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医院通知每周工作 40 小时,大三甲医生称「每天工作至少 10 小时」,如何看待此工作制?
每天工作至少10个小时在一些比较繁忙的科室是一种常态,甚至很多时候还会更长。
比如每周一次白天门诊连晚上夜班(24小时)再连第二天整个白天手术日(8小时),这就干出去32小时了。
而且这种工作状态是不分节假日的。
所以说,以前有个笑话,说某医院领导要求上下班必须按时打卡,不然扣钱。有医生就去反映,要求院领导按打卡时间如实计算加班费,按时间工作时间发放工资,院领导闻言,再也没提打卡的事情。
工作时间长,阳光收入低,政府投入少,这也是多年以来默认“以药养医,以耗材养医”的原因。
但是这里面存在一个悖论。
就是累死累活的是一线小医生,“以药养医,以耗材养医”却都养到那些不在临床一线的大前浪身上去了。
那么医学大前浪们每天都在干嘛呢?
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吃喝玩乐,研究一下怎么分配学术资源以及学术头衔,顺便再为自己代言的药品跟耗材做一波宣传。
君不见上次华西累死了一个研究生,他所在医院的大前浪还公开出来辩解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合理现象,研究生不在临床拼命干活就是逃兵。
可见,医学大前浪们台前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无数医学后浪的负重前行。
这也是为什么本次医疗反腐能得到这么多医学后浪拍手称快的原因。
有后浪笑言:
看见大前浪们躺着挣钱还能跟医药代表睡觉,真比我自己上夜班还难受。
诚哉斯言!
笔者之前读书时,所在科室也有老主任“一树梨花压海棠”医药代表之事,不过后来是明媒正娶,用以续弦了。
医疗反腐打掉大前浪既得利益集团,为后浪的进阶扫除障碍。
医疗改革,医生收入与业务量脱钩,直接减少了后浪过劳猝死的概率。
年薪制发放工资,后浪的阳光收入不降反增。
所以,算来算去,本次医疗反腐+改革,吃亏的只有医学大前浪们而已。
所以很多医学大前浪出来叫嚣,说反腐会导致没有医学专家。
且不说很多大前浪已经脱离临床多年,就算你技术好,我们也可以创新劳动改造的方式。
就让大前浪白天来医院手术,就相当于劳动改造了,晚上继续回监狱里休息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