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真的是无能之辈吗?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31
阅读量:
13

巧了,最近重读二十四史,越读越慢,写下一些前后对比,贯通史家春秋笔法的读书笔记。

恰恰就有赵括这一篇。

其一:

马服君赵奢跟儿子赵括纸上谈兵时被击败,按照父子常理,应该被赵括击败了很多次。
再按照常理,其他人跟赵括纸上谈兵,一样被击败了,所以才会流传赵括善兵的名声。
你想想,年轻的贵族,谈论兵法,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将军。
我就想问你,这算不算军事理论家?

其二:

赵奢为什么要跟妻子说,赵括不可为将,若赵括为将,赵国必将大败,并以此告诫妻子。
难道说,赵奢为人心胸如此狭隘,妒忌亲生儿子的才华?
或者说,赵奢早就看透了赵括,认为他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有没有可能赵奢是为了赵括好,为了家族避祸呢?

赵奢简介:

赵奢(生卒年不详),封号马服君 [6] ,战国后期赵国名将。
赵奢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年-前299年在位)到赵孝成王(前265年-前245年在位)时期。其早年为管理赋税的官员,卓有成效。惠文王十九年(前280年),赵奢被任命为将军,他带兵攻取了齐国的麦丘(今山东商河县西北),开始了早期的军事生涯。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前270年),秦军派重兵围困阏与(今山西和顺)。赵惠文王任命赵奢为将,率军往解阏与之围。 [3] 赵奢率军仅两日一夜即抵达距离阏与50里处设伏,首先抢占北山高地,出其不意,大败秦军,解阏与之围。 [4-5]赵奢因此功被封为马服君。 [6] [20]
赵奢为将时,以出奇制胜而闻名,与廉颇、蔺相如同位。他提出“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成为兵家名言。 [20] 曹操曾评价赵奢说:“苦者赵奢、窦婴为将也,受财千金,一朝散之,故能济成大功,永世流声。吾读其文,未尝不慕其为人也”,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深。

毫无疑问,赵奢是善战之将,胸怀韬略之人,参照赵奢的一生,赵奢也是个精通政治的政客。

其三,战前形势:

廉颇连续战败,高筑营垒,率领四十万赵军,全力防守。
再说一遍,廉颇连续战败,无奈率领四十万赵军,全力防守。
接着,廉颇病重。
注意,这个病重,指的是无力承担统帅赵军的职责。
那么问题来了,得换帅。
第二个问题来了,秦军六十万 VS 赵军四十万,且赵军战败后固守,就问谁愿意去做四十万赵军的最高统帅?
如果是你,你愿意去吗?

别急,幸运即将降临:

赵国的各位贵族大臣,向赵王隆重推荐了赵括。

赵王准了。

不准也不行啊,不准就要自己上,因为没人愿意上。

别想了,长平之战时,六国皆已胆寒,秦军取得了绝对的优势。

于是,最感动人心的一幕来了。

赵括的母亲上朝去见赵王,恳求赵王收回成命,不要任命赵括为将,并且告诉赵王,赵奢生前曾经说,赵括只会纸上谈兵,赵国若用他为将,必然大败。
赵王不允。(这里应该改成一群人反对)
于是赵括的母亲哭了,一边哭一边说,若执意如此,希望赵王不要因为战败牵连家人。
这是再次劝说,也属于退而求其次。

到这里,相信你们看懂了里面的弯弯绕吧。

肯定有人想,为啥赵王这么昏庸,为啥赵国没有能人,将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了一个年轻的二代贵族。

四十万打六十万,又是防守,怎么着也可以打一打啊,为啥都顾着推卸,没人愿意上?

答案是,赵国无粮了。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没粮食,没粮食,没粮食。

我不杜撰,自己去看《史记》,看赵括后面的第三篇还是第四篇,其中有赵国无粮,向魏国借粮,魏国害怕秦国,没有借。只有一句,但是时间跟长平之战完全吻合,各位自己去翻。

看史记费劲,就是因为春秋笔法的藏匿,绕一大圈写真相。

那么形势明朗了:

四十万赵军对战六十万秦军精锐,赵军连续战败,筑营垒死守。
主帅廉颇病重,无力指挥。
四十万赵军已经事实上断粮或者即将断粮。
赵国大臣贵族一起举荐赵括,理由是,赵括的父亲是名将,赵括兵法超过了赵奢。。。。。。

我特别想知道,换做是你,你敢不敢去?

其四,战场:

赵括成了四十万赵军的主帅,放弃防守策略,开始进攻。
无奈吗?有用吗?不然怎么办?
白起偷偷潜入秦军军营,成为主帅,诱敌深入,包围了赵括。
赵括原地坚守,秦军无法攻破。
坚守一个多月,没有援军。
赵军已经开始了人吃人。
赵括集结全军精锐,亲自率领,试图打开秦军包围圈的缺口,让其余赵军可以突围。
一马当先,率领赵军勇士,死在冲锋路上。

长平之战,赵军给予了秦军巨大杀伤,白起在后面回复秦王,伤亡过半,秦军需要修整,事实上无力再战。

河北人山西人真不是盖的,猛得很。

如果不是赵军对秦军的巨大杀伤,大概率不会发生坑杀赵军余部的事件,这属于杀红了眼+除后患。


好了,现在你觉得赵括比你无能吗?

赵括接手时赢的机会大吗?

赵括退缩了吗?

赵括勇敢吗?

赵括怎么死的?


后世,现在,你能找到更赵括这样的“无能草包”的继承式贵族吗?


“兵者,势也”——《孙子兵法》

兵者势也,这句话怎么解?

“大势(天命)在我,我可以输九次,你只能输一次。”

决定命运的高端对决,是堂皇之阵,正面对决,兵者诡道也的占比并不大。

所以兵书的核心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

伐谋指的是政治,伐交就是外交和关系收买等等(诡道),伐兵就是沙场对决。

比如我们和丑国,目前处于“伐谋,伐交。”

政治和外交关系这些全落败,寄希望于伐兵获胜,呵呵,希望不大。

这也就是为何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你去读《史记》就能明白,秦国灭六国,功劳贼大的那个人,名叫吕不韦。


打赏 or 关注!

END