这么低,只要资金到位,超过中国是迟早的,你真是井底之蛙“
    • 答:无视重化工基础工业、配套供应链体系、人才储备,只因越南超低的人力成本低就能干翻中国?人力成本非洲难道不是更低吗?是不是刚果三年超中,五年超美?
  • “配套供应链没你说大那么难,只要有利润,啥都能给你搞出来“
    • 答:你以为中国几十年忍气吞声做“世界工厂”积累的全工业品供应链体系+重化工业+人才储备,跟氪金玩游戏点技能点一样容易?只要氪金到位瞬间一刀999?
  • “李嘉诚都在越南投资了,人家不知道比你高多少“
    • 答:说实话,看到李嘉诚这种两头跳的资本家大力投资越南房地产,我对中国的制造业就更放心了。

最后,我从未说过中国制造业天下无敌。正因为中国制造业的一些问题,比如劳工成本、毛衣摩擦、关税等等导致存在了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我所在的就是制造业,我们对高端制造一些卡脖子的技术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而且,我无意诋毁越南的工业投资热潮:我很多客户都在越南投资了,包括LG、ICT甚至是BYD,投资金额非常大,我自己的团队也在越南扎根了,我认可越南的优势,希望越南越来越好。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认同“无脑吹越南”。制造业岂是一朝一夕资金砸出来了?那中国这么多年积攒出来的超强的全工业品类供应体系、重化工业、基础设施、人才储备那么脆弱?随时便便一个东南发展中国家都能“赶中超美”?

这么看问题,未免太妄自菲薄了。


2022.5.2更新:

没想到全民抖音带货的时代,还有这么多人对制造业感兴趣,私信我希望多聊一些,我就稍微拓展一下。

其实,你可以清楚的看到转移到越南的企业存在着一个非常本质的特性:不是整个产业链转移,而是特定的生产环节的转移

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中国生产水果手机,简单的说手机里的中框、背板、玻璃盖板、里面的所有零部件比如震动马达、扬声器、线圈等都是中国自己生产的,然后在富士康里面进行组装。这个过程可以粗暴的分为两部分:零部件的生产和将零部件最终组装成成品。在电子行业里面,最终组装测试的专有名词叫做FATP,这部分的人力密集度最高,但是附加价值缺非常有限。

假设,现在你当老板了,发现中国跟美国贸易战、关税激增、人力成本上升。这个时候,你不得不考虑是否要将产业转移到其他人力成本更低、关税更低的国家:比如越南、印度、印尼、巴西等等。

那你要将哪一部分的生产环节转移走呢?

大概率会是人力集中度高的环节,最好还是成品环节,这样你还能巧妙的解决中美关税问题。那么F最终组装段的这个生产环节,就成为了众多电子制造业客户考虑转移的目标。

但是,你又不敢把所有产业链全部转移走,为什么呢?

因为前段中段的零部件的生产需要上游原材料、配套供应商的协助,其他国家能有如此强大的重化工业保障原材料的供应、能有齐全的供应链保证产品和设备的供应吗?

答案是否定的。

再说回越南,越南的优势是较低的人力成本:工人一个月约莫2000多人民币的工资;和贸易环境较中国友好,可以避开关税壁垒。

但是越南工业的劣势是根本性的:重工业的缺失和工业配套产业链的缺失;

越南国境狭长,历史上南北的分治让其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没有办法发展工业基础。虽然我们和苏联大力援建过小兄弟,当时越南的工业发展速度之快让人瞠目接受,直接干到柬埔寨,狼子野心被我邓公一眼看穿;1979年,我国用28天时间将越北的工业基础设施碾成了渣渣。从此越南的重工业一落千丈,元气大伤,这个我就不展开了。

中国的重化工工业经过三轮(也有人说是四轮)的发展,现在已经非常强大了。

第二点就是上下游产业链的力量,越南是不行的。

这里我是在不想展开了讲,就举个例子吧。

每个人家里都有沙发吧,假如我要在越南生产沙发,我是不是可以利用越南超低的人力成本和关税,就在越南本土化生产,卖给越南国内外的消费者呢?

