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进 985 和高考进 985 有什么区别?
可以这样比较:高考进985的同学考研进985难度不大,但是考研进985的同学不一定高考都能考上985嘞~
总体来说,高考进985的含金量肯定更高,第一学历很重要,但是咱们如果高考没进好院校,考研进去985、211了总比拿着普通双非本科学历找工作更有优势吧~
(学姐本身就是双非二本本科,当年考复试期间也有投递简历面试工作,但很多心仪的工作都写着985/211学生优先考虑,本科卷不过只好提升自己,今年211毕业后终于进了我的梦中情司——某互联网大厂)
考研这条路,选对了对咱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毕竟咱们高考没能考上985,考研冲进985也不错啊!
一、先说说高考和考研的区别:
1.高考现状
学历通胀下,本科生太多了,能读咱还是继续读个研吧!
话不多说,数据说话
1977年恢复高考后:参加高考人数570万,高考录取人数27万,高考录取率5%
近三年:2020年参加高考人数1071万,高考录取人数967.5万,高考录取率90.34%
2021年参加高考人数1078万,高考录取人数1001.32万,高考录取率92.89%
2022年参加高考人数1193万,高考录取人数1001.32万,高考录取率94%
遍地大学生,这时候不考个研咋卷的过人家哇!更何况很多985、211本科的学生不管是通过保研、考研还是出国读研,也在努力提升自己学历,真的很让本二本学生焦虑!
2.高考和考研的区别
学习方式上 | 备考时间 | 教育资源 | 选择学校 | |
高考 | 老师全程指导跟进,随时有考试测试,能够清晰认知自我情况 | 三年备考,同一时间 | 根据所在地区水平决定,不平衡 | 先出分数,再填报学校,拥有多个平行志愿 |
考研 | 自学,自己测试,结果可能和真正考试时有出入报班,总体还是靠自觉 | 大多数人准备时间在半年到一年之间,看个人 | 自己选择(自学/报班) | 选择大于努力,先选学校再备考,只能选一个学校 |
因此:
高考相对还是更公平,更按实力选拔,跟着老师听课、学习,按部就班也能考上好学校。
但考研不同,这存在着很大的信息差,包括:选择院校时没选对、没做好复习规划、资料信息找不全、复习方法有问题等多方面原因,这些问题比本身学习基础更重要,找准了方向咱们也能翻身211、985 。(学姐本人从二本跃上211江南大学真的很满意啦!而且说实话,跟我在本科院校读时能接触到的资源、人脉、课题啥的都完全不同,眼界很重要!)
接下来我就要跟大家说说考研怎么上211、985?(考研需要注意的这些信息差怎么获取啦),(本篇涵盖干货值100%,建议有意向考研的uu收藏码住~)
二、考研怎么上211、985
考研是一个先选择再规划最后复习备考的过程
1.选择大于努力
这句话大家应该从认识的学长学姐那里听到过很多次了,但我还是要强调!真的很重要,刻进脑子里!
为啥这样说?
ok举个栗子,我是一个二本院校考生,我想考个211/985,然后直接报考某知名211的热门专业,后来发现报考人数300个,只招2个人,而且该院校还歧视双非考生,那我过了线也是白瞎一年,你们觉得这样冤不?
我建议大家这样择校:
根据自我能力评估确定院校层级——确定城市——最后根据(报录比、复试比等)多维度数据填写这个表格择校,客观分析备选院校的上岸难度后决定报考院校。
表格参考:
根据表格数据确定备考院校,才能首先赢在起跑线~
现在马上是暑假复习提分黄金时期,其实很多人3~6月每天没怎么学,如果选择有问题,及时止损一切都还来得及!
择校重点需要了解的「报录比」「复录比」「招生人数」「录取最低分数」「推免人数」等数据信息都是咱们择校时重要的参考依据。这个数据我们自己去各个学校研究生招生官网一个个搜索下载,但是有的学校这些相关名单后期会删掉,还有的学校咱们在官网扒不全,那搜不到咱们就不看了吗?还是用手上片面的信息进行择校呢?
