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厉害在哪里?
现在看来,刘邦的所有做法都具有可复制性,刘邦并不神奇。
伟人确实曾经提到刘邦是最厉害的一个,可是后世一大堆模仿刘邦的,甚至模仿的很过火,如高欢,他们确实建立了政权,但并没有夺得天下。所以刘邦夺得天下有一定运气成分,当然,运气成分很低,主要是刘邦确实太厉害。
刘邦厉害在哪,直接找其他人类似情况的决定,跟刘邦对比就行了。
刘邦没逃亡前,去追星,去张耳那里进修。韩信没有(当然韩信年轻,他长大后张耳已经跑路了)。这说明刘邦有理想。
刘邦能考当秦吏,韩信不行,韩信贫无行,不够资格。这说明刘邦品行好,家世好。
刘邦去吕公宴会,高喊贺钱万,没一个人站出来让刘邦难看。韩信拿个剑在街上显摆,被混混围住,让韩信要么钻裤裆,要么拿剑把对方杀了,韩信只能钻裤裆。这说明刘邦团结周围人,所有人都服他,全县豪杰没一个人为难刘邦。韩信呢,拿个剑而已,又没招惹谁,混混就敢呛他,说明韩信平素让人看不起,他没有好名声。
刘邦逃亡,彭越也逃亡。刘邦一百人就被沛公招来,然后刘邦鼓动市民杀沛公,刘邦自立为沛公。彭越聚集几千人,别人让他起义,他不敢,后来看局势明朗才敢。这说明刘邦喜欢主动,自信。
刘邦当沛公后,敢自立,敢不加入任何一方势力。项梁起事后,受陈胜授予官职,不敢自立为王,后来陈胜死,他照样不敢自立为王。陈婴在东海郡起事,手里三万人啊,项梁手里才八千人,刘邦手里才三千人,陈婴三万人不敢自立为王,归顺项梁。陈婴的曾孙女就是陈阿娇,汉武帝的姑表妹妹,金屋藏娇那个。这是一部错棋,后来现实教育刘邦做人,庸齿背叛了他,不过虽然鲁莽,也显示刘邦这人极其敢想,不怂,自信,敢于自立。
刘邦被现实打脸后,三千人依旧可以不离不弃追随刘邦,这个人格魅力没得说。很多人一次失败就一蹶不振。胜利的时候把队伍带好不算本事,受到挫折的时候队伍还能不散,这才是本事。
他打算投靠景驹,半路上遇到张良,张良跟他交谈兵法,刘邦当场能懂,这说明刘邦对兵法的领悟很强,本人也非常聪明。刘邦的军事能力也就在韩信项羽之下,当世其他人最多跟刘邦平齐。这点就高于一帮诸侯。项梁打一场胜仗就被章邯偷袭成功,说明项梁军事能力不行。刘邦跟项羽鏖战,项羽极其善于冲击,然而刘邦能招架住,这点本事就属于当时一流水平。
项梁破景驹,刘邦、朱鸡石等投靠项梁,项羽派他们出去打秦军,朱鸡石打不过秦军战败而逃,被项梁追上杀死,而刘邦率军破秦军,打的非常好。这再次说明刘邦的军事能力很强,绝不是一般网友说的刘邦总是军事失败。
项梁兵败被杀,楚怀王以傀儡身份掌握权力,这时候楚国非常弱。之前陈胜死,项梁听范增意见,打算建立楚国,找来熊心当怀王,然而章邯重视的只有项燕之子项梁,诸如刘邦项羽等都是剩鱼烂虾,听都没听过,章邯杀完项梁直接去河北打赵国去了。后来项羽在巨鹿之战以一当十,才威震诸侯,大家才看得起楚国。此时的楚国内部也非常消沉,陈婴这类不敢出头的人很多,当时敢出战的只有刘邦项羽两个人。这说明刘邦能力很强,很自信。为什么后来不是英布陈婴取得天下?那倒要问问当初刘邦怎么敢出战,你们怎么不敢。
刘邦被任命为中路军统帅,西进入关,结果才给不到一万人兵力。然而刘邦横扫南阳、洛阳、荥阳。与此同时,项梁很早之前就派往洛阳的韩王成和张良也一支军队,却迟迟打不开局面,被秦军压制,只敢打游击战。为什么你韩王成就不能成功,为什么刘邦可以?刘邦的军事势力再次得到证明。