你当然可以在越南本地采购原材料和设备进行生产。

但是如果你发现生产沙发的皮革材料,江苏产的比越南便宜40%,家具用的夹板如果用山东临沂产的可以比越南本地的便宜50%;如果你格局高一些,你想规模化你的家具生产工厂,自动化产线或者设备得从珠三角或者昆山运过来,因为越南本地没有对应的供应商,连金属模具你发现从苏州定的都比越南买的便宜。你会继续在越南本地采购原材料自己生产,还是从中国采购其零件设备呢?

这就是产业链的力量。

生产牛仔裤、沙发、摩托车等等只是举个例子。当你要讨论生产手机、汽车等更复杂的工业产品的时候,产业链的缺失会让越南难以呼吸。

第三点是熟练技术工种和工业人才的缺失,这一点,我就不展开讲了。

那又会有人问了:难道越南不能通过产业链的反向发展,从人力密集型生产逐步发展轻工业,最后成功将重工业发展出来,从而打通整个工业产业链体系吗?

理论上是可以的,只要需要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越南旁边没有中国。

懂了吗?只要你越南旁边有中国,越南的制造业老板就永远不可能多花钱扶持你自己的所谓的“工业体系的建立”。这些资本家只要利用超强的供应链就能满足自己的生产需求,我傻了要多花钱扶持你工业体系的建立?我20块钱能从义务买的皮带,我从越南50块钱买?我做慈善啊!

中国整套工业产业链的形成可以不夸张的说,是建立在几代人血与肉的基础上的,再加上上层超高的战略视野加持,其中的艰辛与屈辱外人难以想象。别说让其他国家模仿,开卷让其他国家抄,放眼全球能愿意用这么大代价建立自主工业体系的国家也没几个。

关于中国工业血泪史,我就不讲了,不是今天的重点,感兴趣的话我以后再聊。

总之,越南在整个制造业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低附加价值的末端生产环节转移到越南。

但是,仅仅因此就论证“越南即将超越中国”?我想,这不啻于说“通用在墨西哥建厂,意味着墨西哥即将取代美国”。


2022.5.4 更新:

讨论的热情着实把我吓到了,没想到这个年代还有人愿意聊制造业,这里我就多说几点:

  • 有人称“早期的中国也是这么过来的,越南目前现状就是几十年前的中国“
    • 答:中国的工业跟越南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的重化工的建立很早,是先于轻工业搭建好的。有一说一,这里不得不感谢一下前苏联,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苏联援建156项目”,堪称人类文明史上最大规模的技术转移。当然,这只是开了个头,我国整个工业体系的建立非常的艰辛与屈辱,感兴的朋友可以告诉我,我有空了再更。
  • 虽然中国有着全工业品类供应能力,但是并不代表着其他国家也想效仿。按照斯密和马尔萨斯等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各国各民族专业化分工、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合作生产才是正道,自己伤经动骨搞出个整套供应链简直是不可理喻。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佩服几十年前高层的战略眼光,硬着头皮搞出来了这整套的重化工业和供应链体系,让我们享受了几十年的红利。
  • 一个细节:越南与欧盟签订的自贸协定的同时,也将政府对于重工业的干预完全排除在外了。缺少了国家强力的支持,你以为资本家会友情援建越南的重工业?越南的重化工业的崛起将变得更加困难。
  • 李嘉诚大力投资越南的新闻别再说了,我求他早点让越南人民享受到“公摊面积”和“楼花”的幸福。
  • 人才储备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这里不展开了。
  • 我们要警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现在内忧外患,黑天鹅灰犀牛不断,制造业的产业突破也遇到了困难。要我说,与其把精力放在压制越南,不如好好想想我们要怎么进行产业升级和高端技术突破来的实在,产业升级能造福更多的全体。美帝都把芯片、高级材料、生物技术、量子技术对我进行了封锁,我们非要想着怎么跟越南抢生产牛仔裤的生意吗。
  • 吹越南我也就忍了,吹印度、马来、印尼的我就有点看不懂了,这种基础的科普就交给评论区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