不过还好知乎知学堂官方在择校上出手了!官方出品,针对咱们最为头疼的资料信息查找、备考规划、复习方法等痛点问题都有讲解,特别是在择校上,资深老师直播讲解择校方法,教你缩小选择范围,同时个性化问题(比如你想报考院校的报录比复试比等信息获取、比较)都有专业的课程顾问帮你分析,直到最终确定报考院校为止~建议大家别去找机构付费咨询,咱们该省省该花花,这个课程目前还是限时免费中,大家点击就能领取哦~
根据自我能力评估确定院校层级
1、基于院校线、专业排名、就业情况等确定出来的院校和专业按照难易程度高低分别填入 1-4 象限;
2、结合自己的复习时间、是否跨专业、数学、英语、政治公共课的学习情况等条件判断自己的学习能力;
3、做出选择:
• 如果自己能力强(例如不跨专业、本科院校排名不错、公共课基础不错、复习时间充足),可选象限 1 中的热门院校热门专业
• 如果自己能力还可以(复习时间不多,公共课基础一般),但有名校情结,可选象限 2 中热门院校的冷门专业;如果目标主要是针对就业,那可以考虑象限 4 中目标院校分数要求不高,但专业要求高的院校。
• 如果自己能力不太好,但是希望读研究生提升学历水平,可选象限 3 中冷门院校的冷门专业,主打一个上岸
基于此,咱们先选出一些心仪的院校作为目标。
确定城市
城市选择分为两个方向:1.自身发展意愿 2.考研a/b区
自身发展意愿在于:
大多数同学毕业后都要就业,这时你的工作地点、意向定居城市等等都是可以提前考虑的范畴,咱们度研期间不论是资源还是人脉肯定在当下城市积累更多,因此最好选择一个对未来就业相对来说更有区位影响力学校。
不同行业有发展的好的城市,比如互联网大厂总部多在北京、上海,在这些城市读研有更多的实习机会;比如电商在杭州和广州发展的更火热,在这些城市读,将来校招的时间也能更快获取精准信息等等。
考研a/b区:
考研有A区B区之分,对于A区B区首先要明确,B区是每年地调剂重点区域,如果你是一个纯文凭论者,那么你可以直接选择B区从而跳开热门地区。
这时候顺便补充什么是考研a、b区:
研究生A、B区是按来源学校划分的, A区国家线一般较B区国家线高 10 分。
区域 | 省份 | 区别 |
A区 |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 | 教育强省,教育资源较多,各大名校也多集中 |
B区 | 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 夏、新疆等10省(区)。 | 教育稍弱的省份,B 类考生的竞争相对较小 |
A 区考生无论是否过 A 区国家线,只要过了 B 区国家线就能往 B 区学校进行调剂,但是 B 区无法向 A 区进行调剂。
报录比、复试比等相关信息哪里查?
考研是一场信息战,快速地掌握全面、精准的考研信息=从起跑开始领先你的竞争对手
首先先给大家推荐一些基础的信息查阅网站:
- 查询院校信息与招生信息: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 目标院校的研究生官网:结合自己报考院校为例
- 查询报考人数: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
- 查询目标院校专业实力排名: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有一些学校在考试过程中会不断的调整招生信息/考试参考书籍,这些都是及时性的信息,需要常常去官网查看核对,避免信息差,影响后续的考试进程,同时对于出分、复试时间等信息内容,也都来源于院校官网,一定要不要漏掉重要信息!
报录比与复试比
- 什么是报录比
报录比=院校专业报考人数:院校专业录取人数
报录比越高的院校和专业由于报考热度高,竞争相对激烈,同时上岸难度也会更大一些。咱们作为双非考生,首先就是要避开报录比过高的院校,可以相对去选择一些报录比比较合理的211院校,此处以东华大学为例:
例如东华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的报录比是70:36 (1.94%)
而由于东华大学的服装设计专业过于热门,其艺术设计专业的报录比为:887:87(10.20%)
对于不查数据就冲的同学,看到这个887:87,我不禁感叹一句:头铁。
看到这里,能够很清楚认知:报录比低的院校、专业,咱们竞争压力相对也小一些。
- 什么是复录比
复录比:由于考研最终是差额录取,大部分院校的复录比都是在1.2:1~1.5:1之间,但每个院校也有可能不同,要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报考院校的具体情况
以华中师范大学的艺术设计为例:进入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官网-查询复试录取结果文件
对于130400这个专业参与复试的有16人,录取11人,复录比为1.46:1,在正常的复录比区间
复录比能够体现出院校招生是否公平。咱们可以通过这个具体数据评估院校专业课会不会压分、有没有学历歧视和该院校是否保护一志愿。如果复试比过于高就很容易被刷掉,因此择校时咱们要避免高差额复录比的学校(2:1甚至4:1的院校),堪称“复试绞肉机”。例如中山大学的法硕专业复录比例就是2:1,试问谁不害怕!