刘邦在洛阳鏖战的时候,还有其他诸侯在函谷关边蠢蠢欲动,刘邦要么把这些部队打跑,要么直接吞并。我倒要问问,如果刘邦军事能力不强,为什么不是刘邦被人家打跑,或者被别人吞并呢?对比其他人,刘邦的军事能力再次得到证明。
刘邦西入灭秦,又一次差点做错。幸好樊哙张良轮番劝说,刘邦籍吏民、封府库,收买关中百姓民心。但做了一件蠢事,他关闭函谷关,阻止诸侯入关,导致携胜西进的项羽诸侯联军差点打刘邦。刘邦伏低做小,巴结项伯代为传话,才让项羽办了鸿门宴弥补过失。即使如此,刘邦也吃亏甚大,自己十万部队被项羽分割,自己也被分封到最偏远的巴蜀。这是刘邦低谷期,没啥说的。
可是刘邦在去巴蜀的时候,走到南郑改变主意,决心争霸。这时候萧何月下追韩信,回来举荐韩信,让刘邦要么争霸,要么拉倒,刘邦决心争霸。这很难,很多诸侯都做不到。决心争霸天下就意味着与全世界为敌,这份魄力你有吗?很多诸侯只敢躲在其他诸侯下面,不敢争霸,刘邦敢。齐王田荣就没这魄力,而且心胸狭隘,不敢争霸,只想齐国一亩三分地,结果就是被灭。
刘邦还定三秦为什么这么迅速,因为刘邦之前收买人心,这是人家刘邦自己的因果。项羽在关中烧杀抢掠,秦人不附。项羽分封天下后,田荣不服,攻杀加驱逐,自立为齐王,项羽去讨伐。田荣确实没参加巨鹿之战灭秦战争,他攻杀其他齐王确实不对,项羽此时攻击田荣在道义上站得住脚,所以项羽一攻击田荣就败了,逃跑路上齐人自己把他杀了,齐人是站在项羽这边的。项羽是怎么做的呢,项羽一路上烧杀抢掠,所过多残灭,自己把齐人推到对立面,给了田荣弟弟田横收复齐人机会,田横自立为齐王,跟项羽作对,让项羽抽身不得,以至于被刘邦打进楚国,夺取首都彭城。这都是自己种的因果,关中已定,你项羽为什么非要搞三光?齐人已经主动杀死田荣,你项羽为什么非要搞三光?搞大屠杀搞上瘾啦?人家刘邦能坐稳关中,那是刘邦本事,项羽残暴,导致秦人不附,齐人不附,以至于跟齐汉两头作战,那是你项羽自己作的。
很多人投奔刘邦,项襄、陈平、张良、韩信等等,刘邦都善待他们,最起码没有杀他们,也没有驱赶他们。项羽杀了韩王成,把张良彻底推给刘邦;项羽任人唯亲,项襄、陈平恐惧,都跑路了。这点说,刘项差别不是一点。
谋士给刘邦提意见刘邦肯听,哪怕不听也不会杀谋士,甚至谋士出的主意不好,刘邦也绝不出卖他们,不会提他们的名字,最多说诹生。项羽呢,把建议他定都关中的说客烹了,然后把范增赶走,范增走半路气死。
刘邦绝不会出卖投靠自己的人,哪怕鸿门宴上,刘邦低头服软,也没有拿向他提建议关闭函谷关的谋士当理由。如此则刘邦罪责减少有限,可是这个谋士肯定会被项羽干掉。而项羽呢,随手就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把投靠自己的人卖的死死的,刘邦回家就干掉曹无伤。刘邦这么做未必是讲义气,只是身为人主,哪怕最危急时刻也不能出卖谋士;项羽则嘴巴松,一不注意就出卖自己人,往后刘邦部下谁还敢向项羽出卖刘邦?更深层次里,这就是身为君王的修养,项羽没有君王的意识,不知道君王也是有义务的,不能什么都乱说的。项羽为什么身边人才越来越少,刘邦为什么身边越来越多,这就是原因,刘邦不单单是不会出卖谋士和自己人,他在张耳门下学习,有一整套身为人主的修养,项羽被项梁特殊培养,只发展项羽的武力和军事才能,政治方面一点也不知道。
刘邦项羽鏖战就不说了,规模宏大,我现在还没消化完毕,可是也能看出来刘邦军事很强。项羽军事更强,这是项羽为数不多的优点,可是不足以弥补他其他地方的短板。
