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在辽沈战役中起了什么作用?
罗荣桓可是老毛的嫡系中的嫡系。
秋收起义失败后,上万人队伍打散,老毛带着数百人上井冈山,在山上对队伍进行三湾改编,师长和一团团长不服改编,先后叛变,而罗荣桓一直很坚定地拥护毛。
林彪跟着朱德来了之后,很快展现出过人的军事能力,1930年被任命为红一军第四军军长。
此时的第四军人心混乱,常有士兵骚扰老百姓。林彪不善言辞,再加上太年轻,只有23岁,说话没人听。毛就把罗荣桓给他配过去当政委。
罗荣桓从整顿部队风气入手,把士兵管理的齐齐整整,让林彪非常佩服。
林彪在军事上展现的能力让罗荣桓很佩服。
所以,在指挥上,除非涉及军委命令,罗荣桓从不插手,自己只安安静静地管好后勤,让林彪不用为指挥之外的事情操心。
二人配合默契,形成黄金搭档,军委也从未把他们分开。
PS:此处不准确,林彪后来升为红一军总指挥,聂荣臻是政委,罗荣桓是红一军总政治部主任。
1938年,林彪负伤去苏联治病,伤愈后大部分在后方工作,比如担任抗大校长等职务;
1945年罗荣桓生病,林彪代理了他的职务;46年东北局成立,林任第一书记,兼任四野司令,罗是副书记兼四野政委,两人再次搭档。
林彪性格冰冷似水,罗荣桓性格温暖如火。
林彪眼里没有人情世故,只有军事指挥,四野各级指战员常常在林彪那里被浇了一盆凉水,罗帅几句话能把它们给暖回来。
电影《大决战》里就特意表现过这点:林彪给各纵队布置完任务,冷冰冰说没准备你们午饭,你们赶紧走吧。罗荣桓也不当面顶他,私下里叫通讯员火速通知伙房下面条,让各纵队首长吃了饭再走。
现实中四野有个老话:罗帅谈心,三句话就成。
二人搭档了20多年,这在解放军历史上是少有的,甚至是仅有的。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把辽沈比作楚汉战争,林彪是刘邦,罗荣桓就是萧何。
补充一点:
林彪虽然待人冷冰冰的,但部下对他的爱戴一点也不少,因为他在军事上真的非常有才华。
他在抗大当校长也负责教课,网上搜得到林彪在抗战时期教的关于“如何当好师长”的一席话,直到现在仍然适用。
军队里,尤其是战争年代,有真本事的人才,不仅上级喜欢,下级也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