- 院校是否自己划线复试,了解近几年复试分数线
部分院校除开国家线有自己的校线,在预估自己的分数与国家线的出入时,也要考虑院校是否有更高的要求。
- 该院校打分情况,考虑调剂中是否吃亏
每个院校打分规则有所出入,不同院校也存在打分普遍高/普遍低的差异,但在考研调剂中,不同院校老师也无法参考每个考生报考院校的打分细则,存在分数低竞争力弱的问题。
- 什么是推免——推免另一个名字你一定听过:保研
那么为什么在择校的时候要看推免人数?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推免人数占总招生名额的占比呈逐年上涨趋势。某些政府相关文件中也直接明确指出要增加高校研究生的推免比例。例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2021-2022届之间,净增103个推免名额,扩增率达到20.32%。直接会影响考研学生的招生名额。
但最离谱的在于: 一些高校在发布考研招生名额时,只发专业拟招生名额,并未标示拟录取人数、专项计划的招生名额。不知道的人以为都是考试名额,太多啦!某些985、211高校的推免率甚至达到30%以上,不搞清楚不就是直接陪跑了吗!
推免率越高意味着这个学校的普通招生名额(考研渠道)越少,考研难度越大,上岸的成功率就比较低,学校相对会倾向于高分、本科院校好的学生。对于双非、踩线进复数的学生不是特别利好。可能会成为复试绞肉机,如果推免比例过高(超过20%),建议谨慎选择!
- 如何参考推免人数择校:
1. 在目标院校的官网的公告中点击推免名单,统计推免人数。
2. 在目标院校的官网的公告中下载招生计划表,看目标院校的专业招生人数(重点看是否有标识包含推免、专项计划)以及普通招生名额。
看到这里你应该懂我为啥给你们推荐前面那个直播课程了吧,有人帮你们分析择校不说,主要是这样找资料自己得花很多时间,还不一定找得全,前面没领的同学赶紧划上去领,不然你自己浪费的时间别人都开始复习了!
2.考研复习规划
咱们复习不是一口吃成个大胖子,也不是随便想复习多少复习多少,需要在初期就制定合理的复习规划,这就是学姐制定的每个月任务,大家可以参考借鉴~
其实很多人复习都是暑假才开始进入状态,很多同学4~6月还是有课的,而且很难沉得下心复习,所以4~6月的任务可以在7、8月结合着一起做就好啦!
3.考研单科目复习方法
英语
对于单科目,进行了针对性的方法、技巧总结——学姐我的呕心沥血经验:
还给大家分享一个我做长难句的小tips
先给大家举例说明分析方法:
例句:Experts are debating whether we should burden young children with mental computation, or encourage the use of calculators to relieve children of hard work and free their minds to understand math concepts.
- 第一步:找句子主干——「谁」「干了啥」
experts are debating something.专家学者们对于xx事有争论
- 第二步:逐步贴主干以外的内容
- whether.....or 结构引导宾语从句;burden...with...使xx背负xx;意思是「是否应该用心算来增加孩子们的负担」
- 逗号后半句中 to relieve of 和 to free to understand 做状语;后半句意思是「还是应该鼓励他们使用计算器来减轻其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不再费神去理解数学概念」
- 第三步:串联整个句子
所以整个句子的意思是「我们应该用心算来增加孩子们的负担,还是应该鼓励他们使用计算器来减轻其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不再费神去理解数学概念,专家们对此尚未达成一致。」
这其实也是学姐在听课程中学到的干货,现在分享给大家~
不过近年来考研越来越卷,其实能在公共课上提分是很有优势的,并且很多院校在复试时会偏好英语分数高的考生。但是英语提分有时候靠自己单纯做题可能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你也像我一样,英语基础不好,看不懂长难句、单词记了又忘,我建议可以听一下前面提过的 「知乎知学堂」官方出品的免费直播课程。每场都有两个半小时,干货upup!并且直播中还有老师的答疑环节,现在去外面上个英语补习班都要200➕一小时了,为啥不点击试听下!特别是课程中所讲解的英语备考计划和拿高分技巧,都能直接应用到我们的实战之中。
现在的考研机构也很卷了~我看过不少试听课都没有知学堂这个课程性价比高,纯纯干货,听了还能薅资料,你不领可能你的竞争对手就领了!(毕竟备考的时候获取的信息越多对自己越有帮助嘛!)