再说刘邦项羽的队伍建设。刘邦封侯依靠的是军功,没有军功哪怕亲兄弟也不行;项羽则在争霸的时候,把恩人一个个拉起来封王。司马欣、郑昌有恩于项梁,被封王,曹咎一个军事极其平庸的人,被任命为西楚大司马,统领成皋防务,结果受不了区区辱骂,出城野战被打败杀死。项羽任人唯亲,对手下的龙且等有才能的大将严加地方,以至于束手束脚,龙且因此而死。刘邦虽然唯才是举,韩信曹参庸齿他都用,庸齿是仇人,他也没杀。后来有军功的就封侯,再后来西汉东汉都是凭军功封侯,这个好传统是刘邦打下的。
其实还有很多人物,他们的起点不比刘邦的低,他们也遇到刘邦的风口,可是他们要么不敢主动,不能抓住,如陈婴韩信彭越等;要么本人本事不行,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项梁哪都好,就是军事差劲,刚出场就死了。韩王成有张良这个王牌辅佐,张良不可谓不尽心尽力,可是两人愣是一直打不开局面,只能躲来躲去。张良后来哪怕对刘邦也是有保留的,刘邦急需商山四皓,张良认识,但不引见,后来吕后找人来求,他引见给刘盈,可见张良并不是对刘邦掏心掏肺,即使如此也足以帮助刘邦获得胜利。可是张良对韩王成掏心掏肺,韩王成却发展不起来,以至于最后被项羽以无功理由杀害。
综合看,刘邦去张耳那里进修受益极大,他一个农家子能掌握人主的修养,显然不能从他父亲和周围人身上学到,这是他比项羽厉害的地方。项羽军事天分太高,上下五千年也未必出第二个像项羽这样的妖孽。刘邦军事一流,其他地方满分,在跟项羽争霸期间,简直是个纯粹的权力机器,推儿女下车,激项羽撕票烹老父亲,愣是追平项羽的总分,最后把项羽干掉,然后立刻回收齐王韩信的军队,可以说刘邦在这段时间的冷酷狠辣极少见。
不过这份狠辣在他之前也有。春秋战国各种狠人,都是刘邦学习的素材:乐羊子、吴起、苏武、勾践等等,不可尽数。在刘邦之后也有,据说高欢逃跑的时候,拿箭射儿子,这比刘邦逃跑推儿子下车还狠。南北朝一大帮狠人,这帮狠人纯粹是精神病,毫无必要的耍狠。
刘邦耍狠有讲究,他推儿子下车,儿子被楚军抓住当绑票不会杀死。刘邦激项羽撕票,但故意在前面加上我们结为兄弟,我爸就是你爸,这样项羽就不好撕票了。耍狠是有技巧的,五胡乱华喝南北朝一帮狠人,拿刀子划脸,用流血代替流泪(这确实是匈奴风俗),诸如此类,耍的毫无必要,最后也没成功。
可以说魏晋之后一大帮胡人在学刘邦,他们做的比刘邦更狠,但最后一个个身死国灭,为什么呢,因为刘邦本质上不是个狠人,他耍狠是装出来的,是为了争霸需要。
刘邦不爱儿子?他对刘盈并不坏,他的大儿子刘肥被他封到当时的富裕地区齐国。
刘邦不爱父亲?他接回父亲后几天一拜见,如家礼。刘邦家族的家礼很重,后来刘盈对哥哥刘肥也用家礼,可见刘邦的家教不错,虽然嘴巴不饶人,但家庭教育是可以的。
后来父亲思念家乡,刘邦按家乡一比一制造了故乡,如此逼真,以至于从故乡带来的鸡狗自动各回各家。可见刘邦对父亲的忧愁很上心。
刘邦有次家宴,说父亲你以前总说二哥治家厉害,我不行,现在看看我打下的家业比二哥如何?这说明刘邦在攀比,攀比意味着他在乎爸爸的评价,他爱他的父亲。
所以刘邦耍狠都是装出来的,他其实心疼家人,但他争霸的时候,能下狠心表现得极其狠辣无情。
真正无情的人耍狠没有难度,因为他本来就不爱家人,他牺牲家人没有一点难度,心里并不痛苦。最难的是刘邦这种,他心里爱家人,但该狠心的时候必须狠心,他激项羽撕票的时候,如果项羽真撕票,刘邦心里会不会痛苦?
可是刘邦能装的下去。刘邦的执行力极强,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前进路上的障碍都可以踢开。爱情、亲情、友情、道义、道德,一切都可以踢开。踢开以后,他心里并没有变态,他依旧爱这些东西,这就很了不起。
北齐高欢子孙一家子,耍狠是耍出来了,可是他们抵挡不住,心里都变态了,一个个的都是真禽兽,最后彻底完蛋。他们被腐蚀了,刘邦没有。
刘邦打败项羽,平定天下,他又恢复了本性。他心里依旧有爱、义气、亲情、友情等。他深爱戚夫人,不像高欢一家子把自己亲母亲喝老婆贡献出去让臣下糟蹋。他尊敬田横、贯高的义气。他依旧爱他的父亲。
他用耍狠掌握了权力,可是耍狠只是他的手段,这个手段他拿得起放得下,当了皇帝后他用权力稳定政权。高欢子孙呢,他们耍狠获得权力,可是他们被手段腐蚀,一家人疯了,脑子完蛋了,他们手握权力却不能平衡好汉人鲜卑人利益,最终慢慢被北周消灭。
除了敢耍狠,能耍狠,且能拿得起放得下外,刘邦另一个就是敢为天下先,极度自信,敢当出头鸟。英布后来造反,说欲为帝耳,可是你没有机会了,机会只有一次,刘邦敢为天下先,人家已经占据天下了,英布这时候才敢豁出去争天下就太晚了点。人家刘邦敢在怀王布置的时候站出来西入关中,后来被封汉中,人家没有去汉中,而是回头跟项羽争霸,这份胆识你英布有吗?天子只有一个,神器就在那,你当初畏畏缩缩,现在欲为帝耳个屁,早晚八百年了。
所以刘邦厉害的就在于:
第一,他敢为天下先,他敢出头;
第二,他敢出头是真有本事,军事能力没得说,除了韩信项羽这两个妖孽,刘邦不怕任何名将;
第三,除了军事能力他极具人主素养,本人善于吸引人才;
第四,他在争霸过程中敢耍狠,也善于耍狠,把搞过多次大屠杀、以凶狠残暴著称的项羽整破防,还能保住刘太公一条命,刘邦耍狠的分寸拿捏简直神了,任谁都得佩服;
第五,他耍狠能持久,不会半途而废(唐玄宗这种明主就走一半停了,然后就完蛋),
第六,他争霸期间的机敏权变你也不得不佩服(刘邦被冷箭射中胸口,他一刻都没耽搁,直接弯腰,因为他脑子里清楚自己不能让部下知道自己受伤,然后看到鞋子,灵机一动高喊虏中吾趾,这份急智只有刺杀改献刀的曹阿满,和睡觉听到密谋立刻把口水涂脸上的王右军能相提并论,我实在望尘莫及);
第七,他争霸结束后,没有被争霸手段腐蚀,脑子清楚,能够稳住政权。
当然刘邦也犯过错,我认为有三次:第一次是起义后不顾乡亲们的安危,单打独斗,于是庸齿背叛他;第二次是他进入关中封闭函谷关,阻挡锋芒正盛的巨鹿联军,于是被项羽分封到汉中;第三次就是他争霸结束后放下争霸手段,甚爱戚夫人,闹出换继承人的政治风波,吕后被迫应变,开始收买大臣,最终挖了刘邦的墙角,大臣都倒向吕后,刘邦慢慢被架空。因为刘邦对刘盈的担忧,使得吕后被迫变成心狠残暴之徒(吕后刘盈是一个单位,刘盈不能心狠只能吕后心狠残暴),刘邦死后,吕后用戚夫人当道具,训练刘盈,把戚夫人虐杀。
可以说刘邦这三次错误每个都都严重后果,第三个为甚。一方面导致吕后残暴,刘氏动摇,政权不稳,另一方面导致刘邦最爱的戚夫人和刘如意惨死。
刘邦这人,我们学学大概就行,且不说要求极高(必须有足够的能力,有急智,心气高,极度自信,敢为天下先,这几点就足以拦下无数人),关键是太累了,一点不能错。这三点都不是他故意犯错,只是稍微顺从本意一点,就酿成巨大错误,后果极其严重,真的是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