政治
政治算是好拿分的一门,但是想要拿高分还是要认真做好1000题(选择题大家尽量控制少错!)其次就是背好肖4、肖8哦~
专业课
参考书每个学校不太一样,大家具体要见各自报考院校的官网通知复习~
但总体上的复习流程是不变的:
从通读书籍-建立知识框架-按照考试大纲整理专业课笔记-了解知识点、考点后理解记忆-看题写答案
分享一些我自己的小技巧:
- 我会把关键考点、知识点自己熟读录下来,每天从宿舍去图书馆、从图书馆去食堂的路上我就会带上耳机去听,一边听一边在脑海里形成逻辑框架。(前一天背的什么内容,第二天我就听这个部分的内容,直接加深记忆)
- 根据考试大纲做思维导图,通过填充内容进行查漏补缺。
- 真题有多少做多少,提炼常考的知识章节进行重点理解记忆。
数学
我没考过数学这门课程,但是问了我上岸985的朋友,搞来了他的复习规划大家参考下:
对于数学我没有太大经验,有经验的数学大神可以留言补充嘞!(虚心请教版)
三、考研流程、信息科普
7-8 月发布课程大纲
9 月 24-27 日研招网开通预报名通道
10 月 10-31 日研招网报名正式开始
11月初网上确认
12月中旬打印准考证
12月 24-25 日考试
次年2月公布成绩
次年 3月公布国家线
次年 4月开始复试调剂
次年5-6月进行政审
次年7-8月邮寄通知书
次年 9月开学
在以下几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是:
- 7 月下旬- 9 月初招生简章发布时期(涵盖招生名额、考试科目、参考书目等信息)
1)关注目标院校的招生计划、考试科目、参考书籍是否有变化并及时调整自身规划。
2)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与学习进度,分析自己目前学习上的问题以及与目标院校的分数差距。
- 9 月上旬考试大纲正式发行时期
查看考试科目知识点变动的部分,并对自己的复习规划进行及时调整。
- 10 月中旬正式报名开启时期
逾期不得补报,网上报名时间为每天 9:00-22:00
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网http://yz.chsi.com.cn
- 咱们笔试时间一般都在圣诞节前后,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考试时间安排 | 考试科目 |
第一天上午8:30~11.30 | 政治/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
第一天下午14:00~17:00 | 英语 |
第二天上午8:30~11.30 | 专业课一/数学 |
第二天下午14:00~17:00 | 大部分专业的专业课二 |
第三天8:30~14.30 | 部分专业的专业课二考6h会移到第三天 |
考试构成
考研笔试一般由:考研政治、考研英语(英语一、英语二)、专业课(150分/门)组成。
不考数学的专业则会考两门专业课,部分特殊的专业还有其他的考试形式,(例如设计专业的专业课二会考察3~6h的手绘)需要具体参考报考院校的官网信息。
考研英语
满分 100 分:分为英语一(学硕)和英语二(专硕)
题目构成:完型 10 分+阅读 A40 分+阅读 B10 分+翻译 10 分+大作文 20 分+小作文 10 分
考研政治
满分 100 分:马原 24 分+毛中特 30 分+史纲 14 分+思修与法律基础 16 分+当代世界经济与形势与政策16分
考研数学
数学:高数➕线代➕ 概率统计(数学二不考概率统计)
专业课
满分 150 分:选择填空(少数院校考)+名词解释/简答题(大多数院校会考)+论述题(必考题)
四、考研需要注意啥
1.心态很重要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和高考有人盯着我们学习,有每一门课的老师天天教学、考试、讲解错题不同,考研更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在孤军奋战,所以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盲目给自己施加压力、制造焦虑;同时要劳逸结合,对于状态不好、身体不适、有挫败感的时候都要赶紧调节~
可以是去吃一顿好吃的、去看场电影、和朋友小聚一场聊天,调整好心态再继续努力!
千万不要放弃,坚持到考场上,就已经是成功一半啦!
2.打破信息差
很多同学能够在考研中逆袭,甚至考上比本科211、985院校的同学更好的研究生院校,这是为啥?
择校上掌握一手信息和资料,选对学校、时间规划上有合理的备考计划、单科目复习找准方法技巧,这些都是考研路上的信息差,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取到,因此很多学弟学妹都会纠结报不报班,怎么选择报班?
对此我想说:考研真的不要怕花钱,毕竟考试一年的七七八八开销也不少,因为省小钱再来一年不值当的!不过本抠门金牛女不接受花冤枉钱!我的tips在于:咱可以合理去听机构的试听课哇!线下机构的课程都很贵,去报班动辄小一万左右,我是舍不得花钱的。因此我去听了挺多考研各种各样的试听课程(包括免费的和小额的)别的不说,总结了不少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也在答疑互动中找机会给问了~你可以从我推荐的知学堂这个免费网课开始听,一方面给自己积累学习方法技巧,另一方面也能多多比较适合自己的网课~
记得添加助教微信,因为课程安排和资料获取、1v1答疑解惑都靠助教啦~
3.努力用对方向
最后的最后,想说uu们千万不要自我感动,做一些表面功夫,这样的努力没有效果的!比如咱们积累错题就实时抄写进去,不要想着等我买个好看的本子,用不同颜色的笔去做标记,等本子到了在写,最后找不到错题那些没抄,抄完了也不在看第二眼;也不要每天安排自己早6点起,晚上学到12点这种看似刻苦,实则达不到、没有效果的努力哦~
努力要用在劳逸结合地学习上~
祝学弟学妹们都能一战成硕,高考没考上的院校咱们考研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